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1章 从入门到放弃唱歌对舌头还有要求了5000字(1/4)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这句歌词在《中国话》开篇重复了两遍。

它就像一个神奇开关。

为听众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

“绕口令?”

“我去,我还以为会是方言!

没想到是绕口令。”

“苏爹的脑洞就是非同寻常啊,绕口令也可以往歌里写。

这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哈哈哈,绕口令入歌!

那还不秒杀西方饶舌?”

“已开启无敌饶舌模式。”

“惊喜!”

“这个男人总会玩出新姿势!!!

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喜欢他的原因!

让人欲罢不能。”

李宗胜、罗群等人听到歌曲的开始部分,也不由眼前一亮。

刚才他们已经讨论了这首《中国话》无数的创作可能。

但唯独没有想到绕口令。

绕口令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因为绕口令的这个特性,李宗胜立刻就意识到一点,“所以这首歌是一首国风快歌?”

“应该是。”

罗群道,“如果不出意外,这首歌还是歌手的炫技之作。”

黄文山则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错觉,多新鲜啊。

绕口令!

这是他想破脑袋都没想到过的问题。

“真想把他脑袋开瓢,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神奇装置。”

黄文山感叹,“同样是人,他怎么就总能有奇思妙想。”

他这个奇思妙想用得十分恰当。

众人深以为然。

细数苏晨之前呈现过的作品。

好像每一首都几乎有让人感到新鲜的地方。

最开始《东风破》的宫商角徵羽,接着是拓宽国风边界的“嘻哈在梅边”

,然后秦腔唱法、贵妃醉酒的经典反串…… 每一首歌都让人耳目一新。

大呼精彩。

梧桐听到绕口令也是刷一下站了起来。

神情无比精彩。

“梧桐君,你怎么了?”

大木等人不知道绕口令,所以并没有听出端倪。

梧桐连解释道:“你们不知道!!

这首歌竟然加入了我们华夏的绕口令。”

“绕口令?

那是什么?”

“绕口令就是……”

梧桐给大木等人科普。

听完梧桐的科普,古川道:“这么说来,这又是一首开创性的作品?”

“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

梧桐道,“这个苏晨,当真发掘出了华夏音乐的所有可能性啊。”

“很有思想和创意。”

金井太郎道,“我更加期待这首歌了。”

绕口令的出现引起了观众们十足的兴趣。

继续往下听。

“伦敦玛丽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莫斯科的夫斯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不出李宗胜所料,在“扁担宽板凳长”

之后,接下来竟然是一段快速说唱。

语速很快。

完全符合李宗胜对于“这是一首快歌”

的猜测。

绕口令配说唱。

瞬间就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直到这时候观众们才意识到: “啊啊啊!!

绕口令和说唱搭配在一起!!

真的不好太好听。”

“绕口令本来就要求语速快,而且舌头容易打结。

再以念唱的方式呈现,你们不觉得,这才是我们华夏纯正野生的rap吗?”

“哈哈哈!

原来我们竟然是说唱的鼻祖吗?”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听到这句歌词,我承认,我瞬间文化膨胀了。”

“平平仄仄平平仄~~~华夏DNA已加倍!”

“这首歌还有意思啊。”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了。

一方面快歌,节奏感很强。

强节奏会让人不由自主跟着律动,不由自主的心情会好起来,快乐起来。

“伤心人别听慢歌”

,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这首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让人心中一股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华夏走过了百年征程。

一步步探索,跌跌撞撞走到今天,从落后开始追赶,到现在可以在世界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这就很爽文模板。

主角始于微末,一步步证道成神。

代入感极强。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下,没有靠得住的老爹,也没有靠得住的谁谁谁。

听众不自觉就把自己的奋斗征程和祖国的繁荣复兴相互比较。

从歌曲中窥探到了自己一步步变强的步伐。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 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那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歌曲很快进入到了绕口令环节。

卓萱仪和苏小夕主唱。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