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卷二 大明王廷的脊梁(2/3)
李承乾说道。
很快,几扎果汁就端了上来,春花还准备给几人倒,长乐立马说道:“我自己来。”
在日月山,长乐学得最多的便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虽然身为大明王廷的掌上明珠,自己动手总有些不合适,但李承乾也没干预。
能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去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二哥,三哥,赶紧尝尝,这西瓜汁可是只有我们大明王廷才有哦,你们一准儿没喝过。”
长乐笑嘻嘻地显摆着。
李承乾看着这一幕,也是笑了笑。
小姑娘心思嘛,能理解。
李恪和李泰也有些好奇,大明王廷确实让他们感觉格外的舒服,但又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至于这西瓜汁,两人也是好奇的紧。
嘬了一口,李泰大声道:“好甜!”
他本身就偏爱甜食,否则怎么能吃成一个大胖子?
当下就对这玩意儿爱不释手。
“长乐,再来点儿。”
一口喝完后,李泰又嚷嚷了起来。
李恪闻言,有这么好喝么,当下也是试了试,还别说,李泰说的没错,确实够甜。
“大哥当真是神奇,仿佛任何东西到了大哥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李恪由衷地说道。
李承乾笑道:“哪儿有你说的那么神呼,这玩意儿不过是逗长乐开心罢了。
这小妮子,跟着我可是受了不少苦。”
说着,李承乾还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
长乐抱着西瓜汁,抬起头,一脸认真地说道:“哪儿有?
我在日月山玩得可开心了。”
开心确实开心,但伤心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只不过小家伙懂事儿,从来不说罢了。
“娘亲和阿耶的身体咋样?”
李承乾问道。
李泰闻言,笑道:“这个大哥你放心,他俩身体好着呢,就阿耶那身体,打我贼有劲儿!”
他这话一出,众人是哈哈大笑。
闲聊了一些家常,吃完了饭,李承乾也就让长乐带着他们在日月山到处转转。
兄弟之间的矛盾,肯定不是一顿饭就能解决的,这还得慢慢来。
要想这两兄弟不给自己捣乱,李承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没办法,那个位置,真的太吸引人了。
在日月山,李恪和李泰跟着长乐这个坐地虎到处蹿。
日月山,甚至整个大明王廷,就没有限制长乐进去的地方,哪怕是工坊,军营,都是如此。
“小妹,给三哥讲讲你们当初刚来这里的事儿呗?”
李泰一边走,一边问道。
长乐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刚来的时候啊?
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来,大哥自己来的,我来的时候,大哥已经从慕容顺的手里逃出来了。
一开始吧,确实挺不容易的,我们刚刚不是溜达到大食堂给三哥偷了个羊腿么?
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大食堂吃饭的。
那个时候,粮食也不多,又怕慕容顺的人找来,大家每天都是吃完饭了就去修建城墙,我都去帮着搬过石头呢。
弄了我带你们去看看,哪些石头是我搬的,大哥都在上面写了我名字的,嘻嘻!”
“你还去修过城墙?”
李泰有些惊讶到了。
大唐的公主去修城墙?
长乐却是不以为意道:“那有什么,我们学堂里,比我小的都去过,那个时候,日月山里就一句话大家老是挂在嘴上。”
“什么话?”
李恪问道。
“日月山不养闲人,也不出闲人。”
长乐说道,“不过去了几次后,大哥就不让我们去了,说是小孩子就该做小孩子的事儿。”
“那后来呢?”
李泰又问道。
“后来?”
长乐想了想,说道,“后来慕容顺的人打来了啊,不过我们打赢了!
打赢的那天,我听说翁城里死了好多坏人,我还想去看看来着,大哥非不让,我偷偷跑去,他还把我打回来了。
嗯,大哥就打过我那一次,当时我可生气了,好几天没理他,结果我听说学堂里其他偷摸去看过的那些小伙伴,回家后做了好几天噩梦,我这才原谅了他,不然,我至少还能生他五天的气,不,十天!”
关于那一战,他们也听说过,当时日月山阵斩三千有余,这场面要是让小妮子看见了,保不齐得做多久的噩梦。
所以说,打得好。
当然,这话只能心里想想,嘴上却是不能说的。
“听说那一战日月山只有两千多守军。”
李恪问道。
长乐说道:“两千多么?
我不记得了,反正当时日月山加起来也就三四千人吧,遗爱哥哥他们都上了城头作战了的。
回来后,遗爱哥哥老嘚瑟了,见我一次就让我猜猜他又立了什么功,炫耀得不得了。”
“不是,我什么时候见你一次,就问你一次啊!”
恰在这时,房遗爱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说道,“见过两位殿下。”
“还没有么?”
长乐说道,“我帮你数数,大食堂一次,学堂一次,少年军军营一次……”
房遗爱赶紧说道:“得得得,别数了,小祖宗,我还要脸的!”
“大哥都说你没脸没皮的,还要啥脸。”
长乐哈哈大笑。
一旁的李恪和李泰听到这些,也是不由的感慨。
成事不易啊。
“苦了你了。”
李泰准备学李承乾揉揉长乐的小脑袋。
长乐当即跑开了说道:“三哥,你是打算给我头上抹一层油么!”
李泰闻言笑了笑。
几人又继续在日月山溜达。
最后溜达到了勇山。
按理说,李泰和李恪是上不去的,可有长乐在,那就不存在上不去。
长乐还专门带了些祭品。
“当初第一次上这勇山的时候,我还没感觉有什么。”
长乐说道,“可随着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勇山上的勇士也越来越多,每来一次,心里都不舒服。”
房遗爱也说道:“我第一次来这勇山的时候也差不多,大明王廷走到今天,死了太多的人了。”
李恪他们两人没这个感受。
毕竟没有参与过,无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