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不宣而战(2/3)

除了兵船没有别家!

而且看这些烟带向后飘动的角度,三船都是以十五节以上的航速,朝这里疾驰!

菩萨保佑,但愿是西洋人的兵船!

只是很短时间,望远镜里面就已经出现了舰影,舰首桅杆之上,猎猎飘动的正是日本旭日海军旗!

“是‘吉野’,是‘吉野’!”

沈寿昌喃喃自语,这条日本新式的英国造快速巡洋舰差点就是北洋水师的,要不是银子都挪到老佛爷万寿去了,现在说不定挂的就是龙旗。

北洋水师军官,谁不认得这条舰影?

“大人,准备战斗!

鬼子来得不善!”

沈寿昌放下望远镜,急切的望向自己的管带。

却发现方伯谦握着望远镜的手指都已经发白,脸色更白得有如透明!

“你看,这两艘清国军舰能算强大么?”

五十一岁的联合舰队第一游击舰队司令长官平井航三少将静静的问着他的舰队参谋,三十七岁的釜谷忠道大尉。

联合舰队北上,任务就是搜索北洋舰队主力,摧毁北洋舰队主力,控制朝鲜海岸!

中日两国并未宣战,而联合舰队就是要趁大清不备,先期摧毁北洋水师,将战争主动权控制在手中!

什么国际法,什么道义,对于日本人来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一游的快速巡洋舰,就被联合舰队本队派出搜索。

初步判断北洋水师至少部分主力会出现在丰岛海面,掩护航运补给淮军。

一游接到的命令是,如果是单艘前进,或者弱小的货轮队伍,可以放其通行,将更多的淮军放进朝鲜这个死地。

如果是有北洋水师强大的护航支队在,就要果断攻击!

实力不及也要纠缠住,等待联合舰队本队赶至!

此时平井航三的麾下,就有“吉野”

“浪速”

“秋津洲”

三条快速巡洋舰。

而他们的视线当中,出现了“济远”

和“广乙”

两条北洋水师战舰!

听见上官的轻声问话,釜谷忠道大尉咬着牙齿,眼睛都烧红了。

日本海军二十年卧薪尝胆,每年明治天皇挤出宫廷御用三十万日元,所有日本公务员每年捐助百分之十的薪水建设海军,不就是等着这一天?

“究竟是强是弱,只有通过战斗来判断…………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攻击!

长官,等候您的命令!”

平井航三扬起了一只手,在空中停顿了半晌,终于重重挥下:“准备战斗!

一旦迫近至有效射程,成横队,全炮射击!”

徐一凡的穿越,只是让甲午的炮声,提前了四天开始。

七月十九日这天,徐一凡正在大同江口,亲自指挥禁卫军将士,在大同江口布设水雷,并且在日军海军火炮射程不及的地方,构筑阵地,铺设障碍物,并且安置封锁江面的陆炮阵地。

一堆军服是红色参谋识别色的军官,簇拥着徐一凡,在地图上面指指点点。

一条条小木船穿梭江面,将沉重的各式水雷投放江中。

四面山头,全是在挖掘壕沟的官兵。

自从六营兵在北洋水师派来的火轮装载走,最后一批人员包括徐一凡的家眷疏散走之后,这条水上通路,就被禁卫军自己封锁了!

“一标步兵,配合两队炮兵,还有水机关枪配合,再加上两营补充兵,封锁大同江江口。

平壤西侧,应该是安全了…………正面还要兵,东翼也要兵,平壤还要有预备队…………这兵力…………”

楚万里对着地图就是挠头,怎么算都是个不够。

人群当中,还有孔茨为首的德意志军事顾问团。

他们是民间身份,不是德国派出的官方顾问,可以不用离开。

也没人想离开,对于军人而说,打仗就是家常便饭。

他们被德国总参赶出现役那么久,想闻硝烟的味道都发疯了。

更别说这支禁卫军浸透了他们的心血,怎么舍得放手?

徐一凡还许下了高价,对于顾问而言,战时津贴翻倍!

除了他们,那些对预备学官进行军官养成教育的各国顾问教官,走的也没有几个。

有的冒险成性的,还准备在一线部队当中混个头衔,亲自上阵呢。

听楚万里抱怨兵不够,站在人群当中的徐一凡只是淡淡一笑。

他借六营兵给北洋水师,底下人不是没有抱怨。

就连一向大大咧咧如楚万里,都差点当面抗议了。

原因无他,以万余战兵困守平壤,对着的是优势敌军。

兵凶战危,来不得半点玩笑!

什么奇谋计策,归根到底都是弄险,军事上面,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充足的兵力,良好的训练,足够的物资,对敌人形成优势。

紧要关头送走三千多人,其中还有两营千余最有战斗力的禁卫军第一镇官兵,真是有点那个什么。

楚万里抱怨完,看徐一凡不动声色,也懒得多说,摊摊手:“大人,兵力实在不够,到时候也许就只有指望淮军能替咱们守着东面了。

那里山地多,压力小一些,咱们正面依托阵地,抗击杀伤日军,拖下去就是胜利…………不知道淮军能剩多少,一路退到平壤来?”

言下之意,禁卫军官兵,对于淮军在汉城的战事都不看好得很。

淮军崩溃,只有沿着陆路朝北退,现在不少人就打着收编淮军溃兵的主意呢。

徐一凡摊摊手,自从邓世昌他们离开之后,他又显得沉稳了许多:“这我哪里知道?

计算这些战场上面变动的数字,都是你们总参的责任,我只要结果…………诸军皆败,而禁卫军在平壤稳守不退,大量杀伤日军!”

楚万里哼哼唧唧的:“说得轻松…………”

徐一凡也没理他,这小子绝对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

要不是看他能干,初步成立的总参居然支撑着将这次动员有条不紊的完成了,非治治他那臭嘴巴不可!

他转头看着孔茨,老头子视察阵地以来,一直脸有忧色,不时的和自己同胞交换一个眼色,有时还轻轻摇头。

“孔茨先生,怎么了?”

说起来,整个禁卫军,唯一经历过大规模近代化战争的,也只有这些普鲁士洋鬼子而已!

徐一凡别人的建议可以soso,这些拿着他大薪水的普鲁士顾问的意见可不能不重视。

孔茨淡淡一笑:“徐将军,既然是战时,还是称呼我为上校吧…………您的麾下所构筑的防御态势,选择的阵地都是无可挑剔————这些我都陪同楚将军去现地考察过了,无论是封锁大同江口的,还是屏障平壤正面的。

阵地位置极好,构筑的工事也极其坚固,像是这种铺设纵深铁丝网,布设地雷,挖掘成体系的壕沟,设置土木混合的机关枪发射点,安置下绵延的鹿砦障碍物…………这种筑城防守的方式,我觉得都值得欧洲强国的陆军学习!”

徐一凡尴尬的一笑,他把自己知道的防御概念全部堆上去了,就差学当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构筑起贯穿平壤山地的地下长城坑道工事————如果他人力时间够,还真说不准。

总参在结合了他的意见,计算了物资和人力之后,除了动员部队,还征发了大量的朝鲜民夫,尽可能的构建起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老头子夸了他,不过看他脸色,后面还不知道说什么呢。

“…………就算是德意志帝国的精锐陆军,在不付出足够的人命,不打残废几个军团,不调集足够的重炮,都难以攻破阁下的野战筑城要塞体系!

这一切,我都怀疑凭借日本帝国的薄弱国力,能不能拿出来!

…………可是,防御不能带来胜利,进攻才可以。

对于再坚固的防御体系,只要转变进攻方向,转变进攻重点,总有绕过击破的可能。

而徐将军真的想取得平壤附近的会战胜利,必须掌握更多的兵力,获得更多的资源!

如果您这样设置坚固防御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大清国的后续兵力战略展开,那么鄙人无话可说,要是不是,鄙人还是建议,阁下设立好后退阵地…………做好撤退的准备!”

徐一凡默然良久,最后只是淡淡一笑:“孔茨上校,在朝鲜,我不仅仅打的是军事仗,更重要的,还是在打政治仗…………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还望以后继续提出。

这一切,我都会注意的。”

孔茨奇怪的注视着他,最后才是一叹:“真难以想明白你们东方人的心思!

还是一个单纯的军人比较自在啊…………作为个人,我是衷心的期望阁下取得胜利!

我们的退休金,还指望着阁下的慷慨呢!”

徐一凡只是笑笑向孔茨示意,这场战事,不仅仅是两国气运的消长,也是大清国内政治版图变动的滥觞…………可是这么复杂的事情,怎么能指望一个外国军人明白?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