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95 环珮城外环珮湖(1/2)

人是第二天去的桥头村,计划书草案是第三天摆上徐主任的办公桌案头,精修版计划书草案第四天送到了张老板的办公室…

一年到头也不来“大桥食品”几天的张浩南,看着“大桥镇·环珮城”这份计划书的时候,他得承认,论脸皮,徐振涛绝对是够得上城墙这个程度。

“这都是啥玩意儿啊?”

过来泡杯茶的王爱红瞄了一眼,也是麻了,“这徐主任太会整活了啊。”

“他说拿我儿子女儿名字来命名,马上桥头村的那座桥也要改名了。”

“卧槽…”

老王冲张浩南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南方人真会玩。”

“你以后也是南方人。”

横了一眼王爱红,张浩南递过去一摞文件,“春季招工今年有任务,你辛苦点,再回老家一趟。”

“这不超额了吗?”

王爱红一愣,老家雪城招工也是有定额的,整个公司内部和下辖子公司及各生产单位,都不会出现某个地区的员工数量特别大。

拉帮结派的情况肯定有,但只要数量没有特别大,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再有就是张浩南给钱确实爽快,自然也不会引发什么阶级矛盾,员工更乐于讨论大老板到底又上哪儿做新郎去了。

“所以说是任务,额外的。”

张浩南对王爱红道,“冀北省的啤酒花种植基地,卡在了湿地边缘,京城那边呢,已经摆平了冀北省官面上的事情。但难保田间地头还有事儿,所以总归要招一批人。老魏头接来的活儿,这事儿我得摆平。”

里面水说深不深,说浅呢,倒也不算浅。

还是跟魏刚去东北落实高校扩张一事有关,除开精华部分,肯定也有添头,在车辆工程上的重复性投入算是精华,添头就是农学及食品工程学,这玩意儿在东北毕了业,如果进不去国企,挺难混的。

所以黑水省方面的意思,就是解决一定的相关科研条件,配套一些科研转化设施。

啤酒花种植基地也会有相关生物实验室、食品工程学应用实验室,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科研投入,所以高端人才不吃冷饭,能够混个温饱,这是黑水省的考量。

毕竟除开全国性的天坑专业,还有很多地方性的天坑,黑水省是从全盘来考量的,魏刚要说一点亏都不吃,只要好的,那就是有挑肥拣瘦的嫌疑。

秃头老汉也不是这种人,能在能力范围之内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商量。

此次也不例外。

而这种人才落实,通常都是整体性的,不会说只有高端人才而不需要一般服务业从业人员。

所以在后勤保障及实际生产环节,肯定还是要用上熟悉的人,安全第一嘛。

从雪城招募一批愿意出去打拼的人,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的办法,毕竟王爱红就是雪城人。

好处也不是没有,冀北省的啤酒花种植基地母公司设置在京城,今年年底试运行之后,生产单位肯定是在冀北省,但员工的组织关系,会有一部分在京城。

也就是说,至少会有一部分员工是在京城上税上保险,能不能在京城买房,那就要看张老板给的多不多了。

当然了,就算给的数赶不上京城的房价蹭蹭往上,也不要紧,张浩南在京城的边缘犄角旮旯地带,能搞到地,自己盖房子发福利也不是不行。

矬是矬了点儿,而且这光景也是大农村,但长远来看是不亏的。

而且就这点地,还是花家给的赔礼,让张浩南自己去折腾,怎么着也得给京城衙门敬几个。

局气嘛。

“哎呀,这活儿难是不难,就是我真不乐意再去受那鸟气。”

“就知足吧,伱现在回去是没面子还是怎么着?各地官场有各地官场的行情,咱们这儿只是愿意养猪,不代表不杀猪,你可别有什么额外的想法。再说了,当初你怎么下岗的?”

“艹…”

聊起这个,王爱红本能地哆嗦了一下,想想张浩南说的,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原糖烟酒公司那么多经理,偏他这个食堂的下岗了,关键是当初还把他给架住了,导致他不得不高风亮节。

现在一想,都他妈狗屁。

当然王爱红也没有去想找回场子啥的,已经翻篇了,没意义。

主要是没意义,现在糖烟酒公司的人混得可不如他,他要是重回体制,起步就跟别人不一样。

“行吧。”点了点头,王爱红忽然又问道,“那我要跟魏主任汇报工作不?”

“看情况吧,这老东西正忙着呢,说不定就又会去东北或者京城,有问题找他准没错。他门路非常广,各种野路子都有关系。”

魏刚门路野到什么程度?

他能在冀北和海岱两省的农村基层,找到关系不错的老革命拉一票老乡出来帮忙。

这些善缘追溯起来,那就远了去了。

但别人愿意买魏刚的账,自然也是因为他本人的优良作风和原则。

张浩南可没那觉悟和格局,他出来混,就讲三件事:第一,钞票;第二,还是钞票;第三,仍旧是钞票。

两人喝了一会儿茶,忽然聊到了孩子,王爱红就说于文静想趁还能生,再生一个。

“好事儿啊,反正超生的钱我来出,让嫂子只管放心的生。今年咱们也有自己的医院了,有啥不放心的。”

“那我这不是过来跟你取取经嘛…”

王爱红脸皮陡然红了一下,“老板,有啥秘方没?”

“你信不信我啐你一脸狗屎?”

一脸无语的王爱红还是不死心,“我也想整个双胞胎啊。”

“你当我是法师呢?这不是撞大运撞上的吗?”

“真没啥秘方?”

“他妈的现在是个人遇见了都问,我是送子菩萨还是怎么着?”

张浩南懒得搭理,但还是打开办公室抽屉,甩了一本食谱过去,“我家里的菜单,你让嫂子照着吃吧,灵不灵我可不保证啊。反正飞燕她们就是照着这上面吃的。”

“嘿嘿…”

如获至宝的王爱红收走了菜单,然后夹着文件,欢喜地去了。

他一走,张浩南这才想起来,忘了跟王爱红商量“环珮城”的事儿呢。

要说徐振涛也真是牛逼的,大桥镇镇政府会议上,已经通过了将桥头村芦苇荡周围一圈土路命名为“环珮路”的决定,同时芦苇荡所在的河湾,从“上桥湾”更名为“环珮湾”,将来弄了码头,不出意外,就是“环珮码头”。

总之拍马屁这种事情,徐主任堪称一绝。

张浩南没觉得怎么爽,但沈锦蛮激动得直接给张老板来了一晚上的“洗面奶”,要多骚就有多骚,一扫往日里良家妇女的端庄贤淑。

今天换岗的女保镖还开车带沈锦蛮过去看了看桥头村的风貌,原生态的落后在沈锦蛮眼中都是春意盎然的自然田园风光…

这都没办法用“情人眼里出西施”来形容,纯粹是自带滤镜外加眼瞎。

桥头村的妇女主任更是把一辈子能说出来的好话都吐了出来,可惜文化水平有限,拍马屁技术远不如镇长老大人。

其实妇女主任过来拍沈锦蛮马屁本身就有问题,传扬出去,那就是桥头村妇女主任的工作出现重大事故。

各种意义上的滑坡。

毕竟,沈锦蛮是个小三儿。

但在不要脸这件事情上,人和人的差距貌似也没多大,小牛村长一咬牙,已经打算开个村民大会,讨论把桥头村改名为“环珮新村”。

搞村企一体化,村就是企,企就是村。

要求不高,能解决一百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那差不多就是全村四分之一的家庭。

掐指一算,直接把全村年平均收入拉高三倍都不止。

以前给徐主任开车,小牛动脑子动得不多,后来混了几个月秘书,感觉脑子虽然开始动了,可有点跟不上。

现在…

不需要脑子。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他坐在桥头村村长这个位置上,要贪就想方设法榨干每一滴民脂民膏;要做事,那就是想方设法把集体资产变现。

农村最值钱的是土地,最不值钱的,也是土地。

同样的,劳动力是很需要的,但在农村的可替代性又极其的高。

小牛能想到的,就是借鉴一下老领导故智,先把事儿给定下来,剩下的,再慢慢谈。

夜长梦多嘛,万一张老板的小老婆听风就是雨,硬要撒娇说在老家姑孰也整一个年产多少万千升的啤酒厂呢?

所以村里面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也被拖过来整点像样的上档次的有文化的吹捧之言,反正不夸沈锦蛮漂亮这种低档次的。

全部火力集中在“人杰地灵”“积德行善”等等虚无缥缈的玄幻玩意儿上,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沈女士,您有福缘啊,您积德,您儿子女儿一定大富大贵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并且小牛也算是豁出去了,让村里那半死不活的家具厂,直接整了个实木牌楼模型,老木匠正在赶工“烫样”出来,就是个差不多牌坊模样的玩意儿。

“状元及第”“积善之家”,怎么不要脸怎么来,然后再整个大王八托石碑,上面刻着“环珮”由来,别说沈锦蛮心动,连张浩南都心动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