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77霍去病一战封候(2/2)

这数语颇见忠勇,为他人所未及。

武帝益加宠爱, 不过霍去病自小便为侍中,生性骄贵,不知艰苦,当出军之际,武帝常命太官为之备办食物,装载大车数十辆。

及至回兵所余尚多,往往弃却,而士卒不免饥饿。

在塞外时,战士缺乏粮食,而霍去病却在军营中蹴鞠。

而卫青行军,必俟大众皆得饮食,自己方敢进食;大众皆得安居,自己方敢休息。

临阵身先士卒,班师身居卒后,所得赏赐常常分给部下。

故就将略而论,去病远逊卫青;不过得有天幸,未尝失败而已。

霍去病本霍仲孺之子,霍仲孺乃平阳人,少为县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中供差,因与卫后之姊卫少儿私通,遂生霍去病。

卫少儿又别嫁陈掌,霍仲孺只好自回平阳原籍,又别娶妇,生有一子名为霍光。

彼此音信断绝不相往来。

去病自小依母生长,不知生父是何人,等到年壮才向母亲追问,方识其父名字、住址,又未知生死存亡。

其时霍去病正为侍中,未及寻访,这次得拜骠骑将军,领兵往击匈奴,路过河东。

河东太守闻信远出迎接,身负弩矢在前引导。

去病到了平阳馆舍,查知其父尚在,立即遣吏驾车往迎。

霍仲孺年老家居,闻信惊喜异常,即同吏人乘车到了馆舍门前。

霍仲孺下车入内,早有人报知霍去病,霍去病慌忙跪在地上说道:“去病不知道您是父亲,有失奉养。”

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父子二人初次相见,各致殷勤。

去病因为行军有期,不得久留,小住数日,取出私财为其父大买田宅奴婢,然后辞别而去。

及战胜匈奴班师回到平阳,又与仲孺相见,临行携带其弟霍光同往长安。

霍光此时年已十余岁,以霍去病之力得为郎官。

当日卫氏极盛,一门五候,富贵震动天下。

时人为之歌道: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不过妇人得宠全靠姿色,一到中年色衰爱弛。

卫皇后生了三女一男,渐渐改变娇容,满头乌发也脱落过半。

武帝目为老妪,未免讨厌,另去宠爱了一位王夫人。

这王夫人出身赵地色艺动人,上有老母,并无兄弟,家中甚贫,自从入选宫中见幸武帝,也产下一男,取名为闳,武帝渐将卫后宠爱移到王夫人身上。

卫青处此时代,正当持盈戒满。

谁知他生性朴实,仍然洋洋如常毫无打算。

旁观之人却替他担忧,忍不住上前献计。

此人姓宁名乘,乃齐地人。

时当冬月,宁乘衣履不全,常在雪中来往,行人见了各皆失笑。

原来宁乘所穿之鞋全然脱底,自上面看时还像鞋样,其实底下乃是双足着地而走。

一日卫青伐胡回京,入宫见帝,武帝赐金千斤。

卫青谢赏,出得宫门上车,从人扛着金子在后相随。

宁乘急忙赶到卫青车前拦路拜谒,口中说道:“有事奉陈。”

卫青急命停车。

宁乘行近车旁对卫青说道:“大将军身食万户,三子封侯,可谓位极人臣一时无两。

但物极必反高且益危,大将军亦曾计及否?”

卫青被他提醒,便皱眉道:“我平时也曾虑及,君将何以教我?”

宁乘又道:“大将军得此尊荣,并非全靠战功,皆因皇后之故。

今王夫人得幸主上,其外家并未富贵,愿将军以所得赐金分半赠与王夫人之母,主上闻之必然心喜。”

卫青听了谢道:“幸蒙先生赐教,谨当遵命。”

卫青回到家中,即依宁乘之言,遣人持五百金送与王夫人之母。

王夫人之母既得卫青赠金,自然告知王夫人,王夫人转告武帝。

武帝道:“大将军是个粗人,不知道这么做,此必有人教之。”

遂召卫青问是何人计策,卫青答道:“宁乘谓王夫人之母尚无封赏,未免缺用,故臣特送五百金给她,余无他意。”

武帝道:“宁乘何在?”

卫青答称现在府中。

武帝立即召见,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宁乘谢恩佩印出都,居然高车驷马莅任去了,片语得官真正容易。

却说匈奴被卫青、霍去病连年攻击,死伤甚多。

匈奴伊稚斜单于因此发怒,力谋复仇。

过了一年,又分兵两路大举入寇。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