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77章:炸毁沙地(1/2)

张师长一声令下。

一枚巨大的“钻地导弹”

直接投入到沙坑里面。

这时候已经是周边附近到处是空无一人了。

这种巨大的钻地导弹。

一旦进入了目标区。

那就会开始,自动按照“生命寻的”

所谓生命寻的。

就是进行生命体征寻找导航。

只要发现生命群体信息超过比率20%。

它就可以自动启动引爆。

如果,信息采集一直不足10%。

可能这枚导弹一直都不会去启动引爆。

这就是后来时代,地球人类发明的最可怕的一种导弹导引系统“生命群体信息导引系统”



可以说这是具有100%成功的导弹。

但是,地洞里面的阿帕奇虫类。

并不知道这种导弹具有这样的导引功能。

它能够按照自己预先设定航程,也就是说他一共几种导引模式。

首先是生命群体信息。

其次是自适应航程导引测定。

俗称叫“自定义巡航”



这个模式,它首先会对目标区发射一道激光或者雷达测距声波定位。

仅仅在不到3秒内,内可以测定地下5公里直线深度。

2公里曲线多角度深度。

然后他会根据前期生命采集信息系统。

进行结合性分析。

自此断定出。

你的地洞内最大的群体聚集地。

就在这附近或者正好目标上。

坠落。

然后跟着生命群体信息采集。

判断。

引爆炸弹的战斗部。

可以造成最大的杀伤概率。

但是,阿帕奇虫类是天生好奇的虫族虫类。

所以他们一见到这样的稀奇古怪的家伙,不但不惧怕。

反而会围上来。

举重观摩?

结果不自然就启动了导弹战斗部的生命信息采集系统。

跟着引爆战斗部。

所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整个地面都在颤抖。

这么一来张师长知道,地下找到了虫子的老巢。

这一次巨大爆炸之前,导弹导引传输系统,最后一次给作战系统传输回来。

一条标准反馈。

地下有至少不少于25%的生命体聚集。

这可以说明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阿帕奇虫 类的老巢。

由于阿帕奇虫类一般都是身体巨大,而且特别活跃。

所以他们造成的信息量远比小动物要打很多 因此,信息判断的波长强度要满足一定生命波长强度。

而这个是人类早已做好的大数据模型,输入到导弹计算机数据路里面。

这样它可以将各类生命体征根据不同波长体现。

而列举出来。

再根据大数据路里面的“数据模型”

进行闪断对比。

就能得到该生命体征的最大可参考范围参数。

例如人类参数如果为1.

那么个体小于人类的50%动物群体。

其参考数据可能就是0.

5。

而向阿帕奇虫类按照人类制模标准。

它们比人类平均要大1.

55倍。

这样算起来。

只要超过人类数据1.

55至1.

80上线的这个数据那么系统就判定这就是阿帕奇虫类。

因此,这样一来大批的阿帕奇虫类。

就是要被炸死的/ 于是,结果就是按照人类早已设定好的计划开始的。

导弹战斗部是一种新型地球类聚能型星际炸弹。

自重250公斤。

爆炸效果超过地球10万吨级核当量。

这么一枚战斗部内,还有大概分为4亿片的碎片杀伤弹。

这些看似微小的碎片杀伤器。

每一片上都含有微纳米技术合成的一种超微型生化病毒。

这种病毒会很快侵蚀到阿帕奇虫类身体。

只需要短短几秒钟,就能立刻阻断它们的中枢神经传到元的能力。

这样几秒钟后呢,大批没有被炸死的阿帕奇虫类。

都会立刻失去战斗力,甚至活动能力。

再过24小时内。

病毒会在阿帕奇虫类身上发散。

阔开。

己而开始感染大批群体。

就形成了所谓人类制造的“阿帕奇虫瘟疫”



这种瘟疫在人类与阿帕奇虫类争夺银河系北端的出口点之战中。

接连杀了将近10亿只阿帕奇虫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