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1章 卷二 万丈高楼平地起(2/3)

众人一听这青年人这般说,当即就愣住了,同时心里还隐隐有些得意。

这该死的优越感…… “真的?”

长孙家的问道。

青年人一脸笑意地说道:“当然是真的,明王殿下还能骗人不成?”

这话倒是事实。

大唐太子要是言而无信,那就搞笑了。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明王的身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说,这话还是能信的。

“走,去看看。”

听闻有这等好事儿,众人也是喜笑颜开。

当即就一个商铺一个商铺的看了过去。

不多时,大家都寻摸了一个不错的铺面。

而青年人也是有备而来,契约都随身带着的,只要有人看上了店铺,当即就将契约拿出和他们当场签订了。

到下午的时候,原本只有长明酒楼营业的街上,突然多出了二十来个铺子,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山谷里的人听说外城有商铺开门了,不少人也是抱着好奇的心思出来看看。

一时间,城外倒是热闹无比。

而李承乾在城头之上看着这一幕,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大明王廷的商业,总算是起步了。

不过,由于他们此番带来的东西,着实不是老百姓生活的常规物事,所以这生意,也是真的惨淡。

虽然山谷里不少人出去凑了个热闹,但能花出去钱的地方,着实不多…… 也就粮铺,药铺这些贴近生活的商铺,稍微有点儿生意。

对此,众人也预料到了,不过好在商铺今年免租,左右没有开支,大家也就这么僵持着。

不过他们也发现了,日月山的这些人不是没钱,而是他们要买的东西,大家没有。

比如针头线脑这些贴近生活的东西。

问题是,谁带那玩意儿啊?

当天晚上,众人就开始商量着后天长明商行开业的事儿。

这生意是必须要做的,有钱赚的生意不做,那真的是活该天打雷劈。

有了王德全的提醒,大家其实也安心了不少。

一家人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但这么多家一起还凑不出来么?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晚,李承乾就在给普西偌和李勤俭等人分布任务,让他们组织人手去那些商铺里采购。

后天就要装车发货了,总不能真让他们拿不出钱进货吧?

反正都是左手倒右手的事儿,李承乾倒也舍得。

所以,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众人就惊奇的发现,今天的生意比昨天好了不要太多。

一天之间,每家店铺都卖出去了上百贯的货物,这倒是让众人欣喜不已。

到了第三天,当长明商行正式开门营业的时候,那场面,叫做一个疯狂。

真的是扛着钱袋子往里面冲。

李承乾还是在城头上看着这一幕,只不过今天,他身边多了一些人。

有尉迟宝林,有长孙冲,还有萧钺等人。

“殿下,究竟是何物这般神奇,竟能让他们如此疯狂?”

长孙冲有些不理解,他甚至还看到了自家的人也挤在长明商行门口。

“你们这两天就没出去看看?”

李承乾有些疑惑。

长孙冲无奈道:“之前殿下不是说了么,这两天城外要接待长安的商队,让我们不要去酒楼添乱……”

说到添乱两个字,长孙冲更是无语。

这都叫什么话?

我们什么时候成了添乱的一群家伙了?

李承乾摸了摸额头,说道:“我说过么?”

他也记不得了,最近这么忙,天天要说多少话,谁记得这些小事儿。

长孙冲那叫一个无奈。

算了,不扯了。

“就是一些纸张,算不得神奇,对了,就是你们最近用的那种纸。”

李承乾解释了一下。

听到是这玩意儿,众人顿时不感兴趣了,有一说一,在长安他们用的纸,可比这个好。

见他们这般反应,李承乾也懒得跟他们解释。

看了一阵,李承乾也没兴趣了,便离开了。

长明商行之中,伙计说道:“别挤别挤,都有的,人人都有的。”

就这价格,大家早就料到会是这般反应了,所以准备工作也是很充分。

不到晌午,众人便将自家买的纸张装好了马车,然后交代了各家的伙计后,便马不停蹄的奔着长安而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昨夜,王德全便已经拉着一批纸张先行了一步。

既然李承乾说了,纸张零售价十文一刀,他自然要把这个价格贯彻下去。

如果他不去长安坐镇,这些家伙真会卖十文?

所以,他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走这一遭。

至于大明王廷这边,他们倒是不担心,生意继续做着呗,反正就几个伙计罢了。

就在商队离开之后,王玄策回来了。

虽然王玄策如今任职礼部侍郎,但工作还是在山外的营寨之中,其主要目的,还是治理营寨之中那些刚刚归顺大明王廷的牧民。

“出什么事儿了?”

见王玄策回来,李承乾问道。

王玄策说道:“没有,是贺鲁派人来表示再次归降,如今就在我们营寨西边一百里的山里。”

“日月山外面那个营寨?”

李承乾问道。

王玄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

“这家伙,有点意思。”

李承乾说道,“行了,不用管他。”

“那他归降?”

王玄策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用理会他,你最近那边的工作如何?”

“进展还算顺利,不过很多人都想迁徙到日月山来,他们还是觉得营寨那边太过危险。”

说起这个,王玄策也有些头疼,“还有,可能是因为听说慕容顺想要投唐之后,最近想要投奔我们大明王廷的部落也是越来越多,甄别工作也是越来越不好做。”

“迁徙到日月山来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直接拒绝道,“你告诉他们,只有对大明王廷立有大功的人才允许迁徙到日月山外城,至于如何立功,他们明白的。

对了,本王之前说可以让他们孩子进入大明国学进学的事情,进展得如何?”

王玄策为难道:“也还在审核中,主要是大家都想把自己孩子送到大明国学进学,人数实在太多,审核起来颇为麻烦。”

“行了。”

李承乾摆了摆手,道,“本王当时就跟王进说过,名额是没有限制的,具体怎么审核你两人随便,咋还整出这么多事儿?

我们是为了安抚人心,又不是为了选状元,要那么严格的审核作甚?

就这样,你回去,就挑最先报名的,先送来一半,否则你一直这样拖下去,别人还以为你是在敷衍他们。”

王玄策有些犹豫,道:“那毕竟是大明国学啊,殿下。”

“本王难道不知道那是大明国学?”

李承乾怎么也没想到,王玄策居然是个死脑筋,“你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让那些孩子进入大明国学?

你真指望他们在国学里面进学几年后,就能出将拜相?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