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雷动(1/3)

第二十六章 雷动 公元一八九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也是光绪二十年五月下旬。

连续多少天都没有下雨,今年的春天,这春雨也下得不足。

朝鲜农夫们看着天色都是愁眉苦脸。

本来汉城左近,就满是大清的兵在横冲直撞,去年大王的宫殿据说还交兵见仗,汉城的人逃了一大半下乡!

日子本来就艰难,兵火交加的,还架得住老天爷不赏脸,从饭碗里面望外夺食?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朝鲜这么一个多山又穷的地方,上国大清老爷,海对面的小日本,怎么就是有这么大的兴趣呢?

天久不下雨,汉城也干燥得像个晒干的谷草堆似的。

空气里面扬起的灰尘都是干巴巴的,塞人喉咙。

眼看得已经快到了后半夜,这天气里莫名的燥热还没消退,气压也越来越低。

街上冷冷清清的,淮军进驻,这宵禁就一直没有解除。

打更的朝鲜和淮军更夫幽灵一般的在汉城大街小巷出没,只有几个路口的扎卡的拨堆驻军房里面,还透出一点灯火,里面传出来的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小调儿。

“说起个张老三啊,两口子抽大烟啊…………”

“粗,粗!

粗你妈个蛋!

老子今儿撞了黒煞神?

手剁了也不冤!”

“汉城去年死的人多,想转运,去烧一陌顺溜纸,再他妈的滚过来吧!”

“口袋朝天,烧他奶奶的纸,三个月只发了一个月饷钱,鞋子都买不起了,还烧纸……烧给我自己?”

“明儿瞒着哨官,这小舅子是他妈的营官戈什哈出身!

咱们下乡转转,找点外饷……”

议论的声音,有一声没一声的,在汉城寂静的夜空里面飘荡。

在城市的东北角落,一条街道却被木头栅栏架子分成了两截儿。

淮军更夫,绝不朝那边晃,木笼的里头,也安安静静的没有声音。

这里面,就是日本公使馆和日本侨民聚居区,汉城宫变之后,日本在朝侨民,多在这里集中。

连用水食米食菜,都是朝鲜置办,在淮军的护送下送过去。

这些日本侨民,除了绝不可少的急务要务之外,绝不出这个木笼一步。

两万五六千淮军大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汉城和汉城左近各道。

这些淮军大爷对东洋小日本可没有对西洋白鬼子那么敬畏。

谁愿意单身出去自己也自己找不自在?

这些日本人,干脆将自己关了站笼来着。

本来在木头栅栏架子开口处,有一伍日本公使卫队在驻守。

这夜他们还是如往常一样,架着村田式步枪,缓缓游动在附近。

不过今夜领头的却不是他们的军曹了,而是一名神色紧张的少尉军官。

这少尉不住的吞着吐沫,手也始终按在腰间的柯尔特左轮手枪皮套上面,汗珠一阵阵的从军帽上面滚下来。

每过几个分钟,他就拿出挂表看一眼时间。

眼看得指针到了指定的时间刻度。

就听见军靴的轻轻响声,十几个人影从黑暗当中转了出来。

当先的军官脸色在灯火下阴沉而冷淡,正是这次秘密赶赴驻日公使馆的师岗正臣少佐!

带队少尉啪的立正向他行礼,师岗却脸色铁青的看着他:“动作轻一点,蠢货!”

少尉涨红了脸:“阁下,开始行动了么?”

师岗并没有说话,只是一挥手。

在黑暗中,四五队精心挑选出来,最为服从命令的日本士兵,都一个个僵硬的行动起来,他们手里都提着洋油筒,小心的将洋油洒在了屋脚房顶。

一些淮军号衣器物,皮带鞋子,也四下乱扔了一些。

在经过一间房子的时候,也许是房主惊觉了什么声响,点着蜡烛推开拉门,睡眼惺忪的走了出来。

还没等到他发声,两只手已经按住了他的嘴巴,一把刺刀握在他纳税供养的军人身上,猛的从肋骨之间刺进了心脏!

不过二十分钟的时间,各队士兵已经完成任务返回待命,一直守在木栅栏口观望淮军动静的师岗少佐才回过头来。

并不繁重的体力活动,却让每个参与行动的士兵都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一个士兵军服上还满是血迹,一手握着刺刀,一手还举着那支蜡烛!

士兵呆呆的喘着粗气,似乎浑然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出。

藏在师岗背后的杉村公使,脸上肌肉猛的一抽。

合十向黑暗中安安静静的拥挤民居深深鞠了一躬。

师岗轻轻接过蜡烛,火头摇曳,忽大忽小。

“诸君,明治时代的英灵,有你们的席位…………鄙人必然将在这次国运之战当中,追随你们而去,到时候,再向各位道歉吧。”

远处天际突然一亮,就在这万里无云的朝鲜初夏的夜里,平空响起了一声闪电惊雷!

天人交感,似乎也感觉到了从此而开始的,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席卷东亚的血雨腥风!

“听!

什么声音?”

拨堆卡房里面正在聚赌的淮军士兵,就听见噼噼啪啪的火苗爆裂的声音,烟气儿也远远飘来。

随着烟气而来的,还有隐隐约约的哭喊声音,转眼之间,这哭喊声音就越来越高,混成一团!

“不要是哪边走水了吧?

要是咱们营的防区出事儿,我替大家算算,一个八十军棍,大伙儿都让屁股打个牙祭!”

一个管棚的外委小头目骂骂咧咧的披起军装,大步的就朝卡房外面儿走,身后聚赌的弟兄也嗡的一声跟上。

一出门外那外委军官就是跳脚:“他妈的,是小日本儿的公使区,紧靠着咱们拨堆的地盘儿!

这帮小日本儿,怎么让自个儿就烧了起来?”

所有淮军士兵都张大了嘴呆呆的看着,看着火苗同时从几个地方窜起,直上半空。

火光里面人影憧憧,隔绝街道的木头栅栏内外,都是人在疯跑。

哭叫呼喊的声音响作一团。

朝鲜百姓的民居里面也是人往外跑,个个衣衫不整,在街道上面乱撞。

火星子四下乱溅,到了茅草屋顶上就是一个小火头。

男人女人,都哭着叫着赶紧拍打。

有的大姑娘上半身光着,火光下白生生的两团!

那外委军官还在发愣,底下几个老兵已经吼了起来:“大人,咱们快去抢火啊!

几个大帅的亲兵队过来,就啥也捞不着啦!”

这下那外委军官也反应了过来,大声下令,一帮人乱哄哄的拥回卡房。

向这种城市里面守夜警戒的拨堆,卡房里面都有防火的工具,本来就属于旧式城市消防的一部分。

一帮人拿着挠钩,扑火棍,水桶水龙就直冲了出去,周围拨堆,不少弟兄也是有志一同。

抢火就是要拉倒房子,清出防火隔离带,乱哄哄的穿门入户,什么玩意儿都可以顺手牵羊。

大清防火条例,趁火打劫那是要就地正法的。

等几个大帅的亲兵过来,火场一警戒行军法,那毛也捞不着了。

还不趁着这个最早抢火的机会来一票?

救火的功劳也有,实惠也有,谁还落后,谁是傻子。

一帮人才逼近木栅栏左近的火场,正摩拳擦掌的准备动手。

啪啪的一阵子弹就打了过来,街上乱撞的人群,不分军民,顿时就打倒了一片。

火场里面还传出了各种语言的喊叫声音:“清兵纵火!

清兵纵火!

攻击外交使馆!”

有华语,有朝鲜语,当然还少不了日语!

火场本来就混乱,还架得住再响枪?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