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5章 贪多嚼不烂?(1/2)

第245章 贪多嚼不烂?

作者: 烈火烧天 第245章 贪多嚼不烂?

刘烨介绍了一下石灰厂的情况,苏书海道:“生意上的事情,我觉得处处都要小心为妙。

我认识他,并不代表我就十分了解他。

真正操作起来,还是要以详尽的合同条约。”

“那是必须的。”

刘烨点点头,表明同意苏书海的观点。

想到买狮子山里,被一个生产队长暗暗使了一下绊子,刘烨觉得心有余悸。

合同条款这种玩意,真不是那么好玩的事。

石灰厂投入生产,二十四小时烧制石灰。

采石厂每天十个小时开采石料。

两个资源型企业启动,赚钱像是印钱似的。

村委会的电话响了。

打电话的人竟然是郑水生。

苏书海递过话筒,说道:“刘烨,郑书记找你。”

刘烨一接过话筒,便听到一个低沉、浑厚的男中音:“刘烨,现在有空吗?

我们聊一聊?”

“好。

我现在就过来。”

从新光村委会开车到镇政府,也就五六分钟的车程。

刘烨来到郑水生办公室,看见他连茶都泡好了, 郑水生客气地指着一张木椅沙发说道:“坐吧。

你这个大忙人,没事的时候都不会找我。”

刘烨不好意思想来。

自己是个生意人,一个生意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来拍领导马屁?

刘烨笑道:“郑书记批评得是。

我接受批评。

这些日子比较忙,忙得不可开交。”

郑水生递过来一杯茶,拆开了一包红塔山香烟,问道:“你是不是又搞了新的实业?”

刘烨问:“郑书记知道了?”

郑水生苦笑一声,自嘲道:“我这尊菩萨哪怕是个木头,你也要来拜一拜啊。

你是我们镇上的企业家,我不找你,你基本下不找我。”

言下之意很清楚!

刘烨不好意思地说道:“不好意思。

不善于走上层路线,是我的一大缺陷,我以后慢慢改。”

郑水生又发牢骚了,不满地怼道:“我觉得你不是不善于走上层路线,而是觉得我这庙太小了,受不到你的尊重。”

此言一出,让刘烨如坐针毡!

“好了,我们不谈伤感情的话。

我今天请你来办公室,就想和你谈一谈。

两个乡镇企业改制的事情。”

郑水生递过来一支烟,说道:“乡镇企业改制势在必行。

我想我们镇应该早走一步。

你也知道,一个好好的镇办煤矿,挖到大坳水库底下去了,导致透水事故。

好在事先有警报,提前疏导了人员。

要不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个功劳还是刘烨的。

只不过刘烨把这份功劳送给了县煤炭局的戴文局长。

想当初,要不是刘烨提前通报,悲剧早就发生。

郑水生这顶官帽子都不一定能戴。

刘烨点燃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房间里立即烟雾弥漫起来。

郑水生的态度他已经知道。

看得出来,他是出于真心改制,而不是像传说的那样,借改制捞一笔钱下个人腰包。

“刘烨,不瞒你就。

这两间企业,我和程孝汉也谈过。

他只不过是个包工头,到处包工程还是挺感兴趣的。

对办厂,一点兴趣都没有。

所以,我才想起你。

你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水平。”

刘烨道:“郑书记,我们坐在办公室也谈不出什么事来,不如去实地看一看?”

“行。

你这态度我喜欢。”

郑水生说干就干,拿起钥题起身离去。

他在前面带路,刘烨在后面跟着。

两间厂都在镇中心城区。

竹编工艺厂还在生产。

心灵手巧的竹编工人正在制作大量的工艺品。

仓库里堆放了两个仓库的成品,都是准备发外销售的。

机械厂的面积很大,厂房都有五六栋,还有大量的空地。

从厂里的情况看,机械厂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生产了。

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银行不给贷款。

工人工资发不出去。

两个工厂相毗邻,加起来的占地面积应该超过五十亩。

参观了两间工厂,刘烨的感触很深。

办企业和打战没什么区别。

兵败如山倒。

机械厂的那些机械设备都有八成新,钢材都还有半个车间。

回到郑水生办公室,郑水生把茶水倒掉,重新泡了一壶茶,招呼刘烨坐下来谈。

他笑道:“刘烨,你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来。

我们双方把话都摊到桌面上来。

条件你已经看到了,两个间一间半死不活,一间完全死掉,根本没办法生产。”

刘烨问:“两间企业的负债情况如何?”

郑水生:“我们的初步意见是债权债务一并处理,镇里不背一分钱的债务。

厂里的厂房、土地都是债权,银行里的贷款,也需要你们来尝还。

两者相抵,你应该不会亏本。

但也没想赚钱。

再拖下去的话,两间厂都会变得资不低债,到了那个时候,想改制就更加困难了。”

改制要趁早,趁企业还没有发生严重的的资不债。

万一发生资不债了,连改制都会变得困难起来。

刘烨问:“郑书记,你为什么要那么着急改制?”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