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章 :新的盘算(1/2)
远征军舰队和外星族群舰队在防线两端的战场上进行了初次交手。
远征军舰队将对手的两只冲锋陷队包围。
而对方两个分舰队兵分左右,开始增援。
派遣了两支增援分舰队。
又被工程母舰舰队打掉。
林东紧跟着下定包围圈里,全面歼灭对手的舰队。
这样一来,防线左右两端一共消灭了对手2万艘作战母舰。
和大约4000个亿的无人机编队。
林东的那些工程母舰舰队这一次可是功不可没。
工程母舰舰队。
两端只有1000艘作战编队。
却毫不费力地消灭了对方连续两轮儿500个亿无人机编队的反扑。
这不得不让林东对于这些工程母舰舰队刮目相看。
由于他长期以来一直把自己的工程母舰都躲在背后。
远远离开整个的战场。
适当需要的时候,工程母舰才会上场。
这一次工程母舰本打算上前发射大型发射节点。
由于攻击母舰上所携带的发射大型节点不多。
无法对庞大的外星族群分舰队实施包围。
特别是密集切割包围。
所以要把工程母舰舰队从后方调上来去发射大型节点。
每一个工程母舰舰队里面的工程母舰。
都能携带不下500个亿的大型节点单位。
所以他们为了协助这次作战,要向前方发射50个波次。
每个波次十个亿的大型节点。
用于包围对手增援上来的分舰队。
大型节点发射单位十个亿,只能连成一条五个亿公里长的防线。
形成一个直径约有5000km的包围圈。
将对方的母舰舰队团团围在里面。
不让对手有足够空间补充无人机编队。
大型发射节点单位不惧怕两面作战。
它们外观虽然于小型发射节点单位一样,也是多棱面形状。
但他们的发射系统能量大于小型节点100倍以上。
因此上根本不惧怕分兵对抗。
可是小型节点单位则不同,最害怕的就是两线作战。
集中以一面能量,还可以包抄对手消灭他们。
但要将自己的能量分成两面。
凭单位就力不从心了。
这和大型发射节点有本质不同。
但小型单位节点是可以密集包围对方。
形成超密集的防线。
而且可以自动切断,干扰掉对方光波引力传输信号。
使得对手无法在战场上使用折跃传输。
不能用跳跃逃离的方式摆脱包围圈。
大型节点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如果单一使用大型节点包抄对手,除非是快速消灭,不然对手很容易从包围圈里面。
跳跃,传输,逃离出去。
大型节点是做不到紧紧相连的这种模式。
只能是中间保持一定缝隙,因为大型节点尺寸有限。
次出次交战林东的远征军取得了全胜,两端的阻击战。
将对手两万艘母舰冰冻在太空,收弄到自己手里。
外星族群的舰队损失了一两万艘作战母舰。
但是他们有数量庞大的30万艘战舰,现在也至少还剩28万艘。
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这算是和远征军的初次交锋,对方也领教到了远征军的厉害。
对方还有原来不变的六个编队。
不过两端的编队从原来6万艘降低到5万艘。
中间四个编队却没有任何变化。
在刚 才两端包围作战当中。
对方正面防线发射了两千个亿的无人机编队。
正在冲击正面防线。
正面防线是由1000个亿发射节点单位所组成的。
他们建造的红外光波正在阻挡前方外星族群舰队的那些无人机编队。
外星族群,无人机编队形成了几个纵列。
每一个突击中列大约都有100个亿左右,约有三四个这样的突击。
这些突击的队形直接指向红外光波的外延。
顶着前方强大的反引力光波。
穿透了红外光波外延进入到内核前端。
用反引力光波要撞击红外光波的外壳。
在由于反引力光波无法穿透高强度的红外光波体系。
所以最终无人机还是撞在了红外光波表面上。
造成了一个凹陷。
外星无人机舰队利用这个凹陷,马上把自己第二排无人机派上来,用反引力光波。
推动这个凹陷向内不断延伸。
这一个招数显然比以前他们直接用无人机撞击的手段。
要更加的高明。
这样是可以利用反引力光波的推进能力,将红外光波撕成一道道的口子。
只要有一道口子,能撕破到发射节点单位的寄钱。
无人机就可以钻到他的身前消灭这个发射节点。
发射节点虽然也有自己的防御手段,就是一种与之相同的无色引力光波。
但由于自己在防线上面。
无法直接死使用这种引力光波。
所以当对手无人机接近的时候,就只能采用。
冷冻光线照射。
如果对方无人机过多穿过通道,这个节点也就面临着被消灭。
每个节点被消灭以后,当然光源就失去了,那样的话,红外光波的铁桶防线就被打开一条条的口子。
对手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会穿越进来。
整个防线最终也就完全彻底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