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卷四 李二的震惊和疑惑(2/3)
看着奏章的李二,不时摇头失笑、不时点头赞许,把房玄龄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不是,到底什么情况,你好歹吱个声啊。
这会儿洮州的密奏,肯定跟李承乾有关,你不知道大家都着急么?
尉迟敬德这会儿要是在这里,就那老匹夫的厚脸皮,估计都催促上了。
不过这一群自诩谦谦君子的文官们,却只得眼巴巴地看着。
“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到最后,还是侯君集开口问道。
李二将奏章交给内侍,说道:“你们自己看吧。”
等众人看完奏章,无一不是感慨连连。
“殿下这是在以身犯险啊!”
魏征难得的感慨了一番。
从听说李承乾大败慕容伏允后,这还是他第一次发表意见。
萧禹听后,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要是定城王识破了殿下的空城计,这一仗,胜负难料啊!”
之前,他们只知道李承乾赢了,不知道李承乾具体是怎么赢的。
但现在知道了,只能说,李承乾的这一仗,赢得确实不容易。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李承乾终究还是赢了。
“站在武将的立场来说,殿下这一仗虽然赢得不容易,但属实赢得漂亮!”
李孝恭却是赞许了一句。
侯君集闻言,也是跟着说道:“确实,站在武将的角度来说,殿下这一仗赢得干净利落,而且不管是用兵还是用计都无可指摘。
关键是,殿下还年轻,假以时日,了不得啊……”
说着,他叹了口气,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如此出色的李承乾确实让他们这些老家伙亚历山大。
而房玄龄、长孙无忌、李二等人都沉默不言。
在他们看来,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压根就不是李承乾经历了怎样的惊险赢了这一仗,而是李承乾到底是怎么说服的西域诸国。
这个问题要是弄不清楚,他们就会一直惶惶不安。
没办法,不可控的李承乾,绝对不是他们想要的大唐太子。
还是那句话,我给你的才是你的。
就这么简单!
“陛下,要不要宣召太子殿下回京?”
过了良久,房玄龄才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听他这么说,魏征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他怎么也没想到,最先说这句话的居然会是房玄龄。
而长孙无忌也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是时候召太子殿下回京了。”
虽然他近年来和房玄龄愈发疏远了,但在这件事儿上,两人还是很快就达成了默契。
不能再任由李承乾自由发展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只是想遏制大明王廷的发展的话,那么现在,他们更想将李承乾召回长安,将其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要是再放任李承乾这么继续下去,谁知道他会折腾出什么来。
万一李承乾不分轻重的对薛延陀出兵,到时候大明王廷就真的会对大唐造成了威胁。
哪怕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但这种事情,仍然是他们不允许发生的。
李二听到这话,也是愣了一下,但没急着表态,而是看了看其他人,这才说道:“你们的意见呢?”
“不说殿下愿不愿意回来。”
魏征闻言说道,“就打算殿下真的愿意回来,吐谷浑那片土地怎么处置?”
“这个简单,划为殿下的封地就是。”
长孙无忌当即说道。
“封地。”
魏征扭过头看了眼长孙无忌,难得地怼了他一句,“齐国公倒是好大个脸啊,人家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地盘,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赏人家了?
好,老夫就当你脸大,封地赏了也就赏了!
但封地近十万的控弦之士又该如何处置?
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员又该如何处置?
哪儿有你们说的那么简单。
而且,殿下会回来么?
他刚刚吞并了吐谷浑,你就让别人丢弃胜利的果实,回长安,你们觉得可能么?”
魏征知道他们担忧什么,但这话不能明说。
当然,他其实也担忧,但事情不是这么做的啊。
这会儿要是李承乾真回来了,他用屁股都能想到,到时候不管是李二还是房玄龄、长孙无忌都会明里暗里地打压李承乾。
毕竟李二还春秋鼎盛,这时候还不需要一个太过于强大的太子。
可真要这么做了,对李承乾公平么?
好吧,也不说公平与否,李承乾能受这个气?
届时,李承乾要不把大唐折腾得天翻地覆,他自己都不信。
可能皇位之争还会提前爆发,何必呢。
李孝恭看着这一切,倒是没有多言。
这事儿他不打算掺和。
至于侯君集,也没说话,如今怎么说,他也是李承乾的老丈人,自然希望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愈发的稳固。
但有些事儿能做,却不能说。
“魏公说得也有道理。”
房玄龄闻言当即就点了点头,说道,“但殿下如今吞并了整个吐谷浑,那已经不再是小小赤水源可以比拟的了。
不管怎么说,殿下年纪终究还是太小了,少年得志,又大权在握,若是没有贤良辅佐,就担心殿下……”
他这话倒是深得人心。
不管是魏征还是萧禹、哪怕是李孝恭和侯君集又或者一直没开口的戴冑和段纶都深以为然。
当然,他们之所以认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而房玄龄自然也明白,这会儿想把李承乾召回长安肯定是不可能的。
别的都不说,就说李承乾不乐意,他们就没招。
关键的是,暂且大家还不想放弃李承乾这个太子。
说到底,还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太大了。
让他们放弃李承乾绝对是不可能的。
不过放任李承乾在外面自由生长,也不行。
这里面牵扯太大,哪怕是魏征也不会同意。
“那依房卿所言,该当如何?”
李二其实猜到了房玄龄的意图,不过这也是他在思虑的问题,当即就推波助澜了一番。
房玄龄倒也没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地说道:“殿下此番拿下了吐谷浑,必然缺乏治理地方的人才。
虽然大明王廷和大唐是两个国度,但不管怎么说,殿下始终是我大唐太子,这会儿太子殿下有难,我大唐自该出手援助一二。”
说到底,房玄龄想在大明王廷安插自己人。
准确的来说,也不是自己人,而是大唐的官员。
既然无法召李承乾回长安,那就渗透大明王廷。
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唯一法子。
而且这个法子谁都不会拒绝。
不管是以直言犯谏而著称的魏征、还是以刚直著称的萧禹,哪怕是那些士家大族都不会拒绝。
仔细想想,可能就连李承乾都不会拒绝。
无他,这就是利益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