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82贰师将军(1/2)

却说汉武帝自幼喜欢音乐与歌舞,当时李氏的兄长李延年犯了宫刑在宫中养狗,因为擅长歌舞而备受汉武帝赏识。

在一次宴会之上,李延年陪着汉武帝跳舞,随口吟唱了一首迷倒万人的歌曲: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武帝平日看过的妇女不下千万,寻常粉黛都视同粪土,便纵有几分颜色,也因日常见惯看不上眼。

此时卫后年老,王夫人早死,心中也想访求绝色佳人,无奈并未遇见。

今闻延年歌词触动心事,不禁叹息说道:“世间岂有此种佳人?”

平阳公主知得延年歌中有意,遂趁势说道:“延年有妹色艺双绝,不敢自荐,故借歌词见意。”

武帝听了心中高兴,立命召之入宫。

少顷延年引妹入见。

武帝详细观看,只见她体态轻盈貌若天仙,肌肤洁白如玉,端的是天生尤物与众不同。

汉武帝使之歌舞,也甚精工,当下同入阳台畅施雨露,仗着几番化育种下胚胎,十月满足生男刘髆,后来封为昌邑王。

武帝自得李夫人,甚遂心愿。

一班宫人见李夫人常侍武帝,无不艳羡嫉妒。

李延年被施以宫刑入宫为奴,不但不记恨皇帝,还想方设法将如花似玉的妹妹奉上,实在让人唏嘘。

一日武帝到李夫人宫中,偶觉头痒,向李夫人取玉簪搔头。

此事传到后宫,人人想学李夫人得宠,搔头皆用玉簪,一时玉价加倍。

谁知彩云易散,好月难圆,李夫人入宫仅有数年,也与王夫人相同:子尚冲龄母已病危。

武帝遍召名医诊治无效,渐渐的容销骨瘦,将致不起。

汉武帝一向把李夫人当做心头肉,看着夫人被病痛折磨,心里非常难受,经常跑去探望她,可是李夫人却每次都找理由推脱。

眼看着自己的女人就要消逝,皇帝再也不顾众人推脱,直接闯进了李夫人的房里。

尽管如此,李夫人依然没有让皇帝见到她的面容,而是用被子紧紧地捂住自己,一个劲地让皇帝宽待自己的家人。

李夫人越是不让皇帝看到自己的真容,皇帝就更想看到她。

为了引诱她和自己相见,汉武帝不惜用她家人的前途来诱惑她,可惜她依旧不为所动。

皇帝动了火气,直接甩手而去。

皇帝离开以后,一直陪同在夫人身边的姐姐问她为何不见皇帝?

她淡定地回答姐姐说,自己是依靠美色才让皇帝宠爱的,如今容颜憔悴,皇帝看到后只会厌恶,只有让他觉得遗憾才会关照家人。

李夫人没过多少日子就去世了,汉武帝伤心欲绝,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对昌邑王更是钟爱有加。

方士李少翁知道汉武帝日夜思恋李夫人,便说他能把夫人请回来与皇上相会。

汉武帝十分高兴,便让李少翁入宫施行法术, 李少翁要了李夫人生前的衣服,准备净室,中间挂着薄纱幕,幕里点着蜡烛,果然通过灯光的照映,李夫人的影子投在薄纱幕上,只见她侧着身子慢慢地走过来,一下子就在纱幕上消失了。

汉武帝看到李夫人的影子,更加相思悲感起来,还写了一首诗:“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李少翁因为在纱幕上再现李夫人的形象,被汉武帝封为文成将军。

俗话说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武帝思恋李夫人,一日梦见李夫人冉冉至前,手携一物赠与武帝,口中说道:“此乃蘅芜之香。”

武帝接过,正欲开言动问,忽然惊醒,回忆梦境,历历如在目前。

又闻得一股香气芬芳扑鼻。

记起李夫人梦中所赠之香,到处摸索,却并不见。

但只是枕席衣襟沾染香气,经月不歇,因此改卧室为遗芳梦室。

武帝自得梦后怀思转切,又想到李夫人病中嘱托之言,遂拜其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还有个弟弟名叫李广利,可是按照汉朝的祖制,无功不封侯,武帝欲使他立功以便封赏,恰好这时候来了机会。

原来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的往来。

当时西域有数十小国,受匈奴的奴役,不堪其苦。

张骞通西域后,他们才知道东方有一个汉帝国,不仅疆土广大,国家强盛,而且有高度的文化,十分富裕,便纷纷到汉朝来朝拜,进贡方物,推尊汉朝,自愿依附,以摆脱匈奴的役使。

汉武帝也有意向他们展示国威,对来朝拜的使者隆重接待,酒池肉林,筵宴丰盛,还赏赐许多金银绸缎,并让他们参观各个仓库的丰富的积蓄,长安街市的繁华,观看精彩的角抵百戏。

使者们都为大汉国力的强大,财富之丰裕,文化之异彩而惊骇奇异,感叹叫绝。

由此来朝的国家更多,使者往来,不绝于道。

其中有个大宛国,有人口三十万,军队六万,自认为距离大汉帝国很远,中间又隔着一个广大的沙漠,其间草木不生,河流绝少,渺无人烟,行旅尚且困难,大军更无法通过,所以独不派使者朝汉。

而出使大宛的使者却又回来报告说:“大宛有好马,大宛王毋寡把它们藏在贰师城,不肯献给汉使。”

再圣明的帝王都有声色犬马之好,周穆王有八骏,唐太宗有六骏。

汉武帝也最喜欢马。

于是铸金为马,并加千金,使壮士车令等齐往大宛,愿易贰师城宝马。

车令等奉命到了大宛,传达武帝之言,宛王与其大臣会议此事。

原来大宛与汉交通有年,多有中国之物,见了金马并不稀罕,于是彼此议道:“汉离我国甚远,中经盐水,若绕道北行,则有匈奴为寇;南行又乏水草,且无人居,往往绝食。

汉使每来一行数百人,常因饥饿死者过半,大兵岂能到此?

况贰师马乃我国宝马,不可轻易与人。”

遂辞绝使者。

使者见事不成空自往来,不由大怒。

当着宛国大臣的面将金马椎成碎屑,携之而去。

大宛国觉得汉使砸烂金马是对大宛的侮辱,于是就让东边的郁成王半路拦截汉使,并且抢了汉使的财物杀害了汉使。

有几个从人幸得脱逃,回国报知武帝。

武帝大怒,便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教他往贰师城取马。

李广利率领将士出玉门,经盐泽,沿途统是沙碛,共长一千三百里,草木不生,水又咸苦不可饮。

且四望漫漫,并无一定道路,汉兵忍不住饥渴,往往倒毙,及抵郁成,李广利点检人马只余数千,且都疲乏饥饿面无人色。

郁成王闻信闭城拒守。

李广利挥兵攻城,城中出兵迎击。

汉兵虽拚死力斗,究竟食少势孤不能取胜,又折伤了一半人马。

李广利乘夜悄悄退去,又经过许多跋涉方到敦煌。

往来行了二年,生还之人不过十之一二。

李广利使人上书武帝,备言路远乏食,兵士不苦战斗但苦饥饿,现在人少不足破宛,请暂罢兵,俟添发军队再行前往。

武帝征宛满拟指日成功,谁知李广利反请罢休,不由动起怒来,于是遣使遮住玉门关,传谕李广利如有一人敢入此关,立即斩首!

李广利奉到此谕,没奈何留驻敦煌静待后命。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起改变李广利家族势力的大事情,当时李广利的兄弟李季“奸”

乱后宫,被汉武帝下令族灭。

李广利因为正在攻打大宛未归,没有受到李季牵连。

汉武帝决计向宛添兵,大赦罪犯,尽发各地恶少年悉数当兵,佐以沿边马队,共得骑卒六万,步卒七万,备足饷械,接济贰师将军。

又发天下七科谪戍使他运粮。

并派出都尉两员,一号执马,一号驱马,待攻破大宛便好牵马归来。

李广利既得大兵当然再往,经过郁成城时本拟一击泄恨,但恐宛人日久备厚,不如直攻宛都,乃绕出郁成进薄宛都贵山城。

宛人不知掘井,城中并无井水,皆由城外作沟引取流水入城。

李广利既到城下,便将水源决向它流。

城中绝了水源,人心已觉惊惶。

汉兵又围攻四十余日,竟将外城攻破,并擒得宛国勇将煎靡。

宛人失去外城,越觉焦急,于是诸贵官相与私谋道:“汉朝之所以来攻打大宛,是因为我们的国王毋寡隐藏了好马而杀害了汉朝使者。

如果杀掉国王毋寡并拿出好马,汉军之围当可解脱;万一汉将不从,我等再背城一战,死亦未迟。”

大众都赞成,于是攻杀宛王毋寡,枭取首级使人持至汉营,面见李广利道:“宛人未敢轻汉,咎在宛王一人,今已奉献王首,请将军勿再攻城。

宛人当尽出良马任令择取,且愿供给军粮。

如将军不肯允许,宛人将尽杀良马与决死战!”

李广利立聚诸将议道:“听说宛城中新获汉人,已知穿井之法,城中不患无水,且蓄积粮食甚多。

我兵此来已取得毋寡首级,不如趁此讲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