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45章 得失,代价(2/2)

如今,博迪错失突围良机,能怪俺答吗?

不,不仅不能怪,汗庭那边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土默特部愿意臣服,愿意继续作为汗庭的先锋征讨不臣部族,那难道不安抚,反而翻脸?

这一战,俺答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不惜一切以最快速度攻破虞台岭。

但他收获的太多。

现在,他无比期待他那个损失很大的哥哥也来寻求他的支持,尝试效仿他们的父亲,在当年达延汗死后也去抢一抢侄子博迪的汗位。

毕竟,他亲爱的哥哥可是右翼三万户的统领,是济农之尊呢。

左翼中的兀良哈,之前就与喀尔喀起了争端,受到过博迪与右翼的征讨。

这次不知道是怎么被博迪说动的,但在蓟州北面,他们还不是百般推阻,一直没有给蓟州真正的压力?

还有右翼中的永谢布,这次不肯出兵,只在坝上这一带提供了粮草,现在又将如何摇摆?

打来孙与衮必里克,将分别许诺他俺答什么呢?

“回丰州滩!”

年轻的俺答志得意满。

在丰州滩,年幼的马芳仿佛已经被驯化了,现在他成了小帮手,帮助他的“主人”

驯化那些这一次大战被掳掠过来的边民。

在这里,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他们只看得到土默特部的高兴。

马芳告诉自己,只能忍,只能看着,这些被掳来的汉民里有哪些是跟他一样矢志要复仇的人。

边镇的将卒都是废物,这才让他们被掳到这里来。

要想不成为废物,只有摸清鞑子的习性,学习他们的弓马本领。

将来,再打败他们!

井坪城中,俞大猷的伤势在日渐恢复。

杨博一直留在这边,一方面与俞大猷谈古论今切磋请教,一方面也帮助照料他的伤势。

俞大猷已经奉旨升任西路分守参将,但他还暂时不能多动,诸事都是赵本学在代他安排。

好在套虏逃就逃了,没再继续回来。

西路如今的工作,只是重修边墙寨堡、加强戒备。

“也不知宣府那边意欲合围北元之主,战事如何了。”

包正川把药端到桌上时,就听杨博在担忧。

他笑了起来:“解元公,你担心啥啊!

套虏赶跑了,俺答也赶跑了,这一仗是大胜了!”

“……哼!

若非有俞将军,大同岂能大胜?”

杨博仍旧耿耿于怀,“我担心什么?

我担心王尚书辛辛苦苦营造出的战机,宣府将卒却抓不住!

若都像当时井坪诸路大军一般磨磨蹭蹭驰援,那边的鞑子还是会像套虏一般终究逃出去!”

俞大猷微笑着:“惟约,你如此忧心宣府兵事,莫不如到怀来去。

我已无大碍,伱前去怀来,我修书一封予应得,他必倒履相迎,你也能再尽一份力。”

“唐抚台公务繁忙,我就不去打扰了。”

杨博顿时说道,“你定要养好身子,不能留下什么老毛病。

我是山西人,既然适逢其会,保着你将来镇守晋地才最紧要。”

“惟约之才,我实在佩服。”

俞大猷看向了那碗药,苦笑了一声,“当真好用?

你这些时日钻研医书临时开的方子……”

“俞将军信不过我?”

杨博急了,“我给城中名医都看过了,他们都说可以一试!”

“……自然信得过你。”

俞大猷咬着牙喝了,“只是皮肉伤,谈不上要养筋骨吧?

伤筋动骨,等伤好后每日习练渐多,慢慢也就练回来了。”

“亏了气血,可不是小问题!”

杨博一脸严肃,“你大可放心进补,大夫们都说了,这个方子是极温养的。”

俞大猷只能接受他的一片热忱,但心里嘀咕着城中大夫早知你这个举人当日枪挑鞑子头颅出阵,又是山西新科解元,谁会驳你面子说你这方子不行?

热血青年让俞大猷渐感难陪,主要是对方文才让俞大猷也有些羞愧,极想早点打发他去唐顺之那里。

但一起扛过枪的情谊,杨博对他这般着紧、敬重,俞大猷也不好明说我有点怕了你了。

好在屋外传来了声音,刚刚送完药出去的包正川又折了回来,大嗓门喊着:“将军!

将军!

宣府那边捷报来了!

陛下竟亲临三岔口堡,蒙古那狗屁大汗被阵斩了!

大捷!

大捷啊!”

两个人都呆了呆,杨博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阵斩小王子?

当真?”

“那还能有假?

这等大捷,岂能作假,听说尸身都没被夺回去!”

杨博立刻忘记自己之前是怎么吐槽边镇将卒的了,抚掌赞叹:“当真是大捷!

我大明开国百余载,多少年再没有阵斩一国之主这等大捷了?

宣府将卒都是好样的!

这一仗怎么打的?”

“……我只听了消息,详细捷报,随后才能送到将军这里来吧。”

俞大猷也很激动:“恨不能在宣府!”

“俞将军也是立有大功。”

杨博激动得走来走去,“这下,边镇兵事该停歇了吧?

还是说鞑子会再兴兵来复仇?

不……汗庭无主,草原争雄。

俞将军……”

俞大猷看他立刻又准备与自己畅聊蒙古局势,正色道:“我勇于战却不擅于谋。

虏酋既死,自要先有汗位之争。

惟约,今冬无战事了,你可前去宣府。

你的名字,陛下也早在我奏报见过。

现在去,还来得及见驾,更可向应德请益。

这一战,你也有功!”

“……不才那是一腔血勇,匹夫之责,并不求什么立功受赏。”

俞大猷摇了摇头:“你见了应德便知。

惟约,如今学问,已经渐与过去不同。

陛下新学宗师,你不愿见驾请教一番吗?”

拿出了学问的名头,杨博终于是在应有的谦虚扭捏后点了点头:“俞将军言之有理!”

俞大猷微笑:“我遣两人,快马护你前去!”

这是城府还不深的年轻人,但也是十分热忱又有才华的年轻人。

俞大猷目送他行礼离去,随后才皱眉思索起来。

阵斩一国之主,那是多难办到的事?

这一战,大明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