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83章:击沉舰队(1/2)

人类攻击母舰会在自身周边快速建立一个真空无引力环境的磁场区。

而这个区域范围大小?

也就是相当于人类地球海军舰队航母弹射距离大小。

一般都是周边范围300米-1500米。

因为,人类隐身战机400型 在类地星球大气层内,地心引力飞行滑跑距离一般在280-1000米范围。

所以,在这样的母舰建造的真空圈范围内。

还是采取了掉落模式,进入了磁场范围内后。

点火启动,然后快速飞行,使得战机拥有达到在引力环境下飞行速度。

继而随后脱离磁场环境。

进入标准的该星球引力作战环境。

而在作战完毕后,战斗机只要从新进入母舰建造的临时真空无引力磁场环境下。

以战机最小化速度,垂直起落到原始窗口上。

进行母舰回收。

如果是非安全环境下。

战机采取反推力方式,降落在母舰甲板上。

由甲板上的收纳机进行回收。

由于有了这些最新科技技术。

这就使得人类隐身战机,可以再从高空约为3万米下,快速到达距离对于地面,水面攻击高度。

然后实施对于敌军舰队,装甲,人员等攻击。

而本次任务是隐身战机主要打击由冯九航母上起飞的。

人类老式的隐身战机。

这些老式21世纪人类隐身战机。

主要是依靠雷达信号隐身。

所以都不能逃过导弹塔,光子盘炮,王虫等三大反隐身装备的探测。

但是,人类隐身战机则是没有这个顾虑。

这就等于是一场“火鸡猎杀”

战。

因为星际人族战机根本看不到人类隐身战机。

只有在他发射导弹一瞬间。

你才能判断到他的相似位置。

因为人类导弹从单层弹舱里面出来,都是冷弹射发射。

在距离战机大约数米地方空间点火。

随后战机脱离这里。

而这个反应时间对于人族战机反击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所以,根本就是无法反击人类隐身400型战机。

于是 ,冯九十分自信的20型隐身战机一旦从航母上面升空,就立刻遭到了空域内隐身的400战机攻击。

大批的航母战机纷纷被击落。

这样等于冯九的舰队首先是完全丧失了区域制空权。

没有了制空权,对于冯九舰队来说,那就是完全暴露于在人类400战机的打击模式之下。

但是,人类战机因为是人工操控战机。

所以他们不会轻易靠近距离攻击。

再加上本次主要任务是取得并且控制全部战区空域的制空权。

所以,这些出来作战的400战机,根本没有配置更多的反舰队导弹。

基本都是反战机和自卫导弹。

因为他们要保持在这个空域内的一定的持续作战。

而人类400战机另一个特点。

就是它可以在这里作战完毕后,留下一部分战机留守值班。

另一部分返回到母舰建立的真空圈范围。

进行停机系留漂浮。

也就是说,返回来的这些战机接通母舰抛射出来的硬质能源管道。

然后一面增加能源。

一面停留在周边。

等到下面的值班战机到达了能源极限。

他们再次返回到战斗岗位,进行轮值。

下面的战机再次返回到母舰周边。

这个唯一缺陷就是不能二次补给弹药。

更换弹药。

如果要是战机没了有了弹药。

人类司令部现在是绝对禁止战斗机对于敌军进行1:1的近距离缠绕格斗空战。

他们都是在中远距离上发射导弹把对方击落摧毁。

而一旦没了导弹,400战机就要返回到自己发射位置。

进行从新不给。

但是,这个不给过程比较长。

所以,不利于他二次转换返回攻击。

即便是这样,人类400战机所带有的全部导弹,分为中远进距离导弹,一般空战作战主要是指的是在外太空作战。

那么除了近程导弹是拦截使用。

其余导弹最远可以在距离敌人1000公里范围内发射“AI智能导弹”

这样一来。

大批的王五 的舰载导弹就开始发挥作用。

两艘冯九的航母,被瞬间袭击来的王五的舰载导弹几乎与包围。

很快其中一艘航母遭到了连续导弹打击。

巨大的舰体身躯发生了偏移和倾斜。

坎坎毙命。

航母不得不想基地舰队发出求救信号。

而驻守在航母外围的那些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上的全部防空火力,虽然全部打开拼死拦截王五的反舰导弹。

但是,由于两者之间科技水平相差了300多年。

所以,使得人族的拦截导弹,无论是速度还拦截精度上都根本无法与人类导弹相提并论。

这些人类导弹都是AI人工智能导弹,他们自身就可以实施雷达探测扫描或者是生命体征扫描。

利用生命体征扫描,判断一个物体上生命体征多少。

然后根据自身所带的建模后数据机制。

判断出那艘是人族航母。

于是朝着人族航母精准攻击。

所以,这些导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射后不用管导弹”

而冯九使用的拦截导弹,都是人类在21世纪时期使用过的。

主要是依靠反雷达信号侦察后,锁定来袭目标后,发射导弹。

导弹在雷达波照射下锁定目标,然后实施拦截。

但是,面对人类那些最新的反舰导弹,他们与隐身战机一样。

都是用了隐身涂层以及隐身框架。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