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章 :远方增援(1/2)
林东拥有多年与外星舰队作战的经验,判断很多外星族群,不管它的规模大于小。
强与弱基本上都能猜中。
这一次,他认为逃走的那只外星舰队在距离战场3000万km的位置停留。
因为他们舰队的数量只剩下5000艘作战母舰。
依靠这点母舰想夺回星球空域的制空权。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不走。
主要是因为很可能背后还有远方的增援兵力。
那应该就是外星族群在其他星系里面所配置的区域舰队,或者是中央舰队。
林东在每次作战当中,周边都会部署大量的探测系统。
这些探测器距离战场中心最近的也至少有。
1000万km。
这是远征军安全的发射阵线。
最远的可超过几光年。
远征军每次开始作战,打击一个星系的时候,都会派遣探测器进入到其他星系。
探测器最远探测距离可高达两百光年。
因为除了林东的舰队。
到目前为止,包括远征军,地方舰队都没有能够超过两百光年的传输能力。
只是上一次他遇到了一只外星族群,这个外星族群,拥有万光年的传输能力。
这是林东没有想到的,所以他可以获得那只舰队。
让他们的技术为自己服务,现在林东的传输能力已经达到了万光年水平。
不过他的探测器系统却达不到这么远。
探测器的穿越能力也只在200~300光年的位置。
因为这个位置上是大多数林东所见到外星族群。
所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
增援一个战区,对方如果超过这个距离的话,就要进行二次间歇转换传输。
间歇转换以后,他们不能作战。
要给自己的舰队躯体降温。
降温后才能进行传输。
降温的时间要看舰队的数量和母舰的体积。
有的,由于舰队十分庞大,母舰的体积也十分宽恕,舰队降温的时间会超过十天以上。
十天对于时间来说是个非常短暂的瞬间。
但对于光波作战来说,远征军的舰队早就可以进入下一场作战,甚至是下下一场作战。
光波作战都是瞬间即逝。
不再像以前那样。
所以进入光波作战以后,时间好像就被巨大的压缩了。
因此林东最远的探测器。
在距离战场周边方圆两百光年的位置上进行扫描跟踪。
探测这里有没有外星族群舰队?
中间还有每隔亿光年部署的探测器系统。
他们防护着这段距离上可能出现的外星族群舰队。
在中间距离大约30光年左右的位置上,探测器发来了信号。
发现了一只庞大的外星族群舰队正在向战区周边进行穿越。
很显然,他们的起始位置不是在这个30光年。
因为要是只距离30光年的位置,按照刚才作战的经验。
林东认为他们瞬间就可到达这里。
这样短的距离,对于这只外星族群舰队来说,绝不至于再次进行修整,降温。
他们可毫无顾忌的穿梭在100光年范围之内。
而且是多次来回穿插。
也就是说这支舰队很可能是来自于超过两百光年,更遥远的缝隙里面。
缝隙空间直线距离林东早就探测清楚,最远5000光年。
到达这个位置,林东可以使用减半穿越能力。
他的一次传输可达1万光年。
剪掉一半,恰好就是这个裂缝空间的直径距离。
这片距离的直径只有5000光年,那对手也许就从更遥远的500光年位置传输过来的。
也就是说,对方很可能在周边至少两百光年附近,不会再安排分舰队。
眼前这只被拿下15000艘母舰的外星族群,分舰队,看来是控制着200光年范围内的一支主力舰队。
看来这可能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外星族群。
他们也许占领着不止一个星系。
也许他们控制着整个裂缝空间里面超过十个星系以上的范围。
这样算起来,自己已经打下了至少他们两座星系。
832和876这两个星期应该属于同一个外星族群的殖民星系。
就像远征军建立的那些殖民星系一样。
要想彻底的消灭这个裂缝空间里面的外星族群。
让他们不能够有机会在自己的舰队离开这里之后背后偷袭。
进入到银河系的内部。
远征军的防御体系都部署在银河系的外侧边缘。
内部体系非常薄弱。
银河系拥有超过两千亿个恒星。
如果按照恒星和行星的比例数量来计算。
平均按照八颗星球为一个恒星星系。
这样计算。
那么银河系里面可能拥有。
1.
6万个亿的行星。
这些行星如果仅按照1/1万概率计算的话,也至少有6000万行星可能存在外星人。
再按照10000比率计算。
也就是说,至少有6000颗行星上拥有高等智慧文明的外星族群。
如果再按照星际科技等级水平计算,林东现在处于超一级水平。
是所有星际可见水平中最先进的一个。
但并不知道是不是最顶尖的水平。
而按照这种计算方式,6000颗有高等智慧文明的行星上面。
这些6000颗的高等智慧文明,其中至少有六颗行星上拥有和自己同等水平的外星族群。
所以他眼前见到的这只外星族群,虽然能力上不如自己的舰队。
可看数量上绝不亚于人类的远征军和可宜居星球。
876号星系的。
这颗星球上面就已经驻扎了一点儿五个亿的外星族群。
要是按这个计算,他们至少拥有十个星期的话,每个星期一般只有一个可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