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062章 司母良大吕(2/2)



心是龙心。

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古代称之为火,大火,或商星。

参商不相见就来自于此,相传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帝喾“五帝之一”

的儿子当中,老大阏伯与老四实沈兄弟俩不合,帝喾为了解决家庭矛盾,只好求尧帝下诏将他们永远分开,老大被分在河南商丘,实沈封在山西南部,两地山水阻隔。

并且将两套观星术分别传授给两个儿子,老四利用参宿三星定季节,被尊为参神;而老大是利用大火定季节的观星术,被称为火神。

尾即龙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据说傅说死后成为了这个星官。

箕,顾名思义,其形像簸箕。

《诗 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指的便是它。

箕宿虽小,却是中国传统中正牌的风神,早在周代已经有了祭拜风伯(箕宿)以及雨师(毕宿)的仪式。

“我们刚刚打开的棺材分别是角、亢、氐、房、心,而最后尾、箕,尾、箕......

玮琪?”

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这......

难道是巧合?”

“应该只是凑巧吧。”

虽然我极力告诉自己不要这么想,但是心里还是忍不住会有这样的念头。

“难道是琪姐的生辰八字中暗合了苍龙七宿?

而这尾、箕或许就是破解其中奥秘的关键,如果是这样,《广韵》曰,玮者玉名也,而荀勖《穆天子传》中也 讲琪,玉属也,这都跟玉有关,又会有什么关联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边担心自己这种无中生有的想法会把自己的思绪带入死胡同,另一边却巴不得钻进牛角尖里一探究竟。

“要是现在琪姐人在这里就好了。”

我摇了摇头,只觉得头晕乎乎的,没有一丝灵感,就在这时,忽的想起另一个人来,“姒玮瑜,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她呀,姒玮瑜与琪姐只有一个字是有出入的,这说明,琪才是真正要找的才是!”

“应该是最后一个!”

我顿时灵光乍现。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要是真就一个个开棺,还真就瞎猫碰上死耗子,真叫我们找到了,早知如此,我还费这功夫干嘛。”

于是,我加快动作,三下五除二立即将最后一只棺材也打开。

这棺材刚一打开,就觉得里面暗藏玄机。

棺材壁极薄,里面也没有盛放尸体,独有一只巨大的青铜器。

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口大钟。

“这是......”

“这不就是一口钟嘛!”

大家不免有些失望。

“这上面有字。”

古代这种大钟都雅称为“吕”

,所谓黄钟大吕。

当然,吕也是一种古代乐律。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鐘,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楚辞·招魂》:“ 吴歈蔡 謳,奏大吕些。”

王逸注:“大吕,六律名也。”

《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

杜预注:“大吕,鐘名。”

《战国策·燕策二》:“大吕陈於元英 ,故鼎反於歷室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 ,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

张守节正义:“大吕,周庙大鐘。”

“难道我错了?”

我不由得怀疑自己的判断。

“不会的。”

我坚信自己的判断,我打开手电,仔细观察着上面的铭文,“这上面写着司母良,这个大吕应该是为这个叫做良的女人铸造的。”

“司母应该是后母的意思,这与司母戊鼎如出一辙,郭沫若当时把后字误以为‘司’字,应该记载的是这个墓主人的身份,墓主人生前是商王之‘后’,后来新说认为“母戊”

并不是商王文丁之母。

‘后’是王后、母后的意思。”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

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

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

84公斤。

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1955年,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经过他的考证,发现这座商超出土的大鼎上有三个字“司母戊”



于是这座从商朝埋在地下知道几千年后出土的庞然大物叫做司母戊鼎。

到了本世纪,才将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后母良?

这个良到底是谁呢?”

“会不会是那个苗疆滇王的妻子,你不是说他有两个心爱的妻子吗?”

“对啊!”

我恍然大悟,拍了一下脑袋,“如果这墓志铭上写的诗真的,那很有可能这古滇王根本就没有下葬,这墓穴 里躺着的正主应该是他仅剩的一个妻子才对,这么一说,这墓穴的主人是他的妻子,也就是后母良,这个墓穴应该是古滇王与他的另一个妻子所生的儿子,为他的后母建造的。”

“如果是这样,那龙陵岂不是......”

我越想越觉得哪里怪怪的,“不会,这里一定是龙陵,一定是古滇王的墓穴,唯一的解释就是墓志铭是误导,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古滇王后来回来了,而且安葬在来这里,只要找到他的棺椁,一定可以找到龙陵帛书,而这司母良大吕应该就是最后一个需要解开的秘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