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章:兑换的代价(1/2)
在771星球密集的防空火力炮火之下15万架无人机集群。
冒着这些防空炮火,直接朝着星球本部的大气层飞来。
很多的无人机被炮火击中,瞬间爆炸。
不过还是有至少50%的无人机集群进入了大气层。
随后他们就开始顺着大气层立刻进行分组编队的展开。
然后按照自己的扫描系统,开始锁定地面全部的防御体系系。
从任意一个角度开始攻击地面的防空系统。
主要是首先选择打击那些地面的远程防空导弹发射器度。
其次就是打击那些大口径的光子炮防空系统。
771星球选择打击15万架无人机的这个选择。
其实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
因为即便是再密集的地面防空火力系统。
想彻底的完全的消灭掉15万架攻击来的无人机集群。
都是根本不可能的。
按照拦截概率来说,一般的情况下,地面火力系统拦截空中打击目标。
特别是这种集群式攻击的空中打击舰队目标。
最好的拦截概率能够超过80%。
这已经就是经典的拦截方式。
通常情况下,再超过了50%以上,就算是拦截成功了。
但是对方是依靠自己的数量来弥补自己的拦截缺陷。
所以对方的15万加无人机集群,即便是被打掉了50%。
那么至少还有大约七万多架无人机进入了大气层。
一旦他们进入大气层,以后就会立刻进行自动的编组。
你每个编组大约20到30架无人机,作为一个小组。
然后开始在整个星球的表面实施分散式攻击。
于是就只能够从地面弹射,有人作战飞机来对这些无人机进行打击。
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再派遣地面的无人机。
那么就无法再给地面空港累的70艘攻击母舰进行补给。
所以这一次771星球派遣了大约10000架。
有人作战飞机。
这些有人作战战机开始和剩余的75000多架无人机进行对战。
无人机是采用20架一个编组的小队进行攻击。
他们总计大约编组的至少有3000多个小组。
其中的1000个小组调回头来开始对战,这些有人战机。
20架无人机围着一架战斗机进行攻击。
同时,无人机上开始发作主动攻击导弹。
20架无人机可以发射40枚主动攻击导弹。
而且这些新款的远征军使用的无人机可以在自身的内部至少自己补充新的四枚空空导弹。
因此上主动攻击导弹,加上20架无人机,至少就有60架。
攻击手段来对抗一架有人战斗机。
虽然有人战斗机的机动和智能能力远远超过无人机。
但是有人战斗机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有人战斗机的可持续性,作战时间。
要远远低于无人机,无人机是没有可持续性作战时间的限制。
因此上有人战斗机很快的就被无人机分组纠缠在空中。
紧跟着就看到天上一架一架的无人机被凌空打爆。
而其他的有人战斗机也是一架一架的冒着浓烟。
从天上开始坠落下来。
并且无人机的一个关键性的致命设定。
那就是这些小组里面的无人机不会允许跳伞,以后的飞行员存活的。
他们会命令自己的主动攻击导弹,直接去打击那些跳伞后的飞行员。
飞行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类最宝贵的作战资源。
而且它还是一种长期性再生资源。
所以对于飞行员来说,各个地区都会采取十分的保护措施。
一般来说,直到35世纪。
人类对于自己的飞行员的保护还是主要使用弹射系统伞降系统。
可是飞行员一概是弹射到了空中以后。
自身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他们手里带着只有手持式小型激光手枪。
这种小口径武器根本就不可能对无人机造成什么伤害。
而无人机上面的光子炮,只要轻轻的一个扫描。
就可以把这种人类有生力量,瞬间打成一块焦土。
而飞行员是短时间内不可再生的人力资源。
他远远不像陆军部队的人员。
只要经过了思维灌输就可以马上投入部队。
在经过短短的几个月的训练,就成为了现实部队。
飞行员则是不可能了。
所以这些伞降的飞行员马上遭到了无人机凌空的攻击。
至少有大约3000多名飞行员在空中被无人机消灭。
这就等于第二波再起飞的,避免有人战机集群。
至少一下子就少了3000多名飞行员。
原来的一万架有人战机已经被消灭了,大约有4000多。
剩余的不到6000架的有人战机还在努力的拼死抵抗。
随后大批的远程对地攻击导弹飞入了大气层内。
他们随后在大气层内开始进行分导。
把自己身上搭载的十枚弹头。
在大气层的高空进行分体。
这就是大约有十万枚弹头进入了大气。
然后这些弹头开始分散攻击,地面上指定的重点目标。
这些目标都是地面上重要的防空基站和防空火力系统。
弹头每一次的落地攻击就是一套防空火力系统的毁灭。
而这些防空火力系统都不是一天两天制造的是长期建造的结果。
特别是那些大口径的远程光子,拦截火炮系统。
这种地面的远程光子火炮拦截系统。
一旦被摧毁,再想修复是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段。
因为他们在建造的时候都是采用整体模块化一体化建设。
所以再想恢复过来,就只能重新使用大型工程系统。
而一般独立星球上面是没有这样的军事化的大型工程。
他们只是在星球刚刚建立之初,用自己的基地车直接开始建设。
一代星球完全建设成功了,防御体系以后就没有这种大型工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