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04昆阳大战(1/2)

刘秀与道士来到棘阳,哥哥这时也到了。

新市兵和平林兵的两个首领对二人说道:“甄阜和梁邱赐有十万兵马,叫我们怎么抵挡呢?

还不如扔了棘阳,暂时退了吧!”

刘演听说后十分焦急。

这时候忽然进来了一个人说道:“下江兵已经到了宜秋,我们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刘演哥儿俩一看,原来是李通。

刘秀挺高兴地说:“这就好了!

你怎么到了这儿?”

李通说:“我从家里逃出来后四面奔波,听说你们在这儿很为难,我才赶了来。

刚巧下江兵到了宜秋,下江兵的首领王常挺了不起,你们去请他帮助,他肯定会出力的。”

刘演即与刘秀、李通诸人同赴下江军营求救。

兵士据情入报。

王常出来接见。

刘演即对王常细说合兵攻莽之利。

王常听罢十分佩服,愿意出兵相助。

刘演即与王常交结,然后带着诸人告辞。

刘演去后,王常即将刘演所说的合兵之计告知成丹、张卬诸将。

诸将不愿依从,王常细劝道:“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今刘氏复兴,诚思出为所用,辅成大功。

若只是负强恃勇,虽得天下必然复失。

试看秦皇、项羽何等势力,只因自恃强大遂至灭亡,何况我等布衣之人。

今南阳诸将举族起兵,观来人深谋远虑有王公之才。

我军与之合并必成大功。”

诸将被说得口服心服,五体投地,于是都随同王常与刘演合并。

刘演大喜,令军中大排筵宴与诸将士痛饮。

汉兵得新军来助,个个心胆皆壮勇气十倍。

刘演将各兵分为六部后,即下令休息三日预备出战。

十二月晦日夜里,刘演命各营偃旗息鼓袭取蓝乡辎重。

诸军到蓝乡时天尚未明,众军一齐杀入,蓝乡守兵因无防备都被杀败。

阜、赐二将所藏辎重尽为汉兵所得。

过了一月,刘演约同下江兵进攻阜、赐二将,二将急命兵士备战。

及汉营各兵到来,两边接住厮杀。

汉兵与下江兵并力死战,只杀得阜、赐各兵人仰马翻,死去二万余人,阜、赐二将也被杀死。

起义军以一当十愈战愈勇,斩首3000具。

义军乘胜追击,将宛城团团包围。

几个月后,刘演的兵马终于把宛城打下。

汉军将士恨透了宛城的将军岑彭,说他死守几个月,害得汉军吃了许多苦头。

他们要求刘演把岑彭砍了。

刘演对他们说:“岑彭是镇守宛城的将军,他能够尽心守城是他的长处,像他这样的将军应当受到尊敬。

我想请求皇上封他的官爵,这样才能鼓励别人来归附咱们。”

刘演把这个意思向刘玄说明,刘玄就封岑彭为归义侯,把他拨在刘演部下。

刘演自称柱天大将军,从此威名远扬。

王莽知道刘演的名字与事迹后,公开悬赏:凡杀死刘演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

同时还下令长安的官署及天下乡亭的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演的图像,每天令士卒射之,以发泄他的仇恨。

绿林军在连续取得对官军的胜利后,队伍发展到10万多人。

为了便于对整个义军的统一领导,增强对广大百姓的号召力,在更大规模上推进对王莽政权的斗争,起义军领袖们认为应该拥立一位刘氏宗室为皇帝。

当时起义军中的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其中以刘演与刘玄为代表。

起义军将领们在立何人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南阳豪杰与王常等希望拥立刘演,因为在几次战斗中刘演已经展示了超人的谋略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但绿林军的其他将领则属意于刘玄。

他们对刘演的威名有点害怕,担心他一旦被立为皇帝就不易左右;而刘玄性格怯弱,立他为皇帝较易控制。

王匡、王凤、张卬等人将刘演从前线召回,要他在刘玄为帝的问题上表态。

刘演对众人说道:“诸将军欲立宗室足见厚意。

但目下赤眉聚众数十万在青、徐起事,若听说我处立宗室为帝,恐赤眉也依样仿行,将来两帝不并立,宗室势必自相攻打,为今之计不如权立刘玄为王,且看他日赤眉有无举立。

如有所立且其人果贤,我等可以率众往从;如无所立再称帝号也不为晚。”

众人一听都点头称善,偏下江将官张卬不以为然,他拔起佩剑在地上一击说道:“今日之事早经大众议决,不得再有更改;若反复多疑何以成功。”

众人又被张卬说得心动,皆依张卬之言。

刘演也不便再反对。

到了二月朔日,众人便在淯水之上筑起一坛举行皇帝即位仪式。

刘玄字圣人,乃刘演族兄。

刘玄朝南坐着,见许多将帅向他朝拜,他既害臊又害怕,脑门上的汗擦去一阵又是一阵,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于是改元为“更始”

,大赦天下,尊族里的伯父刘良为“国三老”

,拜王匡、王凤为“上公”

,朱鲔为“大司马”

,刘演为“大司徒”

,陈牧为“大司空”

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其余将士也各有职位。

打这时起,绿林起义军称为汉军,大权掌握在新市、平林将士们手里。

南阳的刘家军很是失望,他们暗暗在心里另作打算。

却说王寻和王邑的大军还没到昆阳,严尤和陈茂的军队就跟他们会合在一起,声势更大了。

汉军将士站在北门的城门楼子上往远处一望,只见没完没了的全是王莽的军队。

他们害怕了,有的甚至准备散伙。

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

刘秀接着又说:“诸公若听我言,未必有败无成,今日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势难出战,幸亏城坚濠阔尚可相持。

但外无救兵内乏粮草,最多也不过坚守旬余。

眼下只有派数人至郾城与定陵两县招集守兵,背城一战方可解围。

究竟谁守谁出还请诸公自认。”

王凤见敌已凭城不敢轻出,乃高声答应道:“我愿居守!”

刘秀再问何人敢出,好多时不闻声响,于是毅然直任道:“诸公既然都愿意守城,由秀自往。”

言毕又有一将道:“我亦愿往!”

刘秀见是李轶,便邀与同行,留王凤、王常居守,自率壮士十人,束装停当待夜乃发,还有将军宗佻见刘秀义勇可嘉,也愿从行。

共计十三人,乘着天昏月黑潜开南门,跨马衔枚向南疾走。

莽军初临城下,统在城北驻扎,休息一宵,约定诘旦攻城,未尝顾及城南,刘秀等十三骑竟得驰脱。

到了翌晨,王邑纵兵围攻昆阳,严尤向王邑献议道;“昆阳虽小,城郭甚坚,今刘玄盗窃尊号乃在宛城,我军不若乘锐趋宛,彼必骇走,宛城得胜,哪怕昆阳不服哩!”

王邑摇头道:“我前为虎牙将军围攻翟义,一时不得生擒便遭诘责,今统兵百万,遇城不拔如何示威?

我当先屠此城喋血再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