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68章 这一代年轻人太可怕了(3/3)

便是前年,他们不也只是敢伪造失火,惊回了严知府和王指挥吗?”

半个月前杨博还在昆明的时候,高拱以嘉靖七年河南礼经魁首的身份谒见,回来后就跟他爹说,朝廷恐怕要处置外滇之事了。

既然要处置,必定还会先遣人去摸摸情况。

云南诸官都胆小不堪用,建议老爹大胆往前冲。

于是高尚贤就直接往书房闯,进去之后只见儿子愕然看了看窗外:“父亲,还没放值吧?”

高拱笑了起来:“父亲放心,等您回来,您就知道了。

督台和朝廷要的,并不是实情,只是需要有人先去一趟罢了。”

大明管着内滇还会有土官叛乱,外滇确实早就是鞭长莫及。

而云南边情复杂,朝廷对云南应起运缴纳的赋税却要求得很少。

“真要去勃固?”

他的家臣担忧无比。

“什么事?”

但是这并不妨碍朱厚熜于此时正式开始他的西南攻略。

这个时候,朝廷对于四川总兵官纪维民的调任命令、对伍文定沐绍勋联名上奏的云南边事处置策的答复都还没有到目的地。

“在书房呢。”

任谁都会想着正三品,但儿子偏偏劝他到云南来。

伍文定最后只是惊异地说道:“凤溪有大才啊!”

对答之间,高尚贤有些支支吾吾,只说前年初思伦那么大胆,是因为嘉靖六年皇帝御驾亲征阵斩博迪、大胜还朝的消息还没传到云南。

这次过去,倚陛下天威、内滇安定,思伦等人确实不敢妄动。

“……国公怎么说,就怎么做吧……”

不久前,有一支精锐的骑兵星夜抵达勃固王朝的都城西面的穆瑞陶。

“……可是那瑞穆陶宝塔就在勃固城外,那可是勃固国的都城。”

少年人跨上了马,望向身后的五百骑:“你们怕吗?”

伍文定眼睛一亮:“哦?

高参政此言当真?”

现在皇长子参加完了杨一清的葬礼,又和杨博一起去四川了,黔国公府干嘛又加筑院墙角楼,一副增强戒备的样子…… 年轻一代正在绽放光芒。

高尚贤只能干瞪眼。

“那又怎么了……”

高尚贤先是不明所以,随后停住了声音,满脸惊疑不定。

“少爷出去没有?”

高尚贤心里跟猫挠似的:“这可关乎你爹的安危!

就算快去快回,我去了那外滇,话也不能说错啊!

心里有底很重要!”

他并没有先指示高尚贤怎么做,而是问了问他的打算。

高尚贤顾不得他们怎么想,交接完了手头上的公务就往家里赶。

从邵锡到王汝舟,同僚们各异的神情他看在了眼里。

“杨知县可没有漏泄于我,是儿子猜到的。”

紫禁城里的朱厚熜正看着从三边发回的奏报,看到唐顺之枪挑三边将领时嘴角含笑。

“……既是密旨,杨维约为何敢漏泄于你?”

刚好,去年曾从诸将所请经略清化,吃过一次败仗。

“还有一桩事,儿子不敢擅自说予父亲听。”

“我还想怎么建功吗?”

高尚贤瞪了瞪眼睛,“你倒好,不仅劝我到这里来,自己还跟着跑来。

后年就要会试了,你就算要游学,也该去北京,那里懂新学的才多!”

但因为在老家丁忧期间做的事情,他随后反倒被举荐升任了正四品的知府。

任满三年后,更是又得了张孚敬的青睐,还有两个选择:正三品的南京刑部右侍郎,又或者从三品的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高尚贤翻了翻白眼:“前年中了礼经魁首,不是说考纲改了,再精研新学三年再考吗?

另辟蹊径,不是正道!

为父做到了从三品,并无更多功业之心。

就算去南京,也不用趟浑水,你的学业才是重中之重!”

这边在筹谋着登基,而在阿瓦城的南面,大明印象里“哭诉”

的正主莽瑞体却显得坚强无比。

“外滇三宣六尉皆大明敕命给印之臣,如今有了纷争,自该过问令其退兵止戈,以宣陛下之威。”

突出一个不当面处置什么,只摆出大明应该做调和之人的姿态,留有余地。

问计于子,让人怪惭愧的,但高尚贤也渐渐习惯了。

也不知怎么的,他的对手俺答,也年轻得过分,却也厉害得过分。

虽然主动请缨了,但似乎又不是他的本意。

他发现,这个右参政的眼底还是有一些忐忑的。

除了洪武、永乐年间,最晚到宣德前期,人家还朝贡、纳贡,后来其实大体上就是你不惹我、我不惹你。

如今,高尚贤不像几年前那么忽视他儿子的意见了。

听说,当时的莽瑞体还没完成贯耳,他镇定异常地完成了穿耳仪式。

随后,他出了寺庙,率五百骑冲出重围扬长而去,孟人兵卒竟不敢拦截。

中南半岛的“乱世”

就此来临。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