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3. 第 23 章 登基(1/2)

大明虽说开国者文化程度不高,但确实是一个在礼仪方面十分讲究的王朝。

无论做什么,都有一套完整的行程规范,像新君登基,更是设计得十分严密。

才到皇城附近,冼如星便迫不及待地跳下马车,丝毫不顾朱厚熜的挽留,她觉得自己再坐下去,毛老头儿的眼睛都要冒出火来了。

随队伍进入紫禁城,紧接着就是登基大典。

说实话,依照冼如星现代人的眼光,并不觉得有多庄重肃穆,最起码比国庆阅兵差多了。

文武百官们虽然遵守礼仪,但毕竟没有严格训练过,动作稀稀拉拉看着直叫人皱眉。

至于朱厚熜,小孩儿今年虚岁才十五,勉强褪去婴儿肥,这两年身高开始抽条,个头儿窜了不少,跟枝细竹竿儿似的。

黄色的衮服穿在身上直晃荡,再搭配着沉重的帝王冠冕,瞧着颇为搞笑。

不过冼如星这次却没有嘲笑他,想起这自打相遇,这一路的点点滴滴,突然有种孩子长大了的欣慰感。

等到吉时,钟鼓齐鸣,分成文武两列的官员们身着礼服,在鸿胪寺引导下始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

最后诏书读完后,整个登基大典才宣告结束。

冼如星因为身份特殊,并未完整地参与大典,露了个面便被带到乾清宫。

此地为大明皇帝起居办公,举行家宴的地方,乃内廷后三宫之一。

除去左右暖房,一进去就能看见柱子两边的金屏风,屏风前则是象征者皇权的龙椅宝座,宝座上方悬着“正大光明”

匾。

在大概七年前,当时的正德皇帝在此玩火将乾清宫烧了大半,好不容易重新修建起来,这位爷又成天往豹房跑,所以这里一切都显得格外新,如此倒是便宜了朱厚熜。

少年忙完殿礼,大步流星地回到乾清宫,看见冼如星,有些激动道:“怎么样?

我今日威风吧!”

冼如星见他神情亢奋,知道少年还有些没缓过来,于是倒了杯水给他,让其好好冷静下。

朱厚熜乖乖地把水喝了,但依旧执着地问对方自己怎么样。

冼如星有些无奈,只能夸张地鼓掌:“哇,陛下太厉害了!

贫道好崇拜您啊!”

“一点都不诚心。”

朱厚熜翻了个白眼,嫌弃地别过头。

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有事禀告,进屋后对着朱厚熜恭敬地行了一礼,“陛下,朝廷拟定的年号已经下来了,请您过目。”

虽说朱厚熜现在已经登基,但大行皇帝尚未入土,所以今年剩下的几个月依旧要沿用正德的年号,直到除夕过后才能改。

不过嘛,这些东西理应先定下来,所以内阁早早就开始准备。

朱厚熜听说是自己的年号,立刻兴致勃勃地结果查看,然而才一搭眼,面色便阴沉下来。

只见奏折最下方,只写了两个大字——“绍治”



绍者,承也。

此年号的意思就是让他继承前任皇帝的治理。

可他那堂兄到底有什么好继承的?

难道要让自己也学他行那荒唐之事?

朱厚熜冷笑,随手将奏折扔到一边。

他想了想,突然望向冼如星,犹豫了下,还是凑了过去,带着几分羞涩道:“要不,你帮我定个年号吧。”

“啊?”

冼如星正研究乾清殿的结构呢,突然被叫住,不免有些发懵,“这东西可要跟着陛下一辈子,贫道定算怎么回事儿?”

朱厚熜也知道自己这个要求有些不着调,但他就是想让对方取,于是随意寻了个借口,“嗯……内阁定下的我不喜欢,你不是修道的嘛,随手卜一卦也不麻烦。”

知道这小子素来脾气犟,冼如星推辞几番没成功,最后只能无奈表示:“那就叫嘉靖吧。”

反正历史也是这么写的。

“嘉靖,”

朱厚熜念叨了几遍,眼神愈发柔和起来,“嘉者,吉祥也,靖,天下太平。

仙师对我竟然有如此高的期许吗?

你放心,我一定不负仙师期待。”

冼如星:“……”

不知怎么,打从自己表示要在其身边辅佐,对方的思维一下子变得十分辽阔,好容易自我感动,不过反正也没什么坏处,索性不去管他。

年号什么的不过是小事,朝臣也不愿因为这与新君争辩,所以就这样定下来了。

待张永走后,朱厚熜在屋内转了一圈又一圈,先是摸了摸乾清殿里粗壮的金柱子,接着又走到最高处,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嗯,也不怎么舒服。”

少年新鲜劲儿还没过,只觉得看什么都有趣。

往边上挪了挪,腾出一个人的地方,然后招呼冼如星也过来坐。

“!!!”

冼如星悚然地盯着他。

已经完全飘了的朱厚熜自知失言,有些尴尬地舔了舔嘴,悻悻道:“当我没说。”

为了防止他再做出什么惊人之举,冼如星迟疑了下,主动开口道:“要不然,我给你拍张照片纪念一下吧。”

说完就钻进空间,把之前打折买的拍立得带了出来。

虽然也曾目睹过对方施展这“瞬息千里”

的法术,但每次得见依旧十分震惊。

朱厚熜看着冼如星手中那四四方方颜色鲜亮的东西,不禁好奇道:“这是何物。”

冼如星先拍了一张调整下模式。

当照片呈现在朱厚熜面前之时,这位天子已经惊到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传闻中的仙家法器吗?”

少年敬畏的望着拍立得。

冼如星:“……不至于,匠人可以制造,额,当然了,这时候造不出来。”

“我知道,仙匠!”

朱厚熜连忙点头。

解释起来太麻烦了,冼如星干脆略过话题,让对方摆好姿势,给他拍了一张。

朱厚熜看着成片,觉得不太满意,“我怎么瞧着这么呆?

不行,你等我调整下,再来一遍。”

于是冼如星被迫目睹了嘉靖皇帝的各种搔首弄姿…… 很快,相机里的相纸就剩下最后一张,虽然家里还囤了很多,但已经当了快一个小时御用摄影师的冼如星觉得身心俱疲,挥了挥手,示意今天就到这儿吧。

还意犹未尽的朱厚熜拉过她,“咱俩一起拍一个吧,就一个,完了就不玩了。”

“啊?

好吧。

那陛下站过来点儿。”

冼如星与他肩靠肩,下意识比了一个“v”

的手势。

朱厚熜见状连忙有学有样,也比了一个。

最后看着照片,冼如星恍惚间差点以为自己在和高中男同学春游。

达成心愿的少年将一沓照片小心翼翼地收好,表示以后他俩每到逢年过节都可以照一次,等老了拿出来观看肯定很有趣。

“再说吧。”

冼如星随口打了个哈哈,没太当回事。

…… 明朝的臣子活得实在有些艰难,不同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的大宋,单说早朝这一块,太\祖朱元璋规定四品及以上官员必须参加。

于是大臣午夜就要爬起来,穿越大半个京城前往午门等候,在此期间甚至发生过天太黑官员们看不清路最后掉到水里淹死的惨案。

当午门上的鼓敲响时,大臣按照品级排好队,凌晨五点宫门开启,依次进入,这其中要事有人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御史用小本本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不过好在,除了朱元璋精力旺盛上朝勤奋之外,接下来的几任一个赛一个懒,从英宗朱祁镇开始,基本都是两个月一朝或三个月一朝。

朱厚熜刚刚登基,正是精力旺盛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所以对自己的第一次朝会尤其重视,早早就起来准备。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