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2章 荒原酒屋(1/2)

陈琰简单的给我讲了讲他是如何回来的,我也没有多问他别的,对于他的突然回来我是比较高兴的。

“五千多公里啊,最烂的路我也走过,最艰险的路我也走过。

我从云南上的西藏,迪庆、德庆、然后从芒康到拉萨,那路是我走过最难走的路。

到阿里狮泉河下到叶城是我走过的最孤独的路,这一路上吃吃不好,睡睡不好。

你不知道,怕高原上出问题,我在高原上戒烟戒酒,下到叶城的时候,第一顿吃的是手抓肉,我已经是个只吃羊肉的新疆人了。

这两天我每天晚上烤肉啤酒天天必须要有,否则谁不着,今天早上看到你在,我就想早上也吃点喝点,你来帮我开车。”

陈琰说到。

“你为什么不走贵州、重庆、再从甘肃、哈密进来,会好走很多。”

我说道。

“挑战,我必须要完成这个挑战,想想只有我才能这么牛叉,你就说你羡慕不羡慕、崇拜不崇拜、嫉妒不嫉妒吧?”

陈琰说道。

“这么说小萨知道你要回来?”

我问道。

“那当然,我没让她给你说,我怕你飞过来要和我一起走,那样我独行侠的壮举就作废了。”

陈琰说道。

“我喜欢玩,但我没疯,你高看我了,你要是穿沙漠我可能会非常想去,但西藏就算了,危险性太大。”

我说道。

“你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沙漠都敢进的人怕西藏,说出来谁信啊。”

陈琰说。

一路走一路聊,到了古城边的停车场,我见到了一辆挂着南宁牌照的老旧的黑色维特拉,我对车没有太多的品牌喜好,但我一下就喜欢上陈琰的这台维特拉了。

“怎么样!

十年的车龄了,我买来就是二手车,没啥大故障,省油好开还是四驱的。”

陈琰把车钥匙给我,自己跑去了副驾驶位置。

上了车我才发现是手动档的,但的确比我那小五菱好开的多。

“我看见过你的二蛋再阳光小区。”

我给陈琰说。

“嗯,等小萨拿到驾照,我们一人一辆开回山里去。”

陈琰说道。

在陈琰的指挥下,我把车开到了色满宾馆,停好车我才问陈琰来这里做什么。

“见两个朋友,我回来的路上在泽普的时候搭了两个老外,过来谈个合作。”

陈琰说道。

正说着,就见到马思睿和葛伊韦背着包出了宾馆的门,马思睿看见我和陈琰,先是有点诧异,然后他跑过来给了我一个热情的握手。

“马丁,没想到能见到你。

我们看来非常有缘。”

葛伊韦也笑着和我打招呼。

“我没想到你们会认识,你们以前就是朋友?”

陈琰说道。

“我带这两个国际友人从库尔勒来的喀什。”

我说道,看着陈琰仍然不理解的眼神。

“一言难尽,以后在说,他们也是搭我的顺风车,后来就算是朋友了。”

我给陈琰说道。

“哦,那我就放心了,我就担心他们两个是骗子。”

陈琰说道,说这些的时候丝毫不避讳葛伊韦。

“葛伊韦的中国话说的很好的,你和他们有什么合作?”

我问道,我不知道葛伊韦是不是听到了陈琰说的话。

“没有关系,马丁,我们是带着对中国的热爱来的,偶尔被人误会是正常的。”

葛伊韦说。

“马思睿说他会酿啤酒,我们打算合作在喀什搞一个啤酒工坊,有些细节我们今天聊聊。”

陈琰说出了这次的目的。

原来,马思睿说他不但是家族做酒庄的,他本人还会酿造葡萄酒和啤酒,陈琰想着这里的啤酒都是外来的,所以打算可以一起搞一个鲜啤酒的生产。

“马丁,自酿啤酒其实不难,我听尼加提说新疆很多的啤酒花原料。

酿啤酒需要啤酒花、啤酒酵母、大麦芽专用的一个桶,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葛伊韦给我说道。

我只能点点头,他们在谈什么合作我都不了解,知道啤酒怎么酿也没什么用,我之前听说过自酿啤酒的工艺并不复杂。

陈琰和两个老外坐车上聊,我开着车带着他们就在市区转悠,听着意思是在找场地。

最终还是先在环疆下了车,四处逛了逛,我是第一次在环疆逛,感觉一般,一个小规模的现代化商业中心而已。

之后我们开车去了唐城国际,就在恒昌那边,在这边也逛了一逛。

“老李,你觉得环疆和唐城这边那一个更好一些?”

陈琰问我。

“实话实说,我白天没有来过这两个地方,我都是晚上来的。

来唐城国际这边次数远远超过环疆那边。

如果让我总结,环疆似乎更多外地人,唐城更多的本地人,依靠两个大的现代化社区。

我更看好唐城。”

我说道。

陈琰决定晚上再在这两个地方看一圈。

我请这三个人直接在恒昌路边的小馆子里吃了点饭,然后两个老外自己去玩了。

我给陈琰说:“刚才一直没有机会问,你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我刚查了一下手机,自酿啤酒工艺简单,设备也不算贵,但是很多都不算是很好,本都回不来。”

“你觉得老外能起什么作用?

如果我做宣传说是德国酿酒师和德国技术,纯正的德国口味你会不会觉得我在吹牛?”

陈琰说。

“德国人不走,这个说法还是可以的,但马思睿是旅游护照,葛伊韦要回北京去上学,他们走了怎么办?”

我问道。

“所以,我故意让他们知道,其实我对他们不是那么依赖,即便他们是骗子也没多大关系。

首先,新疆的涉外经济是外向型的,主要是依靠对外贸易和输出,比如产品和劳务的输出。

对吸引外资并没有多少优势。

所以,如果有一点外资背景,政策上会有一点优惠,更直接的是比内资企业好过一点,没那么多的婆婆妈妈。”

陈琰点着烟站在树下和我聊着天。

“其次,我真不在乎什么外资不外资的,我要利用的是所谓纯正的德国技术和口感。”

陈琰把他的主要想法说了出来。

就是说陈琰其实就是打算用马思睿做一个招牌,至于技术估计他并不在意。

“老李,我没给你说过,在南宁我投资的那家酒吧有一套日产五百升的自酿啤酒设备。

一开始还可以,后来基本就没有酿过啤酒,我们卖的所有打着自酿招牌的啤酒都是别人的自酿。

因为他们的成本更低。”

陈琰说道。

“那岂不是有法律风险?

自产自销是可以的,只要符合食品卫生和其它一些规范和要求。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