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章:无可依存(2/2)
打算穿过这道光波去攻击光波背后的那些林东的舰队。
特种作战无人机。
在其他无人机的后方。
发现前方的敌军。
拼命的冲向红外光波。
这些特种作战无人机也进行了新的设备加装。
可以发射红外光波和冷冻光线两种模式。
而前方作战的无人机集群。
只有两枚。
主动攻击导弹。
然后就使用红外光波发射。
替换了以前的远程光子炮。
这次作战的效果,林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如果将红外光波作为主要的攻击武器,是否可以达到替换光子炮的能力?
光子炮并没有在无人机上被取消。
而是作为无人机近身搏斗作战的防御武器。
由于无人机的体量的限制,这就只能使得无人机所搭载的主动攻击导弹。
只剩下一个波次。
不过一个波次的主动攻击导弹也足够无人机使用。
新型改造的无人机只搭载有四枚主动攻击导弹。
其中的两枚是作为开战之前进行。
编组无人护航编队使用的。
而最后两枚作为第一波次攻击时使用。
其他的无人机空间用于装载了新型的红外光波发射器。
配合光子炮进行双面作战。
这种作战模式也是林东刚刚装备起来的最新设备科技。
他这次的作战目的就是为了要检验这种战法是不是可以更加有效的可行。
外星人在前沿的100个亿的无人机已经被消灭了,至少有四十多个亿。
但是这些拦截机仍然就像飞蛾扑火一般不断的扑向红外光波。
有不断的被红外光波索大量的吞噬。
一直到自己的舰队完全撤离了战区之后。
前方剩余大约还有40亿架拦截机。
这些拦截机方才开始调头向着母舰离开的位置进行飞行。
准备逃离战场。
这是不可能想象的, 在他们的后面,刚才攻击敌军母舰的两千艘特种工程母舰。
立刻向他们的背后又发射了红外光波。
这群无人机瞬间就在母舰发射来的强大的。
红外光波潮流之下。
灰飞烟灭。
外星人的舰队已经撤离阵线,大约距离有超过了30万km。
林东从大屏幕里发现。
这批外星人的穿越技术可以说比较落伍。
采用的仍然是点对面是的扇形传播。
这种穿越方式必须使用每只母舰同时进行传输才能实现。
舰队的整体传输。
这是他们早就淘汰的一种对老师的传输穿越方式。
现在林东的舰队也是使用闪电传输模式。
一次性上可以穿越最远50光年的距离。
当然,这些技术都是得益于来自特伦星人的技术。
林东随后命令自己的特种工程母舰立刻进行闪电传输。
继续追击敌军的逃逸的那剩下的7000艘母舰。
而且自己的工程母舰一路上都在使用冷冻光线。
对方第一次作战就损失了3000艘作战母舰被冰冻在战区里面,因此上已经领教了这些特种工程母舰作战的方式。
也深刻体会到冷冻光线强大的威力。
于是他们建造林东的舰队突然出现在自己的两侧。
显得有一些慌乱。
又开始准备分散式传输。
不过这一次冷冻光线的射速要比红外光波更快。
瞬间就达到了对方母舰集群的身上。
大约有4000艘对方的作战母舰。
在这这一线的两侧遭到了冰冻。
马上就变成了巨型的冰块儿。
其他的外星人的作战母舰。
剩余不到3000艘左右。
又开始瞬间挪移。
向后方继续退却,大约有30万km。
林东的工程,母舰舰队。
尽可能的贴近对方的距离,不叫对方发射无人机。
紧随其后又开始追上逃逸的剩余的3000艘对方的母舰。
最后一道冷冻光线打上去之后。
这剩余最后一批3000艘外星人的母舰也被牢牢地冻在阵线上面。
1万艘外星人的母舰全部被分成三段儿,冻结在空域当中。
林东立刻下令自己的工程母舰使用传输光线,将这些被冰冻的外星人战舰全部传输到自己的南部基地。
在那里将会开始更新更仔细的研究,分析这些外星人舰队所使用无人机发射的技术。
很快三院方面就拿出了分析报告。
因为现在三院经常接受外星人科技的分析和研究,包括逆向工程,取得了很多的研究经验。
跟以前相比大不相同了,他们在结合了特伦星人的技术,还有氪星人的无人机技术之后。
发现这些外星人的无人机都是采用小分子结构附着在母舰外壳上。
嗯。
当需要他们作战的时候,立刻弹射出来,在空中进行分子膨胀。
膨胀之后的小分子就变成了大型的无人机。
三院认为这是一种变形化的分子裂变模式。
不过,他们不需要辅助能源动力,也不需要额外的矿石资源。
制造这些无人机使用的。
金属结构就是最普通的。
钢铁铬镍矿石。
所组成的全新的一种三合一的合金。
不过这种小分子附着结构的技术,对于林东来说也是想要得到的。
所以林东对于24号星球本部上面的外星人,算作是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