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地翻三尺三,粮食堆成山!(2/3)
“哎,你走的时候才多大啊?
刚刚生了你们家老大,不过我也老喽。”
老头说完,看了一下旁边的杨小乐:“这是你家老几?
就你们两个人回来吗?”
王秋菊看了一眼杨小乐,“这是我们家老三,就我们两个回来的,三大(叔),你现在是生产队长?”
这派头,还是能看的出来的。
王保山点了点头:“嗯,你大爷走了,我就当队长了。”
王秋菊轻轻点头,看着田里的那个人说道:“那谁啊?
驻村干部?
这是在什么?”
以前在村里也有这样的人。
应该就是了。
听到这话,王保山扭头看了一下:“嗯,他们是公社派来的驻村干部,来指导我们春种。”
王秋菊点点头,好奇的问道:“种这么深,还能发芽吗?”
自己也是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了,没听过埋这么深的。
王保山也是摇了摇头:“不知道,但是公社那边说这种方法,是什么专家还是科学家来着,一起研究和试验的新种植方法,应该问题不大吧!
不然他们也不会让我们这么种。”
专家,科学家,那是什么人。
让人们仰望的存在。
听到这话,王秋菊也是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哦,这样啊,那应该没问题。”
杨小乐在旁边看了看。
妈的,一米深的洞,什么种子能发芽?
而且这洞里放的粮食种子也太多了。
多出来的粮食给这些人吃也好啊,这些人一看就是饿的干活都没力气了,一点精神头都没有。
王秋菊见状,说道:“三大,那您先忙,我们先去我哥家看看。”
王保山闻言想了想说道:“我跟你们一起吧,顺便把情况给你说一下。”
听到这话,王秋菊也没有拒绝。
随后三人向着村里走了过去。
走在路上,王保山开口说道:“秋菊,你们离开这里的时候,水生还没结婚,他们家大苗已经嫁人了,小麦在你大嫂家!”
王秋菊闻言走路的动作都慢了,眉头皱了起来。
疑惑的问道:“三大,小麦要是在我大嫂家,那你们写那封信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封信来的这么晚?”
如果没有联系上之前,还好说。
但是既然联系上了,这大的事情,自己这个妹妹的居然都知道。
这说不过去。
杨小乐也是一阵的奇怪。
这时候农村的思想很封建的,有很多老传统。
例如家里母亲去世,就算是再远,外甥都是要去报丧,磕头请舅舅过来,舅舅不到场,是不允许下葬的。
而老妈跟着老爹逃难离开,后来联系上了。
不等她过来这个可以,但是不写信通告一下,这是不对的。
现在虽然来信了,但是至少晚了一个多月时间。
王保山抽了一口焊烟说道:“那是水生的意思,小麦去大哥家,也是因为小麦是他们家的侄女。”
王秋菊深吸了口气,缓缓的说道:“恐怕不是因为这个吧!
是不是等抚恤金?”
去年拉铁矿他们村子也死人了,有一百多的抚恤金和丧葬费。
估计这信自己大嫂知道。
之所以来的这么晚,估计是等丧葬费和抚恤金的钱拿到了,再把小麦踢开,这才有这封迟来的信。
毕竟小麦是个女孩。
如果是个男孩,肯定不会这样对待。
王保山闻言没有说话。
看到他的表情,王秋菊已经知道这和自己猜测的是一样的。
深吸了口气,安静的跟在后面。
杨小乐在后面好奇的打量着这个村子,跟着两个人向着村里走了进去。
走到半路,王保山看到右前方一道身影缓缓的走着,目标是几人的左前方。
赶忙喊了一下:“小麦!”
听到声音,对方停了下来,“三爹爹(三爷爷),搞送个(干什么)?”
王秋菊看着面前脏不拉几,扎着两个麻花辫子的小女孩,迟疑了一下:“三大,这……这就是小麦?”
王保山轻轻点了点头:“嗯,她就是小麦,你老兄(弟弟)家的老二。”
说完,看向了小麦:“小麦,这是你大姑!
她回来看你了。”
听到这话,小麦眨巴着眼睛,抿着嘴打量着两个人。
不敢说话。
王秋菊见状赶忙走了过去:“小麦,我是大姑啊!
我们刚从外地回来。”
说完,看向了她双手端着的饭碗。
里面是清汤寡水的稀粥,带着一些绿色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野菜。
小麦见状咬着嘴唇:“我在大娘家做好饭了,现在回家吃饭睡觉。”
王秋菊闻言看向了王保山:“三大,你不讲小麦在大嫂家吗?
怎么回家吃饭,回家睡觉?”
王保山点了点头:“嗯,小麦的口粮在你大嫂那边,她每天去做饭,吃了饭回自己家睡觉。”
听到这话,王秋菊深吸了口气。
看着小麦说道:“小麦,走,带大姑去你家。”
小麦见状,有些迟疑的看向了王保山:“三爹爹……”
王保山笑道:“别怕,她是你大姑,不是外人,你没见过,现在不是见了嘛!”
听他这么说,小麦犹豫了一下。
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带头向着前面走了过去。
几人跟着离开了。
没一会就来到了一个茅草屋这边。
这是一排泥巴土房子,房子左边有一个篱笆围栏,一看就是以前养鸡的地方,此时已经空荡荡的。
木头门没有锁,一推就打开了。
没有灯,里面黑漆漆的。
随着房门打开,里面这才亮堂一些。
堂屋一张八仙桌,上面一个香案。
这是三间连通的房子,没有隔断,里面堆放着一些东西,最里面是一张床。
小麦将饭碗放下,咬着嘴唇,想了一下说道:“家里没粮食!
我去大娘家,让她给你们弄点吃的。”
王秋菊摇了摇头:“没事,你别管我们。
随后打量起来家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