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给机会不中用(2/2)
“……说是为咸宁侯的父亲看看腿疾。”
“朕倒不知道,吐蕃佛法还有这等神效,可令残疾的腿重新站起来。”
朱厚熜看着两人,“那就先去暗查!
若要商业部协查,朕会交待一下才伯。”
黄佐兼领着商业部事,本就是要让他在吏治方面的心得帮助大明商业体系建立更清廉一点的习惯。
朱厚熜沉着脸,又说了一句:“黄锦,让郭勋明天一早到朕面前来!”
…… 由于昔年“小球儿”
和他一起并肩“重振勋臣荣光”
的情谊,郭勋和仇鸾的关系一贯不错。
如今郭勋已经六十多,他儿子郭守乾不是个能战敢战的料。
郭勋在军伍之中威望不错,也提携了不少人。
而仇鸾,就是他最近“提携”
的人。
之前荐了他去云南,这一回又力主西南方向以沐绍勋为主、仇鸾为辅,军力调动方面主张了不少他想提携的人去西南立功。
毕竟前些年就在外滇大胜了一次,在郭勋看来,外滇的功劳相当好立。
昨夜得到宫里的传话,郭勋一大早就到了乾清宫报到。
朱厚熜睡了一觉起来,表面上已经波澜不惊。
在已经议定的方略里,等到东边搞定、从朝鲜和日本能有大量战利补充后,就将进入以吐蕃为饵、围点打援的阶段。
在此之前,先把当年遗留下来的木邦解决了,从吐蕃东南面完成一种合围压力,自然是必要的准备。
这件小事,除了云南一个方面,其他都不会先着力。
所以仇鸾这个点关系不小:总不能去拖沐绍勋的后腿吧?
郭勋还不知道皇帝召见他是为了什么,朱厚熜等他行了礼,让他起来坐下。
“黔国公入京参与过军务会议了,朕对西南方向的安排还是有些不放心。
那里地势险恶,转运不易。
最重要的是,咸宁侯初到云南,对当地不算熟悉。
先前阳武侯在台湾,麾下就有贪功冒进以致损兵折将的。
咸宁侯会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郭勋立刻说道:“这么多年,他没有上战场的机会,陛下有这个担忧实属应当。
然而陛下明鉴,仇鸾在京营练兵多年,多少将官他都很熟悉。
西南大战,也无需他冲锋在前。
熟悉麾下调遣到云南的神机营将官,能够如臂使指,这更加重要。
况且,还有黔国公为主帅,陛下不必过于忧虑。”
“黔国公和他之间的关系呢?”
朱厚熜又问,“越王去云南后,黔国公为避嫌,暂时不再管云南军务。
仇鸾去了云南,这一年多有没有和云南边军闹出什么问题?”
这属于地方上的具体小事了,皇帝之前不知道也很正常。
郭勋则说道:“咸宁侯年轻一些,到了云南,与原本一些参将、游击之间自有一个互相熟悉的过程。
虽有一些小问题,但不算什么。
至于黔国公……咸宁侯转任云南本就是让朝堂不致于担心云南拥兵自重,他与黔国公也是谨慎来往。
去年到了云南后,也只是因军务,请黔国公出面协调了四回。”
“协调?
四回?
具体是什么事?”
“……云南边情不同,不纯粹是总兵麾下营兵。
土司兵和营兵之间,军备、粮饷等事,仇鸾有些处置不当之处。
具体情况,臣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倒不算太清楚。”
朱厚熜看着他,凝视了片刻之后才问:“可惜黔国公参加完会议已经启程回云南了。
他在京城的时候,没有私下里和你们这些五府重臣及夏总参等人说过什么?”
“陛下,黔国公世镇西南,岂会妄言生事?
至于那些事,确实是小事。
新官到任,大计当前,想必咸宁侯也只是为了立立威。”
“你族里一个侄女,做了仇鸾妾室?”
郭勋再怎么愚钝,毕竟已经在朝堂上被“锤炼”
了这么多年。
现在听到这里,哪里不知道皇帝对仇鸾有了新看法。
他赶紧离座,弯腰说道:“有这回事,不过那是臣远房堂弟的女儿。
当时他们议这件事时,臣还在漠北伴陛下北征。”
朱厚熜见他站了起来,这才平静地看着他:“是你力荐的人,你不要推说在中军都督府就不关心。
你们两大家结了亲,朕也不在乎。
但是朕的大计,你是清楚了。
若是误了事,你可就不好推脱了。
朕再点你一句,好好过问一下。
你若私下里探问到了什么,就报到朕这里来。”
郭勋心惊胆颤:“陛下,难道仇鸾出了什么事?”
“朕还在查。”
已经开始查了,那还不能说明什么?
郭勋顿时说道:“这一次调去云南的,许多人臣都能问一问。”
“这一次调去云南的,都是奔着要立功去的。”
朱厚熜看着他,“你要问的,是黔国公。
有些话他不好主动说,但若是为了大计,你奉朕的旨意亲自去信问了,他自然会答。
他只怕也以为朝廷准备充足,纵然略有掣肘也无损大计。
但是,不能有不稳定因素!
西南的动作还要有一两年的准备,别准备着准备着,事情就要黄了!”
“臣领旨!”
郭勋知道了,仇鸾必定是有大问题了,以至于可能会让西南的大方略出现变故。
他心里把仇鸾骂了个狗血淋头,赶紧告退回去了解仇鸾究竟干了什么事。
其实仇鸾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真干什么,不过,他并不坚定的求战立功之心,就注定了他在这个时刻不能处于西南方略中的关键位置上。
此刻,仇鸾的弟弟仇凤正在府中对着一个蕃僧傲慢地说道:“你若信我,今年便把你们用来制经幡的丝绸生意全交给我。
如此一来,我才教你个法子,怎么在陛下面前解吐蕃一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