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誓师(2/3)
大清这个时候儿,手里有兵就轻易倒不了。
只要稳稳的向前迈步,十年之内,李鸿章的那个地位可期…………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徐一凡才会明白他杨士骧的所作所为,到了他那个地步,也只能做和自己同样的事情!
多少英雄,也逃不过权位两字,就算再有抱负,想只手翻天过来……笑话,连大才如曾文正公,李中堂,也最后韬晦罢了。
大清啊…………好不了啦!
人想开了,就分外轻松,他自己起身下炕。
风流翰林,北洋智囊归于黄土,也要有个样子。
徐一凡却嘘了一口气,自语道:“还好这世上总有人,不是和你一样想法…………”
说着就一摆手,两个戈什哈服侍着杨士骧出去了。
叶志超和卫汝贵在旁边,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声儿。
杨士骧是顶了缸了,他们又会怎么料理?
徐一凡却悠闲的负手看着杨士骧的背影出门远去,还咂了咂嘴,似乎在惋惜两个人的交情似的,再转过脸的时候,脸上已经是挂了一层寒霜,说不出的轻蔑痛恨:“两位大人,带的好兵,打得好仗!
从汉城一路败退下来,还辛苦你们再赶回来一趟!
溥仰,陈德,服侍二位大人!”
溥仰和陈德二话不说,上去就按住了他们肩膀,戈什哈递过绳子,从肩到背,就是一个五花大绑。
溥仰嘴里还不闲着:“贝子爷单服侍您二位,没尝过这种福气吧?
甭谢了,有交情…………没大耳刮子抽你算不错了!”
徐一凡只是瞧着,淡淡吩咐:“两位大人都是军人,都临上路了,拿他们当军人看,尊重一点儿。”
吓傻了叶卫二人,徐一凡这句话不啻于五雷轰顶!
半晌之后,两人才猛力挣扎,卫汝贵嘶声大喊:“徐一凡,你敢杀我们?
淮军上下,将与你不死不休!
朝廷也不会放过你!”
徐一凡装了半天的大臣气度马上就给他丢到九霄云外,骂骂咧咧的呸了一声:“徐老子不敢杀你?
带上走!”
安州城外,禁卫军第一镇主力两协四标,禁卫军第二镇随同出征之左协,已经排成整整齐齐的方阵,布满原野!
缴获的日军联队旗扔在前面,而禁卫军的苍龙旗就在敌人的旗帜上方,骄傲的飘扬着。
上万官兵,全部补充了装具,大檐帽皮带紧紧的勒在下巴上,穿着崭新的军装,手扶上了步枪的刺刀,笔直的站着。
每个人都背着打好了的背包,军毯,饭盒,水壶,子弹盒,全部一丝不苟的放在身上规定好的部位。
千军万马,鸦雀无声,在这上万虎贲的正前方,就是一片绵延到了远处的坟墓!
禁卫军数千忠骸,就暂栖此处。
远处马蹄声响,就看见数骑马疾驰而至,当先一人,正是徐一凡。
禁卫军三协精锐,一万二千余人,配属六千朝鲜民夫。
携野战炮二十四门,马克沁机关枪六十余架,即将誓师回援!
后两骑马上,架着两个瘟头瘟脑,还穿着脏兮兮官服的人物。
徐一凡率先奔至队列前面,无数道目光刷的投射过来。
而他的戈什哈也赶至,将马上两人掷下。
不管禁卫军第一镇还是第二镇,都补充有相当的盛军士兵,谁认不出来,就是叶志超和卫汝贵二人?
几个戈什哈也不等徐一凡吩咐,就架着叶志超卫汝贵两人到了公墓前面,腿弯给了一脚,让他们跪下,两人拼命挣扎,卫汝贵的破锣嗓子还在大喊:“徐一凡,你擅杀国家大将!
你无父无君!
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语声凄厉,让队列当中不少前盛军士兵都悄悄低下了头。
徐一凡骑在马上,冷笑道:“你们还是国家大将?
慢说老子已经请到了旨意,朝廷要我尽速回兵,老子的条件就是先砍了你们的脑袋再走!
看看你们前面的累累坟丘!
再想想,从汉城一路过来,你们丢下了多少人命?
到了地府,先顾着自己吧,不知道有多少冤魂,先要向你们索命!”
一句话让两人都是一抖,徐一凡却仍是目光冰冷。
这两人都是军人,却不经一战,大肆溃逃。
杨士骧撺掇其中,便利用他们在盛军的人脉兴致勃勃的参与变乱当中。
杨士骧的帐有的是机会算,这两个统兵方面大员不人头落地,无以为诸军戒!
特别是在他要回师国内的时候儿,更要给辽南诸军一个镇慑!
从打算回师国内的一开始,他就不准备当一个配角。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这毕竟是一场关系未来东亚两国百年气运之战!
虽然他一直憋着逆而夺取的心思,做梦都在想怎么偷偷摸摸的挖大清的墙角。
但是他所用之术,无一不是堂堂正正!
叶志超长叹一声,大声喊道:“让咱们站起来!”
徐一凡微一示意,戈什哈们就将他们拉起。
叶志超五花大绑的回头:“徐大人,求给咱们留一个全尸。
咱们把路走绝了,您是要昭示天下,绝不会走和咱们一样的路…………以飞扬跋扈的姿态,养一种截然不同的人望…………大人,这条路难啊…………”
站在队列前头的楚万里,把叶志超的话听得分明,站在那里淡淡的笑了,心里面嘀咕:“这叶志超,死到临头,也明白过来了啊……”
徐一凡不动声色,微微一摆手,溥仰他们放开了叶志超和卫汝贵,两人也都放弃了挣扎,不知道是这严整的禁卫军军容镇慑了他们,还是眼前这累累战死勇士之墓让他们心生悔意?
朔风浩荡,掠过原野。
一排戈什哈据枪而立,等两人颤巍巍的立直,顿时就是一排枪响,震得所有人心里都是一抖。
徐一凡摘下军帽,笔直指向国内的方向,用尽生平气力大吼:“无能的将领,我已经替你们铲除。
回师的道路,已经为你们所扫平。
祖国正在危难当中,等着我们禁卫军来拯救!
这个时候,只有禁卫军,能带给我们民族一线希望,一线生机!
我向诸君保证,我始终在你们中间,始终以自己的正面,迎着敌人!
禁卫军,前进!”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一日,徐一凡斩叶志超卫汝贵两位统兵方面大员,率禁卫军主力回师。
天下无不为徐一凡的飞扬跋扈而震惊,辽南诸军闻知,统兵大将,无不股栗。
而又不知道多少人,对徐一凡的忌惮提防,又多了一层。
却又有更多的人,已经对大清深深绝望,除了还寄希望与所谓的光绪圣君操权兴革之外,对徐一凡这与暮气深沉的大清诸实力团体截然不同的做派,而感到兴奋。
这场甲午战事,不仅仅让东亚的局势,而且让大清国内,也处在了深刻变动的前夜。
那一排枪声,远远传来,让独立在船尾的杨士骧浑身一震。
他是糊里糊涂的被徐一凡的戈什哈架上了一条小船,现在白天还不能发船,要到天色黑下来,才能趁夜潜渡,过黄海而到大东沟一带上陆,那里现在有淮军几个营头在,算是将他交回给李鸿章了。
李鸿章亲笔致信给徐一凡,而徐一凡也爽快放人。
他上船之后,这条北洋派来的小船上的人,又交给了他一封李鸿章的亲笔信。
信上写了不少,是老头子不用记室,自己亲笔写下的。
多是白话,娓娓如家人倾谈。
“…………莲房,算了吧。
你做这事,为的什么,我自然明白。
当了一辈子的裱糊匠,你们什么心思,我再明白不过了。
北洋暮气已深,在这里,除了做官,已经无法做事。
徐一凡这人,你还看不明白么?
他是在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啊。
我们在大清内部,奋力的朝上爬,大家横竖都一样,谁能出头,看手腕了。
而徐一凡呢,却一直游离在大清体系之外,打南洋,打朝鲜,打日本…………养望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