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卷二 李恪李泰的震撼(2/3)
李承乾却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有什么不敢?
你没经验,你老子有啊!
萧瑀还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跌跟头不成?
一连半个月,大明王廷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每个人都很忙,但每个人都很充实。
大家都在憧憬着更好的生活。
而草原上随着契苾何力班师回朝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这一次,契苾何力带回来了几千俘虏,用他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冥顽不灵的顽固分子。
对于这些家伙顽固不化的家伙,李承乾也没再过多的言辞,直接让伊原峰押解着这些人在日月山附近,开山挖石。
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是给之前投降的那些俘虏看。
虽然都是俘虏,但是你们的待遇是不同的。
而李承乾自己,则是钻进了工坊,一进去,就是好几天。
这几天,他在教工坊里的人炼铁。
无他,那些俘虏开山挖石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一座铁矿,这让李承乾欣喜不已。
不过这年代的炼铁工艺,大唐还好,技术还是有的,但是对大明王廷来说,那技术真是惨不忍睹。
他们虽然不会,可李承乾会啊,别忘了,他曾经可是手工达人,手艺活会得可真不少。
不单单是炼铁的技术,还有类似打造滑轮这些施工用得到的东西,还有水泥石灰的烧制,这一次他都教给了方铁匠等人,甚至在大明国学中,也教授了这些东西。
他很清楚,想要大明王廷强大起来,靠的可不单单是他一个人。
正当他在工坊和大明国学两头跑的时候,大唐的使节团再次来了。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使节团却是颇为隆重。
而且领头的人是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
李恪、李泰两兄弟。
当初,在长安城里,各家为了这个出使的肥差不说争了个头破血流吧,那也是暗流涌动。
李恪、李泰两兄弟自然也在其列。
他们倒不是想要争这个肥差,而是想亲眼见见自己这大哥孤身一人创造出来的奇迹。
李二最后为了平衡利益,也是为了彰显自己几个儿子兄友弟恭,索性就把这两个儿子都派来了。
他自己是弑兄逼父得到的皇位,自然希望自己几个儿子多一些兄友弟恭的美谈。
至于长孙无忌,虽然没捞到出使的差事,但也重回朝堂,于他而言,倒也算不得什么损失。
“大唐的使节团有多少人?”
李承乾问道。
王玄策说道:“足足千余人。”
他也有些头疼,这千余人的使节团,他也没有接待的经验。
“把长孙冲他们喊来。”
李承乾也是无奈,他也没有啊!
“这样,再把萧瑀请来。”
“宋国公如今在德阳城。”
王玄策说道。
所谓的德阳城,便是之前日月山外的三座营寨而改名。
这名字,还是萧瑀取的。
其意倒也简单,以德为名,朝阳而生,名曰德阳。
萧钺第一次出仕,做爹的又怎么可能不上心,再加上,他也想看看大明王廷的吏治该怎么进行下去,所以,自萧钺上任以后,他就第一时间跟了过去。
“快去请吧。”
李承乾摆了摆手道。
王玄策也就不再坚持,当即派人去请萧瑀回来。
不多时,众人再次齐聚李承乾的大帐之中。
商议起了接待使节团的事宜。
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有了萧瑀这个经年老臣的参与,众人都松了口气。
在场的,估计也就他这个老学究对此最有经验了。
“殿下,吐蕃、吐谷浑、就连突厥那边都派了使节团过来。”
就在他们刚商议完之时,刘三进来说道。
李承乾愣住了。
大唐派使节团来,他能理解,这几个地方派使节来作甚?
“无妨,他们这是来打探虚实的。”
萧瑀随口说道,“就照接待大唐使节的规格,降低一个规格便是。
如今大明王廷也算是这天下一番势力,这样的事情,以后经常会发生。”
“这样做不好吧?”
王玄策说道,“都是使节,规格有所差距,不是待客之道。”
萧瑀闻言,不悦地说道:“我大唐来的使者是两位王爷,他们的使节凭什么跟我大唐的比?”
王玄策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个,李承乾也不懂,也就这么着。
“殿下,要不借着这次机会,殿下正式加冠?”
王玄策说道。
他这里说的加冠,是王冠。
虽然李承乾自封明王,但一直以来却少了那个仪式,从法理上来说,他这个明王颇有草头王的意思。
长孙冲也道:“微臣觉得也可,刚好万国来朝,正是时候。”
萧瑀在一旁,不吱声。
大唐说是万国来朝,那都是极其夸张了。
你倒好,区区四国使者也敢说这话?
关键是,这话你配说么?
“行。”
李承乾想了想,倒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他现在的确是缺一个正式昭告天下的仪式,这一次有附近几国的使者见证,倒也不错。
对于合不合理,管我什么事儿?
我干的就不是合理的事儿!
又商量了一番后,众人散去。
当王玄策和长孙冲临走时,李承乾悄悄对他们俩说道:“这一次都跟人学着点儿,下一次本王希望是你们自己主持这一切。”
两人当即点了点头。
贞观六年七月十一,大唐的使节团正式进入大明王廷的境内。
兵部侍郎伊原峰率三千怨军于德阳城外,亲迎使团。
而日月山这边,两部尚书带着为数不多的文武官员则是在日月山外城尽头,恭候多时。
至于李承乾,他则是在日月山内城等着。
不管是出于他长兄的身份,还是明王的身份,都没有亲迎的道理。
不过在城头之下,长乐却是一身华服等在那里。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慕容婉秋,她虽然跟李承乾回了日月山,但李承乾却是不曾限制过她的自由,任由她在大明王廷的范围内活动。
这会儿却是坐在长明酒楼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
“末将伊原峰,奉明王殿下之命,在此恭候贵使。”
德阳城外,伊原峰高声说道。
他要在这里和大唐的军队交接使团的护卫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