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紫檀木(续)(1/2)
第三百五十一章紫檀木续 张知秋此刻非常怀疑,自己近来是否是因为纵欲过度的缘故而导致霉运当头了。
被李观棋“扫地出门”
就不去说他了,就连规规矩矩地想拿自家的东西来换点小钱,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民民主专政”
。
这次出警来抓张知秋的,竟然是附近地派出所——当被人在脑袋上粗鲁地蒙上黑布袋之后,胖子就只能是借助同样被一起带走的胖妮地眼睛来辨识这个世界了。
大概是自己也觉得自家的牌子不够硬实,这辆警车拉上张知秋之后,却是开始在四处地兜圈子,足足地墨迹了快有一个小时才将胖子弄到了一个小黑屋里。
至于胖妮,则早在四十分钟之前就被扔到派出所门外了,这院子里还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当然,五分钟之后,胖妮的身上就已经被贴上了一张“处罚通知单”
,因为她驻足的这个地方是不允许停车的——这却是可怜了那辆被胖妮盗版贴牌的车了。
当张知秋被摘除脑袋上的黑布袋之后,却是被一盏直射眼睛的射灯晃的只能看到几个模糊地黒影,根本就连男女都是分不清的。
被晃的难受的张知秋干脆闭上了眼睛,让胖妮直接在脑模拟还原了这间审讯室的情形。
从屋内的几个人可以看出,派出所的人对于张知秋地这个案子还是非常地重视的,从胖妮之前所截听到的谈话内容可以知道,派出所的领导们基本都汇聚于此了,他们相信,自己已经住了一条前所未有地大鱼。
现在的问题是,派出所的人没有任何地证据来支撑他们的这次抓捕行为——如果不算那根新鲜的木头的话。
可问题也就是在这里,如果要以盗伐国家林木的罪名来抓张知秋的话,说实话,那是根本轮不到北京的派出所来动手的。
况且,这根木头的来历还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到底是偷的,还是买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一切都还不知道。
但是,派出所的杨所长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做为一个混迹潘家园多年的“老人”
,杨所长一眼便看出了这个案子地“含金量”
。
当这根来历不明的原木被证实确实是一种从未被现过的紫檀木之后,这根原木的价值就已经是身价无限了。
不仅仅是它作为“紫檀木”
本身的价值,还有它这个“新品种”
地附加值——简直就是升值无上限 果然,就在等候增援警察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这根原木的报价就已经是直接飙升到千万级了,这让杨所长颇为有些后悔,直喊应该早些动手了 事实上,杨所长的这个违规地冒险决定,得到了所里大多数领导的支持,因为这个“案子”
如果能在他们手上被搞成“铁案”
的话,这升职、升官什么的便都不在话下了 现在最关键的关键,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排除万难地得到这个年人的口供,只要能够抓住年人事实犯罪的证据,那么这个功劳就稳稳当当地拿到一半了 张知秋听到这里的时候,几乎就要被他们这些草菅人命的家伙给气死:合着这些人根本就是在以“莫须有”
的罪名抓的自己,就连给自己定什么抓捕的罪名,都要等自己“招供”
之后才能确定 我勒个去的 张知秋是打定主意死不开口了 不得不说的是,对张知秋进行审讯的那个警官确实是表现地非常的专业,从他的审讯,张知秋可以隐约的知道,原来自己是被公安部的一个特勤部门给抓获了,而且对方掌握了许多自己也不知道的自己“组织”
的内幕。
如果不是自己就是这个倒霉鬼的话,张知秋一定是会对派出所的这次行动打一百分的:从现可疑人物、到落实作案事实,从布置抓捕、再到从容布局应对兄弟单位和上级的骚扰与质询,杨所长和几名领导们深谙“稳、狠、准、赖”
之精要,一一从容应对,见招拆招。
事实上,如果张知秋不是单人匹马地“作案”
的话,在半个小时下来之后,他也几乎要怀疑,这后来与自己搭伙的胖妮童鞋,是否被警察抓去后,把她三岁时尿床的经历也供出来了。
仅仅通过语言地诱导,张知秋便能感受到自己一个“莫须有”
地同伙的崩溃与背叛。
如果自己真的是有同伙的话,那现在自己肯定就已经是崩溃的一塌糊涂了 真的是很厉害,真的是长见识 这是张知秋这时唯一的想法了。
杨所长他们现在也感到自己很受煎熬:眼前的这个年人绝对是一个惯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审讯,审讯笔录上竟然还是一片空白。
但是,杨所长等人也很振奋:越是难啃的骨头,就越是意味着自己未来那块勋章的“含金量”
,每个人的心,这时都是极其地火热火热…… 要知道,杨所长对于这个“送上门”
来的案件,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之前那一个小时的汽车遛弯,不仅仅只是为了要混淆人犯的时空概念,最重要的是,那辆车里的那种好闻的“空气清新剂”
,可实在是大有讲究的。
事实上,杨所长所用的这种化学制剂,在国内绝对是属于“禁药”
,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有一定几率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弥补地伤害。
但是,这种制剂对于烦人地审讯却是立竿见影的,它能有效地干扰犯人的判断力,并且有效地降低人地意志力。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这种制剂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即便是对最训练有素的特工,它也是会起到作用的——区别只在于影响程度的深浅不同而已。
杨所长手上的这份制剂,是他通过自己的高同学搞到手的,他的这个同学如今却是在国内一家极大的研究所里,而这种试剂,其实是所里研究用的“样品”
,到期之后本应淘汰销毁的。
如今杨所长也已经是感到有些骑虎难下了。
早在杨所长先前还在路上溜车的时候,他在派出所的部下便已打来了电话,称区局的人在找他——杨所长极有先见之明地取下来池,但保留了一部极为私密的私人电话。
杨所长不是担心有人求情——这么大的“案底”
,如果找不到人来求情才是怪事;但他却是担心自己拿不到口供。
想到那个一向都与自己“不对付”
的刘副所长,杨所长一阵阵地头痛:如果这个案子在自己移交之前没有一点儿实质性地突破的话,那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当然,这个“后果严重”
地前提,是有人在追查自己责任的前提下,但杨所长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自己出现了严重地问题,那么这个追查责任的人是一定会有的。
杨所长一咬牙:拼了——不相信这个年人是个没有“故事”
的家伙,哪怕就是让他承认曾经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那也要一定让他吐出点“干货”
来。
否则,倒霉的人可不仅仅只是自己一个。
事实上,张知秋如今被羁押的地方,并非是在派出所内的审讯室里,而是派出所旁边地一幢民宅地下室里。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原本也是为了要躲开那些预料无孔不入地“说情人”
和有可能地上级或兄弟单位地“要人”
要求,但现在却是有些作茧自缚的意思在内了。
如果这个案子拿不下来的话,只凭这一点“非法羁押”
,就有可能被扒去身上的这身警服——这属于可轻可重地“知法犯法”
,要看追责的人怎么来定性了。
但是,这是一个“案底”
最少上亿的大案子呀——光这一株紫檀木的价值,就足以轻松破亿了,如果还有一些其他什么收获的话…… 杨所长心一片火热。
这个世上的成功之道很窄,如果不走些“偏门”
的话,可能一辈子也挤不到前面去。
杨所长不愿做那个平庸之辈。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杨所长从小学就开始所学到的人生格言,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被他奉为自己的人生指南。
想的通透地杨所长亲自动手,给张知秋的手脚腕部都裹上一层厚厚地“导电布”
,这种“导电布”
的唯一作用,就是将激烈地电流分流,最终不会在人的留下被电极灼烧的痕迹。
北京不同于其他所在,公开地刑讯是不能被允许的,这一点,即便是“立功心切”
地杨所长也不敢公然触碰。
但是,只要你的手脚足够干净的话,是没有人会同情一个罪犯的。
如果对方被证明不是罪犯的话,那这种预防措施就更有必要了:一个心存怨怼之人所说的话,通常是不会被第三方所采信的。
最高可达上千伏的高电压,足以让人暂时丧失对身体地掌控而屎尿齐流,但低电流却可以保证受刑人不会就此致命。
当然,对于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而言,这种行为还是极其危险的,受刑人随时有可能突然死亡,且没有任何可规避手段——除非一开始就不使用。
在张知秋被以最高电压通电五分钟而无动于衷之后,疑惑不解地杨所长在亲自仔细检查设备无果之后,半信半疑地将手搭在了张知秋地手腕之上。
杨所长当场晕倒,屎尿齐流。
张知秋之所以对被电击“不敏感”
,是因为他身上有防护罩的缘故,虽然利用率极低,但这种高电压多少对于防护罩也是一种补充,聊胜于无。
也正是因为有防护罩,张知秋对于之前被垫着电话薄用铁锤击打之类的“无伤痕”
刑讯,却是没有任何地应有反应,这才迫使杨所长不得不屡出“绝招”
的。
杨所长昏倒了,整个审讯工作也无法继续下去了,几人简单地商议了一下,决定还是先将杨所长送医急救,回头再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