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十一根手指_第十二案 半具残骸(3/4)

“这是两种损伤,那任素芬身上的伤呢?”林涛问道。

“任素芬主要损伤特征是外轻内重,内部损伤都是以震荡伤为主。”我说,“这是典型的冲击波挤压、撞击伤,我们一般都称为冲击波伤。这是三种爆炸现场中最为常见,也最严重的损伤。两名孩子的损伤是第四种损伤,就是爆炸抛出物损伤。当然,爆炸现场还有其他附加损伤,比如一氧化碳中毒、摔跌伤、挤压伤什么的。”

“知道了。”林涛点头说,“不过你说了这么多机理和损伤类型,对案件的判断有什么作用呢?”

“有的。”我说,“我们找了这么多尸块,尸块都是从窗户里面被抛射到外面,最远的有几十米,一来说明爆炸威力巨大,二来说明一个问题。”

我见大家都在期待地看着我,也没有卖关子,我说:“死者的生殖器和髌骨重量差不多,但生殖器扔得更远,说明一个问题——髌骨抛射的初始角度较小,而生殖器抛射的初始角度较大。

我们说了那么多机理,大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以爆心为圆心,爆炸的力是放射状的,如果爆心和某部位连线与地面夹角越大,抛射的角度越大,反则反之。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爆心位于范金成的背后大约平行髌骨的位置。

这样,它和髌骨连线的夹角就小,和位置较高的生殖器角度就大。”

“那个位置,好像是水池。”大宝仰望天花板,想着,说,“水池下面的区域。”

我点点头,说:“我看过了,燃气出口应该在范金成正面的位置,不可能是爆心。如果说是室内充满燃气后引爆,水池的下方也不该有可以引爆的火源或者电源。”

“那你的意思,就是这一起爆炸案件,应该是有人为爆炸物的?”林涛说。

我点点头,说:“结合现场卧室内的状况,一家四口像是匆匆忙忙

从卧室一起来到厨房,然后发生爆炸的。这样看,很有可能这是一起人为的爆炸案件。”

专案组听完我们的报告,一个个面色凝重。

“那么你们看,下一步该怎么办?”周局长说,“目前的侦查工作,还没有发现死者及其家人有什么明显的矛盾关系。”

“我们要继续翻找现场。”我说,“要找到可能存在的爆炸残留物,尤其是可能存在的引爆装置碎片。”

“这个消防部门已经找过了。”周局长说,“发现了一些疑似的引爆装置,但是不好确定,因为厨房里有不少已经被炸碎的电器、灶台什么的,这些东西里面也有可能有金属零件,无法和引爆装置进行甄别。”

“那我们也要找。”我说,“而且还要寻找一下周边村民家里,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痕迹。”

我们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厨房这一座危房内部进行了清理。尤其是在范金成尸体原来位置后面的水池下方,我们进行了仔细寻找。虽然整个水池已经被炸裂,没有了形状,但是我们还是一丝不苟地把每一块砖砾都清理了出来。可是除了一些黑色胶皮状物质以外,没有发现其他什么有特征性的东西。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黑色的胶带碎片?”大宝说,“难道是家里以前储存的一些黑色胶布什么的吗?”

我摇摇头,说:“不会。如果是成卷的胶带,即使被炸裂,也应该有重叠黏附,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一片片的。”

“那你说,会是什么东西?”大宝说。

我摇摇头表示同样一无所知。于是,我们重新返回专案组,准备把这一情况提交专案组调查。

走进专案组后,一片烟雾缭绕。

“这些刑警,一碰见案件,得抽多少烟啊。”大宝皱了皱眉头。

“别看不起我们抽烟的人。”我笑着说,“谁不是被逼的?”

刚走进专案组不久,我就一眼瞥见墙角的一个方纸盒,上面印着“安保电池”。

“那是什么?搜寻到的物证吗?”我问。

一名技术员点点头,说:“是的,在一家门口的猪圈里找到的。”

“什么东西?”我问,“看了吗?”

技术员又点了点头,说:“好像是电动车的电瓶。”

“电动车的电 放在猪圈里?”我问,“这是户什么人家?”

“这户人家不住人,都出去打工了。”技术员说,“猪圈也是废弃的,我们外围搜索的时候,看见这电瓶盒子的。”

“废弃的猪圈里,会有这么新的电瓶盒子?”我心头疑虑骤升。

我走到方盒旁边,小心地把方盒拿到了会议桌上。从纸盒封口处的缝隙里,可以看得到里面有一些电线裸露在外面。

“在我的印象当中,”我说,“电动车的电瓶应该没有外接的电线啊。”

话还没说完,手快的大宝已经把纸盒的盒盖打了开来。

“那么多废话,打开看看不就行了?”大宝说。

4

盒盖一打开,盒内的物品一目了然。

盒子里面是六卷黑色包装的物体,呈桶状。就像是民国时期,用红纸包大洋的形状。每卷物体的上面都连接了红红绿绿的电线。

“这是什么?”我问。

“炸药。”在一旁的韩亮淡淡地说。

“炸药?”这一个词语吓得我连着往后倒退了几步。

韩亮点点头,说:“这样的包装,应该是硝铵炸药,是矿山上用的。”

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韩亮接着说:“看体积,这应该是两公斤一卷的规格。加一起,十二公斤硝铵炸药。”

“也……也就是说,”大宝惊魂未定,“要是安装了拉发装置,我们都得死?”

韩亮笑了笑,说:“别那么紧张,现在没炸,就已经不会炸了。不过如果真的安装了拉发装置,你刚才打开盒盖后,不仅是我们都得死,这座房子都得塌。”

“看见没!”我重重地打了下大宝的后脑勺,“以后别毛手毛脚的,我儿子还没出世,我可不想殉职!”

“听这意思,铃铛姐姐怀上了?”韩亮还是一脸淡然。

其实在出差之前,我就收到了铃铛的短信,有喜了。但因为这起特大案件的发生,我必须等到结案后,才能回去带她到医院检查。

在这种惊魂时刻,我做不到韩亮的那种镇定。我指着纸盒说:“这个东西,怎么办?”

“没关系的。”韩亮说,“硝铵炸药具有中等威力和一定的敏感性,但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不过,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我看了看会议桌上烟灰缸里满满的烟头说:“那得赶紧把它转移走。”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惊呆了。

一个炸药包在会议室满是烟头的环境下安静地待了一下午,这实属运气好。大家见炸药被理化部门的人带走,才稍稍平静了一些,互相低头窃窃私语。

我说:“虽然经历了危险,但是也有发现。刚才我看见硝铵炸药是用黑色胶皮包装的,这和我们在现场爆心部位发现的黑色胶皮的形态完全一致。因为爆心确定是在水池下方,那么炸药发生爆炸以后,面向外侧的包装物都被炸飞,而面向墙壁的包装物虽然被炸碎,却遗留下来,这让我们很轻松地就可以判断,这一起爆炸案件源于硝铵炸药爆炸。”

“可是这是严格管控的炸药,”周局长说,“我们这里又不是矿区,怎么会有这样的炸药?”

“我们这个也调查过了。”一名侦查员插话道,“这个村子有不少人都是在外地矿上打工。也就是说,这个村子里肯定有人有渠道获得炸药。”

“如果无缘无故,不可能用这么恶劣的手段作案。”周局长说,“加紧调查死者家及其家属所有的关系人。尤其是那些在矿上打工,最近又回到青县的人。很好,这个勘查结果是最直接的证据,为以后破案以及定罪都起了关键作用。很不错!”

“可是我们怎么甄别犯罪嫌疑人?”侦查员说,“一点儿证据都没有。”

我说:“给我们一个小时,会有的。”

我看了眼林涛,说:“凶手进入过那户没有人家的猪圈,为了放置剩余的炸药,可能会留下足迹。凶手肯定要进入死者家院落,才能把炸药安置好。既然民警到达的时候,现场大门紧锁,是封闭现场,说明凶手肯定是从外墙爬过去的。那么,死者家里的墙壁上,肯定会有攀爬痕迹和足迹。”

“另外,”林涛微笑着补充道,“我们还有个寻找证据的利器——那个纸盒。和本案无关的人,是不会碰那个纸盒的,也就是说,纸盒上的指纹会有很重要的价值。这个案件寻找证据的工作,就交给我们痕迹检验部门吧!”

说完,林涛转身离去。

周局长看着我说:“你们看了一整天现场和尸体了,对于现场重建有什么想法吗?”

“很简单。”

我自信满满,“凶手利用翻墙的方式潜入死者的家里,在死者的家里安装了炸药和引爆装置。

看现场周围剩余的炸药,凶手可能还想在另外一家安装。

不过在安装炸药的过程中,可能碰倒了什么东西,引起了正在睡眠中的房主的注意。

老两口儿把灯打开了。

因为二楼灯亮了,所以凶手赶紧翻墙逃离。

老两口儿下楼的时候可能惊醒了楼下的范程,范程于是也起床跟随。

三人都走出了房屋,赵丽倩此时也惊醒了,因为发现自己独自一人在睡觉,所以很害怕,没有穿鞋就跑出了主楼。”

我顿了顿,说:“就在这个时候,范金成在厨房里可能踩到了或者触碰到了引爆装置,导致爆炸,四个人死亡的地点就是他们刚好到达的地点。”

“太不凑巧。”周局长点头认可,说,“任何一点时间差,可能都不会死这么多人。”

“是啊。”我仰天长叹,“命运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在发现电瓶的现场,发现多枚足迹。”当林涛重新回到专案组的时候,已经信心满满,“除去我们技术员自己的足迹以外,还发现了几枚相同足迹。另外,在死者家厨房旁边的外墙和内墙上都发现了踩踏痕迹。这些残缺的痕迹,可以和猪圈里的痕迹认定同一。”

“这两个地方都是和犯罪有直接关系的地方,在这里发现了相同的足迹,也就是说,你们找到了凶手的足迹?”我问。

林涛微笑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判断凶手穿的是解放鞋,现在已经并不常见的鞋子,不过那种鞋底花纹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我们在纸盒上发现了几枚指纹,很新鲜,既然那个地方不常去人,被别人污染的可能性就小。所以,指纹应该是凶手的。”

“不错啊。”周局长说,“好多先进的检验手段都需要两天才能出结果,你们倒是先通过肉眼发现了炸药类型和相关证据。所以高科技虽然多,最后关键还是得靠步兵啊。”

“是啊,我们就是步兵。”我满意地笑笑。

“既然有了证据,我们是不是该开始排查了?”周局长问。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