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1章 规矩(1/2)

第111章 规矩 作者: 用灵魂去瞄准 第111章 规矩 张宗贤早就习惯大明朝官员的不作为。

假装平和地向那知县说道: “都没有做是吗?

那本官都来了,你还等什么的?

还不快去。”

知县这才如蒙大赦跑出了县衙。

典史和其他六房也赶紧跟着出去了。

这时张宗贤让他的弟子们都上前来。

先是让胡忠兴跪下。

随后训斥他们道: “今天是为师来了,给你们解了围,如果为师不来那,你们又如何收场。”

胡忠兴还不服气地说: “师父不来,我们就用火铳打死那人。”

张宗贤恨铁不成钢骂道: “老子就这么教你的吗?

还打死人,要是敢开枪你早开了,还能等到老子过来。”

胡忠兴继续嘴硬道: “师尊你晚来一会弟子就打死他了。”

那得行张宗贤此刻特别想打他一顿。

张宗贤深呼吸了一口气平复了情绪。

“嘴硬是吧,你就在这里给老子跪着,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给老子起来。”

说完张宗贤就出了大堂。

剩下的弟子们也都赶紧和胡忠兴跪到一起。

出了县衙,张宗贤就骑马往河边走去。

而那知县狼狈的出了衙门后,先打发六房的人去抗旱。

自己则是带着典史和幕僚去了城内酒楼,商议如何应对知州今天这一出。

待到酒楼那知县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本官要到延安府告他去。”

幕僚和典史赶紧安慰知县。

“县尊息怒啊!

这知州来头不小,是当今皇上特简的官位。

知府那面未必能奈何的了他啊!”

“是啊县尊!

无非是一小妾,县尊再娶一个便是。”

知县也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

不能因为一个小妾的哥哥就和上官闹翻。

“那你二人说说事到如今该如何处理。”

典史先是开口。

“既然知州把人犯交给我等处理,想必也是给县尊留个台阶下,不会再追究了。”

幕僚接着说道: “是啊,此事知州要是抓着不放,县尊是很被动的。

如今既然交由我等处理,先关起来等知州走后,再放出来也不迟啊!”

知县已经想到自己的小妾会如何和他闹了,哀叹今天如此倒霉。

此时衙役上来报告说,知州从衙门里出来往河边去了。

幕僚赶紧劝说知县。

“县尊此时万万不可怠慢啊!

要是让知州找到借口告上一状,对县尊前程不利啊!

不如辛苦几天就按那知州公文上要求的去做。”

典史也劝知县。

“抗旱成功也是县尊的功劳啊!

不如县尊先去河边,下官这就去召集木匠。”

“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待那知县到了河边找到张宗贤的时候,张宗贤正在询问在河边提水的老农。

原来这神木县有好几条从河套流过来的大河。

整体上只要水车足够,全县大部分的田地都能浇上水。

那知县一直等着张宗贤问完了话,才向张宗贤汇报。

县尊下官已经安排人在召集木匠了,很快人就会到齐。

张宗贤看着知县那不情愿的样子,明白大明的官都是这得行,风花雪月可以,办点事实就不行。

靠他们还不如靠百姓自救。

“朱知县,望你好自为之,你应该百姓吃不上饭是要造反的,如今朝廷又加了税,田地不浇水是要减产的,百姓交不上税你也交代不了。

这水车建好了百姓地才不会减产。”

“县尊非我等不愿建这水车,只是其中花费不小,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再行摊派,怕是会激起民愤。”

你们不是怕激起民愤,你们是等着百姓破产好低价买田。

每次大灾就是这样逼迫百姓卖地的。

张宗贤并没有揭穿他。

“本官已经说明,如若各县财力不足,可向太平号钱庄借贷。

钱庄也不会拒绝衙门。”

“县尊向商人借贷不合规矩啊!”

讲规矩张宗贤冷笑道: “规矩?

不合什么规矩?

,讲规矩那本官就好好和你讲讲规矩,先查你们县的各大库房。

看是否与账目相符,想必你也知道,亏空了公款是要你这个知县补上的,补不上就要你儿子孙子继续补,直到补完为止。

现在本官在问你什么叫不合规矩?”

听了这话,那知县赶紧向张宗贤认错: “是下官胡说八道,哪有什么规矩,县尊的话就是规矩。

今后县尊说什么下官就做什么?

绝不违反。”

有时候张宗贤真的很想杀光,这些只会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硕鼠。

然而在他的弟子成长起来前,还是得靠这些人去办事。

“朱知县,本官希望你能记住今天的话,今后好好为本官办事,跟着本官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你就不想坐坐这知州的位子吗?”

大明六百多个知县,有几个能升官的,大部分都是在知县的位子上干到退休。

听张宗贤这么一说,朱知县也动了心思。

此时他已经忘了张宗贤在衙门里如何让他下不了台。

满脑子都是自己升官当知州的样子。

“今后下官必以县尊马首是瞻,县尊要下官往东,下官绝不往西。

县尊让下官做什么?

下官就做什么?”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先将这抗旱做好,等这土地丈量完,再给百姓更换了地契,本官先送你一场富贵。”

这知县早就听说,张宗贤活财神的外号,随便一个买卖都是日进斗金。

立马兴奋的感谢张宗贤。

“县尊放心这三件事,下官一定给县尊办得漂漂亮亮的。”

“好,朱知县是个明白人,本官也是一诺千金。

有了朱知县的这句话,本官也就放心了。

明日本官就要去府谷县看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