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鱼露包装问题(2/3)
反正林向辉也住在村子里,再对外说是女儿女婿来了,多对夫妻也不会突兀,毕竟儿子儿媳妇都来做生意了,女儿女婿再过来待几个月也很正常。
最好阿光再找点活干,显得更名正言顺更正常。
大中午的人也不多,他跟丈母娘在店里看一下就行。
只不过没想到,门口的红纸刚贴出去没多久,就有人慕名而来。
现在卖鱼露的是真不多,这东西本来也不是非有不可,还没有酱油的售卖面广,也就只有南方沿海一带会吃。
基本都是海边乡下人家自家做一点,然后亲戚之间分一下,谁家拿一点,这东西做的又费劲,又不值钱,做一点点,还不够费工夫的。
有地方买的话,大多数人也宁愿花钱买。
不过来人也只是看到了门口贴的红纸,过来瞧一下,心里是想买一整缸的,但是又觉得要大缸的押金或者把大缸一起花钱买了,觉得不划算,打算等明天自个带一个过来装。
这也算是一个好兆头。
可惜现在塑料桶都还没普及,不然的话直接用塑料桶运输买卖更方便。
坐在店铺里两小时,零零散散的倒也应付了不少上门询问的,用大缸装真的是一个弊端,东西都还没有容器值钱,一个个问完只说回去拿东西再来装。
要么都是附近的村民,要么是围着市场转的小贩。
啥时候有那种一斤装的塑料包装,那就更方便了,一小包的购买,不过他肯定还得买对应的机器,那就麻烦了,还是先这么卖着。
不过还是卖出去了一缸,说好了,下次拿空缸过来换满缸。
虾仁鱼干倒是卖了不少,上门了几个真的还都是小贩居多,一半都是小贩,都是五十斤的买去。
他跟那些小贩闲聊了几句,人家也都说虾仁跟虾皮比较好卖,鱼干一般,但也还可以。
“看样子鱼露还不好批发啊。”
“数量多的话就不好卖了,数量少的话,周围的人一人拿一个瓶子,打一下没几天一缸就没了。”
林母也皱着眉头说道。
“主要是没东西分装,全靠自带瓶子,让人家一个大缸全部都搬走的话,还不够一口缸的钱。”
“反正先这么卖着吧,能卖多少卖多少。”
叶耀东也撑着下巴在店里边琢磨边等人,只是暂时也想不出辙来,现在都是拿大缸装的。
等林父跟阿光回来后,他才询问他们。
“已经让左邻右舍帮忙询问打听一下了,有消息了我再打电话回去告诉你们。”
“行,那我们先走了,店里叫你给你看。”
林父也顺带将刚刚算完账的钱一起交给他,让他一块带回去。
他也跟林父说了一下刚刚那一小会的售卖情况,让以后过来批发的小贩都按这样来,空缸换满缸,以后不卖的话,空缸也是可以过来兑押金。
林父点头应下了。
店铺里也没他什么事,叶耀东拿着钱就打算去部队里送两缸鱼露,然后再打道回府。
不过走之前,他又从仓库搬了一缸鱼露上拖拉机。
谜一样的操作,让其他两人都疑惑了,这搬上搬下的是弄啥?
“等会去部队送完货,经过县城时,顺带给陈局长也搬一缸送过去。”
“你这一缸可以让他吃一辈子了。”
“谁家还没有点亲朋好友了?
分一下也没多少,前段时间刚拿的鱼干,估计人家也不缺,正好新鲜出炉的鱼露搬一缸过去。”
“还是你比较会攀关系,送东西都送的这么到位,没落下任何一样。”
“一般吧,努力维系一下,说不定以后还有什么事求上门。”
叶耀东晃荡晃荡的将拖拉机开到部队,送了两缸鱼露,没想到又接了一单两千斤的蛤蟆鱼干。
只得趁着拖拉机在市里,又回到市场里面,再拉个两千斤送到部队。
等启程回去的时候,已经三点了,太阳都已经躲进了厚重的云层了。
叶耀东也紧赶慢赶,在五点天刚擦黑的时候,赶到了县城,给陈局长搬了一缸鱼露,同时也又受了他老婆的热情款待。
礼多人不怪,送的都是无伤大雅的土特产,又不要求回报,只当正常的走动,关键是量又大,也方便他们随意送一点他人,还没有顾虑。
“你又捣鼓出这玩意了?
还一送一大缸,是不是又准备卖这个鱼露啊?”
“是啊,局长高见,大船拖到的一些小杂鱼太多了,扔了也浪费,回来的时候顺带就一起带回来了。
然后我就让我娘做成鱼露了,送了一些去市里的,同时也给你送了一缸,吃不完你们就送一些给亲戚朋友,这玩意儿我家现在多。”
“你还挺会折腾的,什么东西到了你手里都能变废为宝。”
“唉,没钱嘛,就只能折腾折腾,看看能不能变得有钱一点,不折腾的话在那里等着,只能一直都没钱,天上总不会掉钱下来。”
“年轻人多琢磨点挣钱的路子也没错,更何况都是一些你们海边村子的土特产拿来变废为宝,挺好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宝,反正放着慢慢卖吧。”
“你这鱼露咋卖的?”
他好奇的问道。
“零售一斤一毛五,批发一整缸起一毛一斤。”
“那不也便宜的很吗?
我看你这大缸都比东西贵。”
“是啊,反正跟酱油醋都一个价,能卖多少卖多少,大缸比东西贵那也没办法,总得有一个装的容器。
反正家家户户都是自带瓶子去打,打完之后我们大缸还能回收,继续装运。
就是批发走量不好卖了,容器比液体贵,而且大缸易碎。”
“其实也差不多,不然只能去一些机械厂问一下有没有分装的机器,现在不是有很多塑料的包装?
像那些方便面都是塑料袋包装,问一下看看能不能装这些液体,那一包一包就方便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要是能袋装的话,那不是又省时运送又方便,大家买卖也方便,不需要再带着瓶瓶罐罐过去装。”
陈局长坐直了身体认真的道:“是啊,这倒是可以啊,不然这种的话也易碎,路上碰撞坏了,那损失也不小。”
“先这么卖着,等什么时候有去省里的话,再看看有没有袋装的封装机,贵不贵。”
或者回去问一下林集上?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在家,前两天说跟出去瞧一瞧,也不知道啥时候回来。
“我也给你留意一下看看,一些战友倒是也有转业到机械厂。”
叶耀东欣喜,高兴的应下,“那就多谢您了,要是麻烦就算了,我再琢磨琢磨,反正用大缸慢慢买个几年也没事。”
“没事,这也就是随便问一嘴。”
不管管不管用,叶耀东还是很乐意领导的态度,愿意主动帮忙,说明对他感官不差。
反正他是知道好像要不了多久就有醋袋,酱油袋包装,就是他不知道是哪一年,只记得九零年代是有的,现在没有普及,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封装机出来。
想想也是麻烦死,做一样东西就会带出来一系列的相对应的难题。
偏偏他又什么都不懂,还是打鱼最省事。
外头的天已经黑了下来,叶耀东也不敢多逗留,说的差不多就直接走了,他还得去造船厂。
反正天已经黑了,也不怕再晚一点。
第一次带王光亮跟阿光两人上领导家,两人都紧张的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放,全程都闷不吭声,拘束的坐在那里,就是听着他聊。
走了后才手脚放松了,心神也放松了。
“东哥你太厉害了,我太崇拜你了,能认识你可真是太好了…”
“闭嘴!
赶时间赶紧上车,先去造船厂逛一圈,就赶紧回去了。”
“哎,我回去再跟那些人吹嘘一下,原来城里的楼房是长这样,传说中的沙发是那么软,那么舒服…”
王光亮全程都在那里巴拉巴拉的讲,整个人显得异常的亢奋。
叶耀东全程小心的放慢速度开车去造船厂。
造船厂反正二十四小时轮班,这个时间过去也是亮着灯的。
了解了一下,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就能下水,让他回去也可以顺势看个日子后,他才又满意的紧赶慢赶的赶紧回去。
半个月左右下水,那也很快了,正正好年前交船,风光的开着新船回去。
叶耀东回去时,他爹正在里头巡视,作坊一排墙角堆满了一大批蛤蟆鱼,周围空地上还有不少的凳子,那些阿姨们估计都才刚干完活回去。
他拖拉机刚开到作坊门口,他爹就已经从作坊里头小跑的跑过来,并且跟在他行驶的拖拉机身旁跑动。
等他停好拖拉机,才噼里啪啦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