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44章:无望撤离(1/2)

在490星球上林东江。

威廉朋克进攻的。

正面的舰队打的。

落花流水。

而现在,左右翼的。

自由军。

虽然在奋力抵抗。

威廉朋克的攻击部队。

不过,由于双方之间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集群数量的过于悬殊。

自由军的两翼阵线不断的被威廉朋克的部队向前压缩。

已经快逼迫到第二到节点防线了。

这个时候,自由军立刻向林东球员。

请求自己的部队撤回到节点防线的内部。

只有这样,自己的母舰舰队才能得以保全。

外围的。

自由军的无人机。

还有主动攻击导弹,大部分都被威廉朋克的无人机主动攻击导弹,消灭了。

双方的无人机主动攻击导弹集群的数量至少差了。

两千多个亿。

左右加起来。

威廉朋克的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的攻击舰队处于绝对优势。

而星球本部上虽然有战争堡垒的防护系统。

但是目前威廉朋克的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舰队并没有靠近星球本部的防御圈。

所以那些地面的防空系统无法实施,对前方阵线的增援。

现在威廉朋克的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

已经压迫到整个的阵线上面。

接近了第二道防线。

自由军随后就向林东提出了要求,请求林东批准他们撤回到节点防线内部。

虽然林东是打算让自由军遭受到一定损失之后,再叫他们撤回到自己的节点防线。

不过总会不能让他们的母舰遭受更多的损失。

于是林东同意的自由军的请求,命令他们立刻向节点防线背后撤离,全部彻底到节点防线以内。

自由军的母舰舰队立刻向节点防线内传输,进入了节点防线。

490星球两侧一共有大约200万。

围绕星球的那些节点阵线。

他们立刻环绕起来,向前推进。

同时打开了自己的红外光波。

在整个490星球的内侧形成了一道环形的红外光波屏蔽墙。

这道屏蔽墙上下高度足有各自5000万km。

而在5000万km之上,又有林东。

无人机发射的那些。

在正面鱼回过来的。

节点发射器。

这样一来,威廉朋克的无人机主动攻击导弹,正在朝着星球内部攻击前进,突然就遭到了这一大片的横着推过来的红外光波。

威廉朋克的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集群在一片暗红色的光。

圈儿里面被一步步的吞噬。

大批的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消失在这片红色的光圈里面。

看到这里。

威廉朋克知道自己这次无法在取得490星球进攻的胜利。

因为自己左右露,两只部队都被这片红色光波所吞没。

于是立刻命令自己后方的作战母舰舰队马上传输回到阵线,放弃前方的无人机主动攻击导弹。

这样一来,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就是自己在进行向前不断的突击。

不过威廉朋克也命令自己的母舰收拢后部的那些无人机。

算作是节省一些自己的能源。

停止了这次毫无意义的两侧的突击行动。

它的剩余所有舰队立刻返回到自己的出发地攻击节点上面。

这次交战,威廉朋克损失了接近10万艘作战母舰。

这是他的进攻部队总数的大约一半儿左右。

而且对于自由军来说, 威廉朋克几乎没有碰到自由军的作战母舰集群,也没有伤害到整个星球内部的防御系统。

不过克拉克自己也很清楚,这主要是由于林东忽然参与了作战,伸手帮助了自由军。

否则的话,他的攻击部队在第一轮的左右勿加,就可以打败自由身的阵型。

这一点,克拉克和威廉朋克有一样的感觉只要远征军一出手,自己一定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以前威廉朋克对此还有些不屑一顾。

这一次沉痛的教训。

使得威廉朋克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他这一次损失兵力超过了100万。

攻击舰队损失50%。

如此巨大的损失和自由军作战。

连续交战了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都没有遭受过这样大的损失。

不过。

威廉乘客马上向林东发出了。

询问消息。

询问林东为什么参与了490星球的作战。

对于林东来说,此次作战消灭了威廉朋克大约10万艘作战母舰,而自己的舰队和自由军毫发无损。

主要是指的自己的作战母舰毫发无损,至于无人机和主动攻击导弹,那些本身就是消耗作战使用的。

林东大屏幕上得到了威廉朋克发来的消息,质问自己为什么突然不宣而战。

帮助自由军来攻打自己,破坏合作协议。

林东对于这个早就想好了应对的方式,于是他马上回复给威廉朋克。

说明自己并不清楚那只突然袭击490星球的外星人舰队。

原来是氪星人的见证,是威廉朋克派来的。

于是林东又借此倒打一耙,反而质问威廉朋克为什么要攻打自己的同盟军?

这一下弄的威廉朋克有些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一次作战本身就是自己单方面首先调起来的战争。

况且他明明知道自由军政府最强大的军事背景,就是背后的远征军。

而自己贸然攻击自由军,政府又没有向林东。

首先进行说明。

所以林东对威廉朋克解释说。

他不知道哪来的外星舰队,当然。

就不会客气了,竟然敢攻打自己的同盟军。

远征军作为同盟军的统帅,岂能坐视不理,当然就要奋力还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