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章:再现重宝(1/2)
秦学兵是什么人?
寻找藤冲宝藏,挖掘翡翠棺材,可谓一举成名。
再后来,投资影片《藏宝图》,开办军烈基金会,不断在电视屏幕上宣传影片。
在那一段时间,其名气之大可以媲美巨星。
再后来,私人藏品于故宫展览,再一次被点燃,已经有数百万人走进故宫博物院参观他的私人藏品,其风头可谓一时无俩。
可现在这么一位名人竟然在街头打架斗殴,还被人拍了下来,这要是在电视台播出,绝对能够点爆舆论界。
岳台长兴奋的不能自已,这对电视台来说,绝对是个机会:“录像呢,快拿出来我看看。”
“岳台长,私人摄影机拍摄的,画面可能不怎么清洗,您将就着看。”
余虹把u盘递过去,同时也是在提醒岳台长,是不是该考虑给她配一个摄影师。
岳台长没有说法,而是先点开视频。
余虹也没再说什么,因为她信心满满。
“切糕党,秦学兵跟切糕党打架?”
岳台长拽着拳头,一方是很多人所崇拜的寻宝英雄,一方面是令人憎恨的切糕党,组合到一起就是英雄战恶棍,这样的新闻绝对能火。
“哦你个卖糕的,我看到什么了?
功夫,真正的功夫,你妹啊,竟然这么能打!”
岳台长不顾形象地叫了起来,那场面简直火爆到了极点,若是播出,恐怕会被功夫迷奉为经典武打场面。
“马上!
马上交给后期制作部门剪辑配音,晚上就播出。”
岳台长难以压制内心的兴奋。
“岳台长,还有一件事要向您报道,秦学兵答应了今晚接受我的专访。”
余虹微笑着说道。
“让小姜配合你,以后他就是你的专职摄影师。”
岳台长马上把一位出色的摄影师划归余虹旗下,等于是给余虹提升职位,只差一个正式任命手续而已:“还有,现在去找财务预支两万块钱,一定要把采访做好。”
“谢谢台长。”
余虹脸上笑意更盛,预支两万块,这是她当记者以来预支最多的一次,几乎是之前的总和。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
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题材广泛,内容多样。
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明珠。
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小说戏曲中的“全相”
、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并能反映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征,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叶梓菁读初中时就在潘家园买到一套世界书局于1927年6月初出版的《三国志》,全套一共二十四册,当时她只花了一百二十块。
但现在,那套《三国志》已经涨到两万多,从倍数上看,无疑是捡了一个大漏。
叶梓菁在书架前看了很久,大多数都看不上眼,尤其是哪些发行量大、品相差、再版书,收藏价值并不大,反正她是看不上眼。
叶梓菁仔细地巡看每一个角落,好一会才出手,从书架上拿下一本连环画,书名,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大师所作,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
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抗?
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明珠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明珠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
而在接下来几十年中,三毛流浪记又被拍成电视剧,传播之广几乎人所周知,尤其是八零后,三毛几乎可以说是他们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叶梓菁翻看三毛流浪记,连环画上竟然没有着色,只有黑白线条,几乎就没在市面上见过。
叶梓菁皱了下眉头,继续从书架上拿书,竟然凑齐一套十册:“老板,这套三毛流浪记怎么卖?”
店老板姓郑,张口就道:“这可是1935年版的,那时候都舍不得用彩印,所以版面非常奇特,但也非常难得,你真心想要的话,我可以算你便宜点,三万八。”
“贵了,能不能短点?”
叶梓菁暗暗冷笑,谁说三五年没有彩印,何况这些册子上根本就没有出版曰期。
“这不行,这版三毛流浪记市面上根本见不到,三万八已经算很便宜,再放两年,价格能涨一倍。
要不是店里需要回流资金,我还舍不得卖掉。”
郑老板振振有词。
“三万八,三八,这个数字不好,三万六吧,讨个吉利。”
叶梓菁微笑着说道。
“成,那就三万六,您是要支付现金,还是刷卡?”
郑老板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套三毛流浪记的进价成本只有三百块。
“能刷卡最好不过。”
叶梓菁把信用卡递了过去。
等这边交易完成,秦学兵才喊道:“老板,把这三枚铜钱拿出来我看一下。”
秦学兵指着的三枚铜钱都不一样,第一枚并不是圆形,也不是方形,而是人字形,头和两脚各自钻了一个孔。
第二枚形状倒是正常,圆形方孔,只是提及特别大,直径竟然达到五六厘米。
最后一枚则完全正常,且完好无损,更巧合的是,这是一枚大齐通宝。
也就是缺角大齐的无缺版。
“小兄弟,您慢慢看。”
郑老板把三枚铜钱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放下,仿佛这些铜钱是瓷器做成的,一碰就坏。
“难怪梓菁说这些老板个个都是老狐狸。”
秦学兵暗暗摇头,很清楚郑老板故作姿态,以显示这些铜钱的珍贵。
“这枚多少钱?”
秦学兵拿起人形铜钱看了一会,问道。
“小兄弟知道他的来历吗?”
郑老板无厘头地问了一句。
“知道。”
秦学兵可以肯定,自己要说一句不知道,这位郑老板肯定能把这枚铜钱夸上天,顺便把价格也抬上天。
这枚铜钱名叫三孔布。
战国时期赵铸币,因其首部与两足各有一圆形穿孔,故名之为“三孔布”
。
“三孔布”
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在五十名珍排名中,三孔布排名第一。
“小兄弟既然知道,那就肯定知道它的价值,二十万。”
郑老板伸出两根手指头,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三孔布并不是只有一个品种,仅目前发现的就有三十多个品种,在品相有保证的前提下,价格也不一致,甚至可以说相差巨大,便宜的几千块,贵的能卖到两三百万。
在目前发现的三孔布中,有一枚面文刻着“武阳”
二字,为绝世孤品,若是放到拍卖会上,碰到有钱的“钱迷”
,拍出千万都有可能。
不过这一枚……秦学兵什么也没说,不动声色地把钱币放下,拿起那枚大铜钱看了一会,问道:“这枚呢?”
“小兄弟,还是那句话,你知道来历吗?
这样我们才好谈价格。”
郑老板微笑着,眼中闪烁着狡猾的光芒。
“知道。”
秦学兵不是瞎子,钱币上就写着大唐镇库四个字,可是他就是不说出来,免得对方把价钱喊得死高。
“那好,十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