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暴雨将临(1/3)

第二十五章 暴雨将临 泗水的天空,依然蓝得让人似乎能融化其中。

热带的阳光洒下,照得地面都似乎在冒烟儿一般。

在泗水培智华校之内,人群拥挤,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擦一下脸上的汗水。

大家都扬着头,一张张热切的脸庞都看着人群当中,站在箱子上面的徐一凡。

学兵们同样满身满脸的大汗,有的站在徐一凡身边,有的站在这学校外面。

维持着秩序,瞪着那些在学校外面蹲着坐着的大堆大堆的土著。

里面每响起一阵鼓掌的声音,那些土著青年就不约而同的大声起哄。

有的还拔出了巴冷刀,用力的在地面上,在椰子树上敲击。

刀锋在阳光的映射之下,耀眼生光。

这几天来,徐一凡就在一个个华校演讲,宣抚。

他只是要让这些盼望他能支撑他们这些游子的华侨们理解。

大清至少还有一个徐一凡,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而且也将竭尽所能,让他们背后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直到能让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扬眉吐气!

至少在之前,他们还要忍耐,不能激化太多的矛盾。

大家要抱成一团,不要在分什么族什么堂,什么省籍。

站在一处,顶住这最后的关头,等着国家强盛起来。

现在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的支持国内的自强运动。

练新军,建工厂,造更多的铁甲船出来。

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他们的利益!

不能说他的演讲没有效果,每到一处华校,到处赶来的华侨就将他的队伍围得水泄不通。

为他每一句话儿鼓掌叫好。

威武的学兵队伍让这些华侨们大开眼界,摸着他们的军服热泪盈眶。

因为徐一凡的钦差宣抚委员身份,荷兰殖民地当局也不得不派军队警察维持秩序。

虽然每一次捣乱的土著都更多,但是都还好没有闹出什么事情出来。

设在领事馆的筹饷处,每天都有大批大批的华人。

带着现钱,银行的本票,甚至金银饰物赶来,为这个在危急时候儿能站在他们中间的天朝钦差徐大人尽点儿心力。

楚万里留在领事馆就办收兑的事情。

本来徐一凡带了大批的空白官照,封典,追赠,功牌过来。

一开始楚万里还带着几个人看多少钱就换什么样的实收。

结果那些华侨往往丢了钱就走,名字都不留一个。

楚万里到了后来也懒得这些废话了,每天就只是点头微笑,然后行礼送人离开。

一天下来,比到处奔忙的徐一凡还要累得腰酸背痛。

几天下来粗粗一算,已经筹到了五六十万两关平银两的现金。

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这已经是远远超过了以前如过江之鲫的那么多筹饷委员的成绩。

而徐一凡只不过做了走到他们中间去,大声的宣传鼓动吹嘘的事情而已!

满清官场的颛愚和不作为,哪怕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也足可以表露无遗。

曹天恩领事一边儿看着这么多钱眼热,一边儿又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打转。

心里只是念叨着,这么多,该收手儿了吧?

回去够有面子的啦!

想着荷兰人背后和他打的招呼,脊背上面就冒冷汗,这二百五要是真惹动什么交涉出来,那他的责任可也跑不了!

发到总理衙门,还有南北洋衙门的水电报,怎么还没回来?

朝里那些大人真是,办事儿的效率,连他曹天恩都不如!

他虽然大烟抽得不少,可是毕竟久办交涉,知道在这地面儿,洋人和土著看不得华人民气沸腾,别看现在这个样儿热火朝天的,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一出了事儿,那就是什么也当不住!

周围人等的心思,徐一凡也顾及不了。

他只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儿罢了。

有些事儿,是不能太计较利害得失的。

看着自己同胞这个样儿,你还不去宣抚,不去安慰,不去给他们点儿希望,那还成什么人了!

至于那些本来目标的筹款大户,那些南洋世家,现在人家沉得住气。

他也分不开身,大家就这么熬膘着吧,到时候看谁耗得过谁。

自己在下面越结这些华侨基层的心,将来掀起的风潮就会越发的剧烈。

到时候有你们求上门儿的时候儿…… 这些就是他现在心里转着的心思,这个时刻,嘴上却还是对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慷慨陈词:“华校风波一天儿不平息,兄弟一天儿绝不离开南洋!

总要和洋人交涉到底,还咱们一个公道!

可是……”

他话锋一转,才露出兴高采烈表情的那些华侨们就听着他换了更掏心窝子的口气:“……我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说话儿,外面没有人进来砸场子。

凭的是什么?

凭的是国家给的钦差身份儿,凭的是两条大兵船。

国家弱,兵不强。

有个钦差过来,洋人也得客客气气的办交涉。

不能欺负太过分了,面子得要过去。

要是国家强呢?

要是兵船多呢?

那洋人还敢斜着眼睛看你们,卡着你们脖子么?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儿。

国家强了,才有大家的地位!

南洋是大家一手一脚建设出来的,凭什么要踩在咱们头上?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儿?”

哗的就是一阵掌声响起,在徐一凡站着的箱子前面儿,是几个参与组织起来护校的青年,李星也在他们当中。

当即就振臂高呼:“咱们要支持徐大人把国家变强!”

几个青年同声振臂高呼,底下华侨听众,还都不习惯这个礼节儿。

呆呆的不知道跟着喊好还是不跟着。

热血青年,放到哪儿,都是一个模样儿。

可是这种天真单纯,也是最难得的。

徐一凡满身大汗,嗓子嘶哑的从箱子上面跳下来。

底下习惯了老礼节儿的华侨们不会喊口号儿,都纷纷作揖下来,顿时就是一片风吹浪倒的壮观景象。

这种场景徐一凡也早有经验,就是笑得加倍客气,作揖得比他们还要深。

这一做派,不少老人就是热泪盈眶:“还是咱们国家的大人好啊……”

远处响起了歌儿的声音,就看见一群华人青年手挽着手挺着胸膛在门口的一群群土著青年面前经过。

毕竟是侨地,风气开通许多。

还有些女学生在其中,只是穿得严实,不敢和那些男青年走在一块儿罢了。

估计又是哪个男校或者女校的学生,来敦请徐一凡去宣抚的。

李云纵带着几个学兵就迎了上去,徐一凡眼快。

一边和几个老先生寒暄,一边一眼儿就看见了混血小美女李璇也在其中,浅笑盈盈,眼中波光闪动,就有如泗水外海碧蓝清澈的海水一般。

绝色走到哪儿,都是大家注目的焦点。

连不少懒洋洋的洋兵们都直起了腰,看傻了眼睛。

她前后左右都有华人青年唱着歌儿,在她面前,这些家伙胸脯子干脆比谁挺得都高。

这个女孩子,这种中西合璧的美艳,和少女的风情。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