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6章 :背后下手(1/2)

远征军第二舰队的工程母舰编队。

在距离左侧战线外部约有一光年的位置。

果然发现了这个奥尔星云。

奥尔星云一般要距离里面的可宜居星球。

都会在超过5000万km。

到几亿公里以上。

所以这里不是外星舰队防空体系的打击圈儿。

工程母舰,根据探测数据发掘,这片奥尔星云不过就是普通的星云。

但是他的密集程度比较高。

这说明这片星云形成的年代比较早。

如果是新形成的星云,早会被周边濒临的恒星所吸引走了。

根本就修不成这样的星云。

工程母舰舰队依靠自身庞大的体积。

又拥有光波防护外壳,直接穿透了奥尔星云。

进入了星系的内存,也就是柯伊伯带的外面。

刚刚到达柯伊伯带附近,对方防空火力就开始猛烈攻击上。

好在舰队距离柯伊伯带还有至少1000万km。

对方的防空火力主要打在了柯伊伯带的东部。

而在初一博在里面,探测器依旧发现了一颗大型的。

半气态行星。

所谓半气态行星,就好像是海王星那样。

海王星的外壳包裹着大量厚重的云团。

也拥有强大的各种气流。

他是一人,看似是一颗气态行星人类也把它定义为气态行星。

但实际上海王星自身的体积如果抛去他身上这些气团,单纯星球的体积自身来看,他可能是木星加上土星的五倍以上。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厚重的云团从木星身上扒下去,木星拥有上万公里的大气层。

扒掉了他外星上的这些云团。

木星自己的尺寸绝对不会超过海王星。

所以他们两个人加上土星,才算作真正的气态行星。

外层的气体占据了星球自身体积的50%以上。

木星和土星。

都拥有十几万公里的大气层。

这两颗星球。

自身的体积其实比地球大不算太多。

而海王星除了他拥有的外部星云气团。

他的自己的体积也非常庞大。

海王星表面有厚重的冰层,可能超过5000km。

在冰层的下面,可能有液态海洋。

然后才能到达他的真正的地表。

而木星和土星抛开了大气层,下面就是他的地表。

可能这种地表因为大气压力和温度作用,导致他们的地表形成熔岩化。

就好像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金星一样。

金星的地表温度可高达400。

30度~450度。

他拥有强大的大气层。

大气层的厚度超过地球的两倍到五倍。

相当于五六百公里。

但金星自身的体积只有地球的80%。

所以金星被称作岩石星球。

因为他主要的体积都是岩石结构。

这样算起来。

在新族群防空火力系统只能达到柯伊伯带的一半。

而对方这个星系的柯伊伯带,其宽度比太阳系的要超过两倍。

也就是说他的防空火力系统打穿了太阳系的柯伊伯带。

不过第二舰队的工程母舰,舰队距离柯伊伯带还有1000万km。

因此上他们无法够得着工程母舰舰队。

但可以说明对方防空火力的射程足够远。

足够造成进攻舰队的威胁。

所以林东下令自己的工程母舰。

使用自身携带的大型发射节点。

用大型发射节点单位直接 向对手柯伊伯带内第一颗星球发射冷冻光波和凝结光线。

这两种光线由大型节点系统自身选择。

直接向对方发射。

大型节点的位置将靠近柯伊伯带用冷冻光波。

对准对手发射光波武器的位置进行反向发射。

冷冻光波是直接穿透了对方的远程光子炮。

和对方形成了来回交叉。

直接扑向了对方第一颗星球表面。

这个打击位置恰好应该就是对手在星球表面上的。

防御阵地。

无需进行导航引导,只要沿着对方的光子炮来云的位置。

进行打击,那正好就是地面阵地。

然后再系统根据对方继续发射光子炮的数量。

去判断第一波反击的效果。

第一波舰队的反击,使得外星族群星球表面防御系统。

原来密集的光子炮系统已就开始渐渐分散。

特别是中间地带,很少再出现光子炮。

中间地带的尺寸大约也只有500km。

不过这足以让大型节点单位掩护运输投放仓。

将里面的超级卫视投放到地面。

或者是让几艘大型工程母舰靠近柯伊伯带。

直接发送投射光芒。

用投射光波将自己的超级卫士部队送到星球表面。

林东认为无需再对这颗最近的星球进行探查。

既然对方能在上面建立自动防空火力系统,至少表明这颗星球上的温度。

不会低于防空火力承担的温度。

否则的话,自动防空系统会因为地面温度过低被冻结。

无法自动开火反击。

这一点又是外星人自我暴露。

每每都是因为如此,外星人首先进行拦截攻击。

系统将其攻击的手段,技术层次立刻进行分化。

通过这样的数据就能识别出来外星族群,地面力量。

如何强大或者如何渺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