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永乐大帝(八)(1/2)
第二百二十章永乐大帝 “朱棣不求你如何效忠大明,只要你能心怀故土,不要让我大明子民再为异族所欺凌即可”
永乐大帝不愧是一代枭雄,一句话便已抓住了胖子言辞间唯一地“漏洞”
。
“好,我答应你”
事已至此,张知秋也唯有是一脸庄重地挺身而上了。
现在距明末还早的很,倘若自己真的是能活到那个时候,那还有什么搞不定的 不过,如果说是又这么莫名其妙的穿越到明末呢?
所以说,那就更是要在这个时代做些什么事情,更是一定要探知这个“游戏”
地所有规则——可是,这真的只是一场游戏吗…… 张知秋此时真的是有些迷惘。
如果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的话,那么又是谁在操控这个游戏?
亦或是说,整个人类社会,其实都只不过是一个“宇宙级”
游戏地一部分?
这些问题,也是张知秋近来一直思考最多的。
但即便是身处游戏,也要做一个能掌握自己命运地棋这是胖子最终地思考地“结果”
,虽然看起来实在是有些悲催,但身在局中却又身不由己地感觉,真的是会让人为之而疯狂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这句话,张知秋不知是否正确,但胖子也找不到它不正确地“反证”
——因为所有曾经“不合理”
地“存在”
,现在都已经或正在变得“不存在”
,这反到是证明了这句话地“正确”
。
“既然我仍然‘存在’,那么我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我就可以去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该做的事情。”
这就是张知秋给自己即将开始地所作所为所找到地“法理依据”
了。
张知秋现在开始有些怀疑,随着这张世界地图地交出,自己会不会就再也无法返回那个自己生活了十八年地“现实世界”
呢?
倘若如此,那么自己就要有能保证消除这个“隐患”
、让一切“回归正常”
地能力 本着这个原则,张知秋对朱棣接下来地要加封自己为“靖海王”
的“龙恩”
直接便予以拒绝了,但对张妃要收林仙儿为义女地“美意”
却是乐见其成——林仙儿作为一个明朝“土著”
,她所能引起地历史“涟漪”
应该要比自己轻微地多。
张知秋只对朱棣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今天地事情要绝对保密,且不得见于史书与皇室《起居注》乃至于有任何留存;第二,今日所献地图,只此一份,绝对不能以任何方式进行复制。
朱棣没有任何犹豫地答应了这两个要求,同时,他也“恍悟”
为何自秦之后,在史书上从来就没有“海外仙山”
只言片语记载地缘由了。
之后,张知秋还在朱棣满眼地紧张之色中,对朱棣郑重其事地提出了自己唯一地一个请求:希望能有幸去阅览一下《永乐大典》。
朱棣在一愣之后哈哈大笑,在心中长出一口气地同时同意了胖子的这个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的“请求”
。
在朱棣看来,张知秋地这个要求,其实就是对自己一个赤裸地“拍马屁”
之举;不过,朱棣本人还是因此而对胖子地好感有了大幅地提升,也认定这确实是一个知情识趣地妙人。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其他的“类书”
,也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所谓类书,就是将一类或多类文献资料辑录出来,按照一定的方法,如类、韵、字等进行编排,以方便检索和查询的工具书,类似西方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时编纂的《皇览》;以后历代都有纂辑。
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
《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数约3亿7千万字。
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相比,都要早他们300多年,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还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
;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
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
消失了,“副本”
也只剩下400余册零本,如今分别被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机构收藏。
朱棣是答应了,可张知秋也开始头疼了:这可是一万多本书啊 搜索了一下脑中地资料,据记载,一册完整的《永乐大典》,高50.
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应该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
每册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的,也有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的。
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做了一个简单地算数题后,胖子哭的心思都有了:这就是一页一页地翻,也得用多长时间啊…… “公子,不用发愁,这个问题我可以解决的”
正当张知秋为自己日后在明朝地悲惨生活做提前地“哀悼”
地时候,胖妮却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跳了出来。
“你怎么又叫我‘公子’了?
对我这称呼还是一天三换啊……”
胖子骤闻胖妮说有解决办法,心情大好之下没有问具体的办法,却是兴高采烈地开始调侃起来。
当然,好奇地成分也确实是占一多半比例的。
“我见大家都是这么叫你的,而你又不喜欢我叫你“长官”。”
胖妮小心翼翼地说道。
“我没说过不喜欢啊?”
张知秋奇怪地反虽然他真的是不喜欢。
“我可以检测到你瞬间的情绪变化所带来地体内激素含量水平地波动。”
胖妮简洁地说。
胖子满头地黑线。
解决了困扰自己地最大问题,张知秋婉言谢绝了朱棣要宴请他和林仙儿地盛情,表示来日方长,今日就不再叨扰了。
朱棣本来还欲坚持自己地意见,但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却是沉默下来,片刻之后,朱棣抬头淡然一笑:“既然如此,朕也就不留客了。”
张知秋所没想到的是,正因为他的这句话和这个貌似暧昧地态度,多疑地朱棣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他自己对此地诠释。
今日在场众人中,除了两位尚书、两个太监和那个侍卫统领之外,其余所有地宫女、太监以及侍卫,全部被朱棣派人在张知秋离宫之后斩杀殆尽 在朱棣看来,张知秋当时地许多暗示已经是非常地明显:他那么匆忙离去地唯一理由,就是提示要自己避免夜长梦多;而所谓地“来日方长”
,那就是要看自己今日地行动能否让他满意了 其实,张知秋这么急着回家地原因只有一个,他想回现代去产看一下今日所做之事所带来地影响究竟如何。
这可是一个刻不容缓地事情——张知秋可以从此不来明朝,但倘若要是从此无法回到现代,胖子感到自己肯定是会发疯的。
虽然有可能在这“一会儿”
地时间里,有可能在现代还没有任何地体现;但同样也有可能,在自己交出地图地那一瞬间,整个地现代社会就全部崩溃也未可知啊…… 不过,令张知秋所没想到的是,他这里前脚刚刚进门,后脚郑和就接着上门了,而且他还是来宣旨的:朱棣阜成门内赐宅一座。
这个来颁旨的差使郑和是“抢”
来的,本来这种事情一般是用不到他这内官监太监出马的,但郑和却是另有所想,所有也就主动跟朱棣讨要了这个差使。
阜成门内地这套宅院,原本是元朝一位王爷地府邸,但因损毁严重所以一直也无人居住。
本来朱棣是准备在此次北伐后奖赏有功之臣地,所以提前一年便已经开始令工部进行修缮,在八月才刚刚完工。
不过,因为这次出了张知秋地这么一个意外,老朱也意外地省下来一大笔地开支,而且朝中也被他借此捋下去一批冗官,最可喜的是,不但是那些骄兵悍将们还都提心吊胆地无话可说,就是那些被发配地文官们也无不只是自认倒霉。
毕竟,发生在张府地事件实在是太诡异了,就是这些被处置地官员们,也都只是暗恨那些个连累了自己地“内贼”
,对于朱棣地这些处置方式反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