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2章 火箭弹与自鸣钟(2/2)

知府又喝了一口茶,闭上眼睛好生的回味了一番。

“是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家知州怕贼惦记,我等也怕啊!

听说你家知州还在张罗的在黄河上修大桥。

这怕不是要直捣京师。”

景卿兄说笑了,不说一路上大同宣府两镇,就是咱这延绥镇上下也不会坐视不是。

我家大人修桥是为朝廷着想,为百姓着想啊!

这桥一通运往延绥镇的粮食就不用绕那么多弯路了,朝廷也能少些路上的损耗,服役的百姓也就能早点回家啊!

“邦德兄造反是要诛九族的,可不要误己误家啊!”

景卿兄说这么多,你还是对我家大人有误会啊!

我家大人身边就有锦衣卫的百户,内廷的公公们都知道我家大人的忠心。

据说皇上当初就有意召我家大人进京,只是皇上觉得我家大人历练不足,想让我家大人在地方上多历练几年。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知府也明白再说下去无意,谁让张宗贤背景够深,除非他真的造反否则告上去也只会换来斥责,随即说出了巡抚交代的底线。

其实你家知州造桥,那对陕西山西两地百姓是天大的美事,巡抚大人那面也是时常,关照本官要多多协助。

想让我等同心协力完成此等千古第一佳话。

另外那清水营和黄埔川堡兵员都有定额,切不可肆意招募,否则巡抚大人那面必不会纵容,延绥镇上下世受国恩,绝不会容忍叛逆。

马师爷听明白了,说到底还名的事。

在黄河上修一座桥那可是天大的政绩,巡抚和知府都想参一脚,留个名。

毕竟桥修成了,到时候当成祥瑞报给皇帝都行。

而且是千古留名的事,谁不想史书上留个好名声。

以马师爷对张宗贤的了解,知道此事张宗贤必不会在意,无非是填几个名的事。

景卿兄和巡抚大人能支持修桥,是我家大人翘首以盼的,到时候桥通了,必定要两位前去观摩。

至于那清水营和黄埔川堡的守备 是我家大人的学生,我家大人必定会严加管教,让巡抚大人放心即可。

“那就有劳邦德兄了,还有一事得麻烦邦德兄,我家贱内有一兄弟也想贩卖毛线,凑了五千石粮食,不知道邦德兄可否给引洗一下路。”

这时看那总兵和知府都入了股,也想参上一股了。

搞了半天还是要钱啊!

不过这种事马师爷做不了主。

“景卿兄此事容我几天如何,待会回去就给景卿兄准信。”

“还是麻烦邦德兄,来来来一起品鉴此茶。”

马师爷回去向张宗贤汇报后,张宗贤明白自己最近闹得的动静还是大了些。

那巡抚被他拿着把柄,也不敢直接告他,也舍不得已经毛线作坊的分红,派出知府来探探口风。

今后得让雨农注意的点,将骑军放在边墙外安全点。

至于那知府想要入股的事,也没有问题。

反正那知府愿意用粮食换,就给了延安知府半成股份。

说是半成具体分红肯定没有这么多。

不过一年也会给个一万两。

至于修桥的事,现在王家建造那面正在和刁三一合作,已经把炼铁炉建到了黄河边上,不过此事对于两家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虽然是铁索桥但是也催不得,让他们慢慢造吧。

随后又吩咐下面,将那私盐的利润按照规矩,每月都给知府和巡抚衙门送过去。

其他地方也一样,给县该给的都要给。

到了七月一号开完了旗下产业的月会,众人都散去后,胡彪留了下来,说是要替他儿子给张宗贤献上一件礼物。

原来胡忠心上次演习的时候没有管理好师弟们,被张宗贤免去了亲传弟子的身份。

胡彪知道后把胡忠心狠狠地打了一顿。

为了给自己儿子立功恢复亲传弟子的身份,听说学派挂出的任务里有自鸣钟一项。

不惜花费重金从南面采购回来一台自鸣钟。

张宗贤看着胡彪抬上来的自鸣钟,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过原本张宗贤就想给胡忠兴安排个任务,让他立功恢复亲传弟子的身份。

“老胡你就是对孩子太骄纵了,以前你可是要把他送到商队去的。”

胡彪闪闪笑道: “大人以前是没有办法,现在托大人的福,咱也是官了,自然想着自己的儿子好些。”

“自鸣钟我收下了,不过不能让这小子这么轻松地过关,得让他多吃点苦。”

全凭大人安排。

胡彪走后张宗贤就把胡忠心叫来,从新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制作出可以随身携带的自鸣钟来。

大小不能超过头盔,而且是可以大规模量产的。

做好了就恢复他亲传弟子的身份。

胡忠心领了任务,立即就把原先和他一起被罚的内门弟子,召集起来商量怎么做到师傅的要求。

原理张宗贤给他们讲过,只是也有人试过想要做出来,一直没有成功。

现在有个样品摆在面前,倒是省了很多麻烦。

按照张宗贤的教导,众弟子先是分工。

让画工好的先将未拆开前的机械机构画出来。

随后在拆解时记录下每一步,每一个零件的位置尺寸。

随后反复拆解组装几次搞明白了内部结构后。

众弟子就开始找工方定做零件,想着先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来。

新人新书求订阅!

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