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章:遥远追击(1/2)
林东攻占了这只外星族群的几座星球。
特别是将他的现有所谓的母星攻占。
在上面又一次俘获大约有400多万的外星族群。
这样一来,林东总计俘获这只外星族群,一共有将近2000万人。
这些人都交给了他的第六同盟军。
也就是蒙特人。
蒙特人将这些被俘获的外星族群。
立刻开始分派到。
分摊给他们任务的40座星球上。
在那里这些被俘获的外星族群,将替换蒙特人的劳动大军为地球远征军开矿。
种粮食和做其他的劳动工作。
林东现在想要了解的,或者是说他想要再继续做的。
就是顺着探测器得到的航道情报。
顺着敌军逃逸的路线,开始进一步向深邃空间内部进行追缴。
虽然这一次他俘获了敌军,大约有超过17000艘作战母舰。
这些母舰经过了。
三院的全面改进,然后交给了自己的第六同盟军。
这样第六同盟军大约现在拥有两万艘作战母舰。
陆军部队至少也扩展到十万人。
于是第六同盟军开始负责镇守整个深随空间的通道出口。
防止克拉克或者威廉朋克的部队突然偷袭这种。
这两万艘作战母舰。
完全都是按照远征军前期的。
光分子分裂作战母舰模式所改造。
并且由于被俘获的敌军母舰的个头比较大。
再加上新型的压缩技术。
觉得他可以每艘母舰获得最终100亿架无人机的光分子分裂技术。
所以这两万艘作战母舰。
如果全部将无人机弹射并且分裂开来。
将会拥有200万亿架作战无人机,而这些无人机要是再发射第一波次主动攻击导弹的话。
那样总攻击部队加起来就会有600万亿。
拥有这样庞大的光分子,无人机集群,加上主动攻击导弹集群。
林东认为,这支舰队呃守住整个深邃通道的出口问题一点不大。
就算是突然从西北其他隐藏的星空里面来一支强大的外星族群舰队。
自己的第六童盟军舰队至少可以抵抗一阵,等到自己的增援部队迅速到达。
于是,林东率领自己的特混舰队,继续沿着探测器传输来的对方通道轨迹前往追赶。
再往前进行深入的深邃空间。
就在林东行进的过程当中,距离他左侧大约有30光年的范围。
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星系。
系统立刻对这个星系编号为139号星系。
139号星系距离林东的舰队位置,目前有30光年。
这颗行星的中间有一颗巨大的恒星。
他也是整个星系的母星和环绕中心节点。
这棵超大的黄星比太阳的尺寸和质量至少要大10000倍。
因此上在这棵黄心的周围轨道。
那些围绕它旋转的行星,最小的一个外围轨道。
距离它都有大约1亿公里。
即便是这么遥远的距离,对方的外围辐射热浪也可以几乎快波及到行星的外侧轨道。
因此上围着他最近的三颗星球。
几乎没有一科是可移居星球。
这等于又超过人类定义域可移居星球轨道位置的老的经验看法。
人类最早定义所谓太空当中的可宜居星球。
是按照太阳系当中八大行星地球的位置进行设定。
因为在人类25世纪以前并未走出太阳系。
在这个阶段当中,人类一直认为太阳应该是在宇宙当中属于至 少算作普通类型的黄兴。
当25世纪到达以后,人类终于跨出了太阳系,来到了整个太空。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太阳,原来在整个的宇宙当中,只算做一棵矮黄星。
所以太阳的轨道最外侧。
包括金星和水星。
都是那种极其干燥炎热或者是毒气漫天的星球。
而当太阳系的光波辐射温度达到一定合理范围。
正好是他的第三轨道,也就是地球所处的这颗轨道。
再加上地球自身拥有内部循环磁场以及环绕周边100公里左右的大气层。
尽可能最大的削减了太阳风暴以及太阳辐射光源的热度。
使它到达地球上之后,达到了地球人类合理的温度需求。
而超过地球之后的大约5700到7000万公里。
这里大约就是火星的位置,火星所销售的太阳辐射实际上要比地球少。
只不过火星是在一颗年轻时代就已经死亡的行星。
它的内核失去了完全的动力。
所以火星上大气层非常薄弱,因此无法控制自身引力固化水源和空气。
而后来人类就一直把地球所存在的轨道叫座可宜居轨道。
人类一直认为在宇宙当中,凡是有这样类型的恒星加行星环绕的星系。
基本上第三轨道就是属于可移居星球所在的轨道。
不过当25世纪以后,人类到达了太空,这才发现原来要比太阳大几十倍,甚至几十万倍。
这样的超级黄星,或者是大黄星,大有人在。
所以不可能再按照第三轨道就是可移居星球所在轨道。
这种太阳系的规则去划分其他有人居住的可宜居星球位置。
因此上这次发现的139号星系。
他的第五轨道才是属于个宜居星球轨道。
林东在这个轨道上探测器发现了外星人的舰队。
不过这是一只大约只有5000艘作战母舰的舰队。
而且他们的作战母舰几乎完全都是碟形母舰。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这些作战母舰有自身的特色外观。
特别是在母舰的背部,有很多隐蔽可以打开的窗口。
这些窗口看起来并不是太大。
一般的直径大约只有200毫米左右。
但是通过系统的分析,这些窗口如果一旦打开,很可能从内部可以向外发射光分子。
而系统进行的演示判断,这种外星人发射的光分子是一种多元化组合,变形的光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