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过年(下)(1/3)

第二十三章 过年(下) 咯噔咯噔,门前响起了士兵换岗的脚步声音。

军靴的铁掌,几乎要将青石板路敲击出火星来。

矮小精悍的士兵互相敬礼,缴枪,就位,然后再敬礼离开。

伊藤博文从公文当中抬起头来,揉揉眼睛。

换哨的声音提醒他,已经又是四个小时过去了。

今年,他正五十三岁,正是一个作为政治家的男子。

阅历,经验,精力,人脉,智慧结合得最好的时候——论起东亚的传统老人政治,他其实略微有些年轻。

但现在不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么?

他从霞关这座建筑精巧的首相官邸的书房当中站起来,书房和外面一个小回廊连着,听到首相的脚步声,一直跪在回廊门口的下女,先一步将日式拉门打开。

首相不休息,她们也只有一直守着。

伊藤看也不看他,迎着东京干冷的天气,重重的做了几个扩胸运动。

夜色当中,东京灯火闪动,还远远不是后世那个不夜的城市。

只是在江户旧街那边的红灯区,还有点热闹的景象。

这是他的日本,他的东京。

二十来年,苦心经营的结果…………在日本,作为他个人,已经走到了巅峰,进无可进,但是这个帝国呢?

却小得不能承受他的雄心似的。

他是最贫穷的家庭出身,被一个下层武士认做养子。

这样的出身,谁能想到他走到这一步?

年少时候在松下塾的学习,和井上馨一起秘密的赴英国学习。

倒幕,做外交,起草明治宪法…………明治时代那么多豪杰,最后还是让他站到了巅峰!

就连山县那个心机深沉,军权在握的家伙,都对他俯首贴耳。

整个日本,基本都按照他的意志在转动。

可惜,日本太小,太孱弱,没有别的血肉的滋养,怎么也不可能壮大起来,直到能和他伊藤博文的才能与野心匹配!

门外脚步声轻轻响起,伊藤淡淡的再看了夜色下的东京一眼,转头回了书房。

就看见秘书小心翼翼的推门进来,低声说了句什么。

伊藤回到书桌后坐下,示意他将客人引进来。

那客人到了门口,一瞧是日本式的房间,只是放了一个西洋书桌,小心的将鞋子脱了下来,规规矩矩的进来,站在当间,恭恭敬敬的向伊藤行了一个礼。

伊藤翻着一份报告,也没有回礼,摆手示意他在一张西洋式椅子上坐下:“头山君,关于朝鲜局势的报告,玄洋社这次是真的花了功夫了…………会不会提交给我的,和提交给山县君的,是内容不同的两份呢?”

深夜而到总理官邸的,正是玄洋社的特务头子头山满。

他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了徐一凡见他时候挥洒从容,镇定大度的样子。

一下又跳了起来,满头大汗:“阁下,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鄙人向您担保!”

“担保?

担保下来,就是川上君和你,在山县的默许下,在汉城进行的那种无脑的事情么?”

伊藤声音也不高,头山满只是低头,一声也不敢辩解。

伊藤站起来踱了几步,回头冷淡的交代:“最近,不管是陆军,还是你们玄洋社,报国团…………不得在朝鲜妄生一点事端!

所有对清交涉事宜,都是由我主持。

这话,我对你说,也对山县君说。

你们切切不可忘记!”

难道是要在对清作战之前,先以这样的气氛来麻痹他们?

头山满暗自在心里揣测。

在日本国内,高层人士都已经心知肚明,对清一战。

是再也拖不过去了。

明治以来,日本上下孜孜以求的就是富国强兵。

也是睁开眼睛看到世界之后日本人的最大心愿。

为了富国,日本不惜代价,推行了殖产兴业计划。

用官营再出售股份的办法,用日本人的血汗培育出一批初步成型的财阀,推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

日本人忍受着四倍于清的税收,忍受着巨大的工农业剪刀差,农民的生活堪比地狱。

才让日本现在的煤炭产量达到了三百万吨,铁路里程达到了大约三千公里,钢铁产量数十万吨,纱锭39.

5万件。

让这些近代工业化的重要数据指标,远远超过了当时还在沉睡的中国。

可是国内的市场已经开拓得无可开拓,国内的农民也已经盘剥得无可盘剥。

从1890年开始,日本的工业出口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爆发了明治维新以来第一次经济危机。

与之纠缠在一处的,是因为对农业投入不足的连年减产,大量外汇不得不投入购买粮食,减少了对出口品的补贴。

日本这些后起但是同样贪婪的财阀们需要市场,需要原料,需要另一批可以用作盘剥的人民!

日本工业建设的成就,第一时间也体现在强兵上面。

数数几个数字就知道了,1890年,军费2045万日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百分之二十八,1892年,军费支出3455万日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四十一!

同时日本还要推行义务制教育,要进行工业建设,要对出口品进行补贴,要用外汇购买粮食!

每一点可以挤出来的国力,都用在了准备战争上面!

日本在透支国力疯狂的扩军,购买军舰,武装士兵。

与之同时的是经济危机!

这样的包袱日本已经无法也无力承受,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输出危机,发动战争!

西方列强崛起的珠玉在前,日本这个后起的善于模仿的民族又怎么能够不学习呢?

环顾四周,唯有所谓的满清天朝上国巨大富庶而孱弱。

撕咬的对象也只有这个而已!

如果说以前的台湾事件,几年前的朝鲜壬辰事件,还有就在今天的汉城宫变,都是试水。

那么明年日本是再也拖不过去了。

这是一个国家整体走上强兵扩张的道路之后,必须谋求的一战!

胜则国运如日中天,负则打回原型,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

这也是后起的,没有积累的小国的悲哀,他们没有那么深厚的底蕴,也没有那么大的回旋余地!

头山满站在那里,冷汗已经不怎么流了。

想起他们玄洋社一代浪人的在东亚的苦心经营,想起报国社的运动想将日本国民口袋里面最后一块铜板榨出来购买国债,想起十余万常备陆军全年无休的训练,想起几大军港日以继夜的对军舰兵船的整修改造………… 在对清战事上已经再无花招可以玩,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淮军精华集结于南朝鲜汉城一带。

北洋水师奔命于海上,不得修整。

整个大清北部门户洞开,伊藤也不可能寻找到更好的机会,为什么还要警告他们?

战事,必然在甲午年爆发!

伊藤似乎读出了他的心思,冷冷的看着他,嘲弄般的一笑:“头山君,上层的事情,你可能还不太懂得吧。

前些时候,已经对你们放纵得太过。

现在我只是要你们明白,这种决定日本国运的事情,只能,也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做主!

正因为事在眉睫之前,所以我才会对你们做如此的要求!

这句话,你也可以转告山县君,你们可以静静的看着朝鲜那里的涛生云灭,其他的事情,我做主就可以了。”

头山满不敢再说,鞠躬就想退下。

伊藤看看桌上日历,一笑道:“马上不就是清国人的新年了么?

想必,那里是一片祥和的气氛吧…………头山君,你们就不要再捣乱了,让清国人再过一个盛世的春节不好么?”

“高点儿高点儿!

他妈的,小兔崽子,歪啦!”

李莲英袖着手站在台阶上面,瞧着几个首领太监在指挥小太监和杂役苏拉们挂灯笼,设围障,给树木缠彩条。

冬日萧瑟的颐和园内,硬是给妆点出一片富贵繁盛的气派。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