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搞副业(2/4)
杨小乐闻言笑了笑:“早上就已经听老兵在说这个事情了。”
“嗯,咱们新兵理论上是不参加的,毕竟你们来的时间太短,军事训练的时间太短了,很难有出头,但是这批人里面有些还是不错的,连队让你们试试。
连队最多推荐五人参与。”
孟志远说完,笑道:“不过啊!
参与的人也是有标准的,达不到标准就不用丢人了,你肯定是没问题的。”
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好,一会我去通知一下。”
孟志远见状打个招呼便离开了。
“哎,班长,是不是大比武的事情!”
等人走了,张雪松赶忙跑了过来,擦了擦头上的汗,对着他赶忙问道。
杨小乐轻轻点了点头:“嗯!
是的,这个礼拜六考核,成绩连队前五的话,可以参加,然后和营里的人一起去团里再参加考核。”
人数肯定很少,毕竟整个生产家建设兵团一共接近七十个团。
每个团十个人,那就有七百人了。
如果时间上来得及,说不定能弄一个一等功。
是平时一等功,不是战时一等功。
就看时间上来不来得及,毕竟这种比赛很多项目都是同时进行,不一定来得及参加。
张雪松见状嘿嘿一笑:“我也要参加,这段时间,我感觉进步很大。”
杨小乐点了点头,张雪松的基础本来就好,不然就不会这么狂了。
不过距离拿奖差距还是很大的。
整个兵团六十万人,总有很多藏龙卧虎的存在。
毕竟张雪松训练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一年以后,跟上老兵的节奏,加上他那么好的基础,不是没希望。
“我也要去!”
赵刚在那里嘀咕着。
“行,看你能不能通过!”
杨小乐不是很在意,整个新兵就他们三个素质最好,但是不一定都能通过。
之所以问他,那是因为他有推荐的权利。
他不让人去,那报名都报不了。
其实班长在这种职务,实权没什么,但是小事情上的决定权还是很多的。
谁要是犯错了,罚你个几公里,上面都会支持。
赵刚听到能报名,乐呵呵的整理了一下草帽,继续干活去了。
没一会随着号角响起,众人向着食堂赶去。
吃完了饭,带着这些人去司务长那边将冬季的军装给领回来。
下午回来继续干活。
“哎,这粮食都发芽了,多可惜!
吃着也不好吃了。”
农场上,众人过来以后,看着有些已经发芽的麦子,随口提了一句。
就算是再抢救,还是有不少麦子发芽了。
这些麦子自然是不能上交,每年这种发芽的,发霉的都是自己消化掉。
做出来的馒头发不起来,有些酸,有些黏。
说话的是孟志远。
杨小乐看着发芽的麦子,随口说道:“要是糯米多的话就好了,能做麦芽糖。”
“麦芽糖?
咱们这可没这个技术啊!”
孟志远随口说着。
听到这话,杨小乐笑了笑:“这有什么难的,麦芽捣碎和蒸熟的糯米发酵,几天就能出来了。
这玩意出堂率还挺高的。”
作为前世的科普主播,不说全能,至少很多都会。
例如海水煮盐、甘蔗制糖,在抖音上到处都有。
各种偏门的都有。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这年头别说是做麦芽糖了,就是一个木匠收徒弟都得拜师学艺。
麦芽糖这种东西自然是不会。
只能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你会做麦芽糖?”
身后传来了赵涛的声音。
听到这话,几人回过头来。
“指导员!”
几人见状敬了个礼。
赵涛回了一下,随后笑道:“你怎么会做麦芽糖?”
“哦,我们公社有人会做,以前老是偷偷去玩,您也知道,小孩子嘛!
都喜欢吃甜的。
知道怎么做。
就是做这东西要糯米,其实大米、地瓜也行,就是做出来甜度和口感没有糯米的好。”
杨小乐敷衍了一下。
现在何止是小孩子,就算是大人对糖都是情有独钟。
这年头普通人招待人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茶叶,而是糖水。
几乎算是最高规格了。
听到这话,赵涛好奇的问道:“你说说,这东西怎么做的,能出多少?”
杨小乐闻言笑道:“怎么了?
指导员,您还想做麦芽糖啊?
这玩意怎么说呢!
十斤糯米配一斤到一斤半的麦芽,就这种刚刚发芽的那种,110斤大概能出七十斤左右吧!”
随后将大概的过程说一下。
“能出这么多?”
赵涛惊讶了一下,随后眼睛一亮:“也不是不行啊,一斤多的细粮换七两的麦芽糖,反正我肯定是愿意干的。”
糯米按照统购从农场收的价格,一毛五分二厘,小麦是9分五。
算下来一毛七不到。
麦芽糖多少钱一斤?
六毛五。
问题是这年头糖是要定量的,麦芽糖也一样。
稀罕呐!
“就是啊,我也愿意!”
“要不咱们自己做,少吃一点细粮呗!”
“是啊!”
“指导员,能不能做啊!”
…… 班里的人笑呵呵的问道。
他们是有细粮的,大不了少吃一点细粮呗!
赵涛闻言看着杨小乐笑着问道:“能不能成?
要不要改天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