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1章 我想和姐姐(1/2)

第81章 “我想和姐姐”

作者: 隐鹅

第81章 “我想和姐姐……”

此时的宁国府里,夏金桂看着唯唯诺诺的贾蓉,她心里越发的不甘。

这种不甘,并不是来自她受了多么大的委屈,而是一想到头上还有这两尊大佛压着,心里就日夜都不安生。

当然,委屈也是有的。

至少在她看来,确实是极大的委屈。

不说从前几日开始,那贾珍不知哪里发疯,常常让丫鬟送礼物来。

特别昨儿,珍大老爷竟花一千两银子买了个娇媚风流的姑娘。

贾珍买丫头的事情常有,夏金桂本也是不在意,偏那女人叫什么不好,竟然起了‘玉桂’的名。

夏金桂一想到贾珍心底目的,她就直犯恶心。

“偏今儿我就无礼了,谁要请安谁去。

我就不去!”夏金桂大声嚷嚷着,也不知是要说给哪个听。

贾蓉在一旁相劝,“你若不喜欢那人名儿,请老爷给她改了就是。

这些日子老爷也没少送赔礼来,往日的事情也该过去了,这点小事勿要闹了家里不和睦。

老爷如今又没惹奶奶,奶奶就……”

“就你娘的屁。

他没招惹姑奶奶?

谁晓得他揉着妓子睡觉时,夜里叫的谁的名。”

是啊,最近贾珍是没来惹她来,甚至每天请安都是隔着门让丫鬟传个话走个过程。

可是,夏金桂脑中想象出贾珍这三四十岁的虚杆夜里猥琐抱着妓子的腰叫着‘桂儿’。

她心里的火气更大了,就跟她被亵渎了一般。

贾蓉被夏金桂骂了声,也只能嬉皮笑脸哄着夏金桂,见夏金桂实在无动于衷才只好自己打扮整齐往老爷那边请安去。

等尤氏问起时,贾蓉只能谎称夏金桂身体不适,今儿就没来了。

尤氏在宁国府里本就是个透明人一般,哪也没得实权。

平日里也奈何不了夏金桂,甚至因为贾珍上次的事情,尤氏都不敢轻易招惹夏金桂。

今儿听夏金桂没来,自然也不说什么。

反倒是贾珍听了夏金桂身子不适,端着态度便把贾蓉好好训了一顿,怪贾蓉没能照顾好媳妇。

贾珍又问:“可还好,要不要紧。

让人去外头找太医了没?”

贾蓉只管低着脑袋小声回答:“倒不要紧,媳妇说歇两天便好,许是昨儿突然热了一时没留意到冷暖。”

贾珍听了,顿时就要张罗着去请人看病。

尤氏却猜得夏金桂什么想法,款款道:“蓉儿多注意便好,该叫太医就叫太医,蓉儿与媳妇自己商量就行。”

贾珍见此也不再强求,只觉心烦意乱,打发贾蓉离开后便急不可耐往会芳园逗蜂轩双手握着‘玉桂’细腰叫“桂儿”去了。

尤氏也颇为无奈,甭管夏金桂是不是真病了,也叫人拿了些补品给送去。

夏金桂却并不领情,对贾蓉亦没好脸色,反而拉着宝蟾在房里不是私议什么竟聊了许久。

荣国府琏二奶奶院里,王熙凤听了贾蓉的回答,也不禁好奇起来:“鲸卿瞧上的是哪家姑娘?

家世如何?”

秦钟央道:“姐姐莫要问了,我哪晓得什么是喜欢和钟情,八字没一撇的事情这会说也没用。”

王熙凤倒也摆摆手真不问了,只是心底却觉有些可惜。

荣国府府里也就贾政、王夫人及她知道当今与秦钟相识,如今秦钟真被授了一个六品的官阶,岂还瞧不出往后秦钟前程大好?

王熙凤如今是一面有心笼络秦钟,一面也待秦钟如亲近亲戚。

她想着往后若两家能联上姻亲,岂不是一桩美谈?

秦钟往后入仕,要得贾家相助,前程更不用二说。

王熙凤待秦钟离开,她美目慢转幽幽思索,还真觉得可以找王夫人说一说此事。

此时的秦钟却已向贾母、王夫人等人请过安,从荣国府离开了。

可怜薛蟠还想着等秦钟出谋划策,偏是没能等到。

两日之后,薛蟠、贾宝玉、贾兰一行倒去了清河镇秦家一阵,可惜秦钟也没太多时间招呼他们。

秦钟上午和下午稍清凉时都在田地里了。

尽管他之前要要人去买了几个高产大豆品种来种,但具体的长势和品种优良还不清楚。

需要他一直关注,所以才会让人从发芽开始记录。

如今大豆到了花期,就更加需要他一株株亲自观察、细看。

甚至,他还让人就在旁边搭了一个凉棚,随时能够去凉棚里纳凉歇脚。

这些日子可让他累了一阵,便是夜晚冲凉过后也对别的事儿也没太大心思。

这日里,秦钟正在田里忙碌,却见前面镇里集市那头行来不少的人。

“好一个大阵仗!”他嘀咕一声,倒也没多留意,低头继续抢着早上凉快时间记录花朵花苞数目,茎叶数量,植株高度等一系列资料。

等将来大豆成荚,还要记录豆荚每日情况,并每株豆荚数目和豆荚内结实几颗豆子。

“你在地里头作甚?”

秦家门口有人叫他一声。

秦钟才抬起头,远远看去竟发现是陈大爷与陈五爷来了。

他拱拱手,却没从地里出来,而是继续招呼着身边几个人蹲下身子观察大豆情况。

“这小子!”忠顺王暗啐一声,笑道:“没曾想我和大爷竟吃了个闭门羹。”

很显然今天隆泰帝的心情很不错,招呼着忠顺王便往旁边的凉棚里去等着。

这一等就是一个上午,直到太阳愈发厉害,隆泰帝与忠顺王在凉棚里也快待不住了,秦钟才领着一干人慢悠悠的从地里出来。

“劳累两位爷等这么久!”秦钟嘿嘿的笑一下,让人倒上几碗凉开水,他先拿一碗直接喝了。

隆泰帝与忠顺王稍作犹豫也喝了水。

忠顺王问:“伱在地里忙什么?”

“观察黄豆长势,为明年试验做准备。”秦钟神神秘秘笑一声。

忠顺王奇道:“你还有让豆子增产的本领?”

“试过才知道,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秦钟心里想的是,先选出一个稳定的较高产大豆品种来,以后和玉米套种。

一面最大化利用土地土壤,一面再慢慢精选培育更高产的大豆和玉米品种。

忠顺王听此笑了笑,看了陈大爷一眼,似乎在说:‘我便说这小子即便没得实务,也不会偷懒。



陈大爷点点头,问:“鲸卿之志,便是在此?”

秦钟扫了眼周围各处藏着的人,如今已能猜得两位身份非同一般,打着哈哈道:“我有志,也无志。

有志是瞧不得人饿肚子,无志是和想如花美眷逍遥一身。”

忠顺王无奈摇头,这套论调早前就听过。

隆泰帝也啼笑皆非。

秦钟却不管他们如何想,直请着两位爷往秦家去。

院子的好处,就是多阴多凉,在夏天里比起外面来凉爽许多。

几人坐在前堂吃茶,南北穿堂而过的风倒也添一份畅快。

几人聊上一顿,从番麦(玉米)、番薯(红薯)又聊到了摊丁入亩之类的来了。

秦钟笑道:“说到底还是吃饭的问题。

华夏百姓最好安稳,只要有一口饭吃,有一个睡觉的地方,就能够满足。

所以任何政策,都该是保证百姓都有一个饭吃,都有一处睡觉的地。

就说今年甘肃遭了旱,只需把救赈策略往甘肃施行就好。”

陈大爷道:“鲸卿只怕想简单了,年年受灾,户部经不住那么出银子。”

秦钟瘪瘪嘴,小心看一眼陈五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