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53章 卷四 帝王之心,李渊出手!(1/2)

第353章 卷四 帝王之心,李渊出手!

作者: 赴醉人 第353章 卷四 帝王之心,李渊出手!

说来有意思的是,大唐对高句丽出兵的消息之所以这么快就传了出去,背后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李二。

他摆明了就是想给慕容伏允制造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会是那样一副模样的原因。

因为他也清楚,传出这消息的人,绝对是李二。

李二是真的不当人父!

对于李二来说,他最近压力也很大,自己儿子都开始建功立业了,作为老子的他,在过去的一年多居然什么建树都没,这是最让他难以接受的。

当然,说是什么建树都没,那也要看跟谁比,反正跟李承乾比,他确实觉得自己有些虚度光阴了。

所以,这一次,他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打下高句丽,弥补金瓯无缺的遗憾。

只是因为隋炀帝的前车之鉴,所以李二也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毕竟,谁都知道高句丽稍有不慎就是个烂泥塘…… 是以,李二也在试探,一则是试探周边各国的反应,二则是试探国内的态度,三则是试探高句丽的实力。

只要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一定会如狮子搏兔,全力扑向高句丽。

只是这样做,对李承乾而言,就略显残酷了一些。

但对李二来说,这却是一种考验。

当然,理解成刁难也不是问题。

只能说,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真没那么多的儿女情长。

大安宫,李渊这会儿正跟武士彟在下棋。

自从武媚嫁到了大明以后,武士彟就调任回了长安,当然,也是一个闲职,如今趋于一个养老的状态。

每天无所事事,就找李渊下下棋,也无心在朝堂上再拼搏什么了。

他自己其实也很清楚,作为李渊的旧臣,继续赖在朝堂上,下场难料,还不如借此机会彻底退出来,等待时机。

“陛下,这出兵高句丽,又撤回了程咬金他们,这里面究竟有何深意?”

武士彟问了一句。

他其实看不太明白,或者说,他也有些担心。

他等待的时机可就在那边,真要出了什么事儿,他之前做的一切可就白瞎了。

李渊手里捻着一枚棋子,笑道:“和你想的意思差不多一样。”

一听李渊这话,武士彟一愣,道:“陛下真要放弃太子了?”

他就是这么想的。

虽然他不太懂这里面的门门道道,但从表面上来看,李二这是要给慕容伏允机会啊。

至少能遏制李承乾的发展。

“据微臣所知,裴默等人已经在大明入仕,是不是殿下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想将我们绑在一条船上?

可若是陛下已经有心放弃太子,我们要不要……”

到了这时候,武士彟还在想着保全裴默等人。

至于武媚,说实话,他真不太在意。

虽然是自己的闺女,可嫁出去了,那就是李家的人,该操心的是李二,而不是他。

再说了,仅凭他舍得把一个十来岁的闺女嫁出去的行径,也看得出来这家伙心有多狠。

不过这在他们这些人身上,倒也算不得什么,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就直接将他们的恶心行径以春秋笔法给一笔带过了。

李渊笑了笑,道:“倒也没有你想得那么遭,而且你也过于小看了朕的长孙,真正想打吐谷浑主意的,还就是朕的那个长孙。

此番二郎不过是给了高明一个机会,虽然看上去危险重重,但机会却也明显,若是此次,高明能化险为夷,那他的太子之位,只会愈发的巩固。”

能理解李二心思的,整个大唐可能只有同样为帝的李渊。

毕竟,他们才是一类人。

虽然李渊身居大安宫,但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有些事,只取决于他做不做罢了。

“陛下的意思是,这是那两位商量好的。”

武士彟有些疑惑。

李渊摇了摇头:“这朕就不知道了,但朕知道,高明早就在打吐谷浑的主意了,最近浇河郡发生的那些事不出意外的话,都出自高明的手笔。

那家伙啊,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雄心,他啊,搞不好真想一手打造一个不弱于大唐的帝国出来,只是这一天,不知道朕能不能看见。”

说完,李渊抬起了头,看了看略显昏暗的天空。

武士彟仔细的回味了一下李渊说的话,当下也不再多言。

下完了这盘棋,武士彟便起身告辞。

等武士彟离开后,又有内侍来报。

赵王李元景求见。

听到是他来了,李渊便让人将其带到了自己书房,自己也起身回到了书房。

书房中,李元景躬身施礼问安。

李渊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伱皇兄同意你更换封地了?”

“回阿耶,就在刚刚,皇兄答应将儿臣的封地更换到了河州。”

李元景笑道。

“你想好了?”

李渊又问道,“此番西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当初高明能成事,一是因为其身份,二是因为其能力,你有什么?”

李元景闻言,立马站起身道:“儿臣虽然在诸多方面不及高明。”

说到这里,他四处看了看,李渊点了点头,示意书房里没有外人,他这才继续道,“但儿臣尚有一颗进取之心,也定能……”

李元景说了很多,姑且不论有没有实际的作用,至少听在李渊的耳朵里,很是受用。

待他说完,李渊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拿出了一本书,书里面夹着几封没写完的信,然后又坐了回去,将信写完。

不多时,他又将几封信递给了李元景,道:“父皇能给你的助力就这些了,若是到了事不可为的时候,就回来吧。

纵使被你皇兄圈禁一生,总好过于客死他乡。”

说着,李渊也闭上了眼睛。

他其实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

但他还是想试试,或者说,他还是有些不甘。

若是李二此番真的彻底攻下了高句丽,完成了金瓯无缺的遗憾,那自己也就彻底被自己儿子给超越了。

这是他不愿意接受的。

李元景一看到信里面的内容,当即也是大吃一惊,但他知道,有了这些信,他此行成功的把握就要更大一些。

一想到未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就止不住的一阵激动。

“去吧,明天就去吧,如今时局变化不断,要想借用如今的时局成事,就要占得先机。”

李渊没睁眼,靠在椅子上,慵懒的摆了摆手道,“如果能为你的那些兄弟找到另外一条路,父皇会因你而骄傲的。”

“儿臣谢过父皇。”

李元景躬身施礼后,这才告退。

出了大安宫的李元景这才难以抑制地笑了出来。

李渊啊,还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一笔,他发了!

太极宫中,长孙这会儿正在跟李二置气。

虽然长孙从来没有插手过朝政,但在后宫,长孙还是很有威势的。

后宫的事,李二都插不上手。

至于长孙跟李二置气的原因也简单。

就是李二将李承乾放在了一个极度危险的境地,这让长孙不想搭理李二。

原本程咬金他们的作用就是牵制吐谷浑,结果这下倒好,李二不但把程咬金他们调走了,甚至把原本的驻兵都抽调一半走了,长孙不气才怪。

“行了,真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李二下了朝便来寻长孙,这家伙也是个脸皮厚的,见长孙故意背过身去,就硬凑了上去,“你啊,还是把高明想得太简单了,你信不信,就这会儿,高明指不定怎么感谢朕呢。”

也就李承乾不在场,李承乾要是这会儿也在这里,他是真的会谢的,连祖宗十八代一起谢…… “那他可得好好感谢感谢陛下!”

长孙也是一脸不悦地说道,只是这话吧,听起来可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