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霸王别姬(2/2)
汉兵追到将山围住。
项王对部下道:“诸君看我斩其一将。”
遂命二十八骑分为四队直驰下山,约定同到山的东边聚齐。
于是项王大吼一声,二十八骑也一齐大呼,纵马驰下。
汉兵素畏项王,今见楚军四面驰下,也不知项王所在,尽皆退避,裂开一条道路让楚军杀出。
项王趁势斩了一员汉将,突出围外。
汉将杨喜见项王走脱策马追赶。
项王正行之间,闻得后面鸾铃声响,项王知道后面有人来追,急回过头来大喝一声。
杨喜只顾向前追赶,不提防被项王一喝,直如迅雷震耳魂飞魄散,坐下战马也受大惊,一直倒退有数里之远!
项王到得山的东面,项王斩了汉军一员都尉,杀兵士数十人,点算二十八骑仅失两骑。
项王对部下说:“吾言何如?”
部下答道:“大王之言果验!”
后人因名其山为“四溃山”
。
项王遂引部下到了乌江之旁。
恰遇乌江亭长撑船泊在岸边。
见项王到来,便迎住说道:“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也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今恐为汉王所得,又不忍杀之,公可牵去渡江,见此马即如见我也,此亦不相忘之意。”
遂命小卒牵马渡江。
那马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肯上船,霸王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语。
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亭长方欲撑船渡江,那马长嘶数声,接着望江心一跃不知所往。
众人大惊,亭长痴呆半晌面如土色,只好放舟而去。
霸王见乌骓马投江而死,叹惜不已。
复与众军士步行,项王奋勇厮杀,汉兵遇着便死。
此阵连杀汉兵数百人,项王亦身受十余处伤。
自知力竭,便欲寻个自尽。
却望见汉军司马吕马童,于是说道:“你不是我的故友吗?
我听说汉王悬出赏格,得我头者赐千金,邑万户。
因为你是我故友,我就卖个人情给你罢。”
说罢拔剑自刎而死。
王翳骤马取了项王首级。
汉兵一拥上前,各想分取项王尸身邀得重赏。
彼此争夺,又自相杀死数十人。
项王肢体竟被分为四段。
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段,齐向汉王报功。
汉王起身看项王头,面目如生,汉王泣曰:“我与王曾拜为兄弟,因图取天下与王有隙。
然大王虽虏太公、吕后,恩养三年不曾侵犯,此丈夫所为,吾不及也!
不意王今死矣,吾甚惜之!”
左右闻之皆泣下。
项王已死,楚地已定。
遂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乌江立庙,命有司四时享祭。
后人有事叹曰: 争帝图王势已倾, 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 耻向东吴再起兵。
不修仁政枉谈兵, 天道如何尚力争?
隔岸故乡归不得, 十年空负拔山名。
虞姬之别,乌江之刎,最为项氏惨史,经著书人依次写来,尤觉情节苍凉,令人悲咽。
且虞姬守贞,强于吕后之秽;项羽自刎,胜过韩信被诛。
美人英雄名播千秋,其足以自慰平生矣!
却说垓下楚军闻项王已死,季布、钟离昧二人易服逃去,余人皆来投降。
内有楚将丁公,以前在彭城时曾经放走汉王,遂到汉营求见。
谁知汉王一见丁公,即令左右将他捆绑,丁鲍哭语道:“陛下不记得彭城故事么?”
高祖拍案怒叱道:“我正是为了此事才将你加罪,彼时你为楚将,奈何要把我放走?”
丁鲍见他恩将仇报,也就不复多言闭目就死。
高祖令卫士将他牵出殿门徇示军中,且使人传谕道:“丁公为臣不忠,以致项王失了天下。”
传谕既遍,即命将丁公斩首示众。
可怜丁鲍因为不忍心杀他,最后却落得身首两分。
高祖且道:“朕斩丁鲍,以免后世效尤!”
却说项伯离楚营投奔张良,张良引他来见汉王。
汉王道:“项公累有大功又是至亲,我正欲寻访他呢。”
于是封项伯为射阳侯,赐姓刘氏。
项伯谢恩。
同是投降,丁鲍与项伯却是两样。
汉王既斩丁公,其余降将一律授以官职,命人安抚楚地各城。
各城守将尽皆归服,只有鲁城坚守不下。
汉王自引大军围之,欲待屠城,忽闻城中有弦歌读书之声,因转念道:“鲁乃礼义之国,或者不知项王果死,因此尽忠坚守?”
遂令人持项王首级与城上之人观看,城上认得是项王之头,于是开城迎降。
汉王遂命收拾项王尸身,用鲁公之礼葬于谷城。
汉王亲自设祭,祭文无非说是前同兄弟,本非仇雠,拘太公不杀,虏吕后不犯,三年留养尤见盛情,死后有知应视此觞等语。
汉王不禁悲泣潸然泪下,哭罢尽哀而去。
所有项氏支属一概不诛,项伯等四人有功于汉,皆封为列侯,赐姓刘氏。
不过刘邦与项伯许婚一节,史书中未曾提及,想是由汉王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