第430章 专家意见(2/2)
尹贤仁很清楚如何操作,他不想第一个打破规矩,否则,机构领导刘小姐以及冯菲菲那胖妮子会找他算账。
就是闭门造车,或者在办公室里空想出来的东西,也要照办,不照办就滚蛋。
这条路走不通也要走。
不符合中国国情也要表面上接受,具体操作还是需要前线工作人员。
这一点让季柯南得到满足感。
如果不灵活处理,事态将要发生变化。
就像丈夫试图改变妻子,或者妻子企图改变丈夫一样,都非常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的确如此,现状很好,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改变。
关键一点,就是懒惰成了主宰。
一切行动都听懒惰的思想的。
季柯南和尹贤仁下楼,楼梯全是瓷砖做的,打扫起来比较容易,可是没有打扫,没有拖把擦洗过,楼梯栏杆也布满了灰尘。
大家都在忙,没时间打理。
这幢房屋不是自己的,不心疼,也不愿花心思打理,这属于正常思维。
租的房子和自己买的房子,同样是房子,房子没变,人心在变。
在松村的项目也是这样,不是自己的,就等于在给别人打工,没有归属感觉,只觉得把事做完就行,至于做到最后的结果不太关心,不太在意。
来干事笑眯眯的样子,眼睛成了一条线,人能看到他本人,却看不到眼珠子,他能看到人,且看得远,眼睛小聚光,看起来更有精神。
"这么早啊,来干事!"
尹贤仁先打招呼道。
"你们也早,昨天只顾打牌,也没谈到工作,晚上回家,想想不对,今天就来找二位,商量一下怎样搞这个项目。
合同签了,就认真完成,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面对,要好好解决。"
来干事说,有点像做报告,非常正式的语言。
看来,来干事具有丰富的经验,一般的人,他都不屑一顾,视为不存在。
"今天怎样安排?"
季柯南问。
"先去三组,做做群众工作。
受益户不是他们,可是需要提供帮助的,恰恰是他们。
造成现在的工作,难度增加,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来干事说。
"那好啊,我们就等来干事的这句话。
不怕慢,就怕站。
如果不动,永远都不会遇到困难,也就不需要去解决。
干脆等到明年后年或者大后年,总要解决饮水困难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只要来干事带头,已经启动,就不用担心什么。
我们需要来干事的充满智慧的头脑,需要来干事安排。"
尹贤仁说。
尹贤仁说这番话,绵里藏针,令人不安,又让人感到痛快。
总算呼出这口恶气,真是如鲠在喉,无法自由吞咽和呼吸。
来干事已经清楚,知道尹贤仁是方神圣。
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这一次没有车,来干事已经深思熟虑,决定亲自登门拜访,坐车上去,显得有些唐突,不够尊重被访者。
究竟三组有何方毛神?
竟然让来干事这么紧张!
季柯南有些纳闷,是不是见过面?
如果见过,应当熟悉些。
如果没见过,那倒要好好认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