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东番岛(1/2)
花屿位于澎湖群岛最西边,在澎湖岛西南30公里处,面积为1.472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40米。
花屿上此时除了倭寇外,是没有什么原住民的。
花屿西北端是山地,东南则是一片起伏绵延的苍翠丘陵,是澎湖列岛最西面的岛屿。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本岛与福建省之间,台湾海峡中央偏东的位置。
不过此时的台湾可不是这个名儿,而是叫东番或者小琉球,而琉球群岛则被大明称为大琉球。
澎湖列岛之名,是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由台湾海峡东南部64个岛屿组成,主要岛屿有澎湖本岛、渔翁岛和白沙岛,面积约为96.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6.1%。
分不出来,那就只能疑似倭寇活动。
魏广德这样写,目的自然也是想把东番岛打造成水师基地,使其成为南洋水师母港。
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大获全胜回归大明之后,他们此行也会被载入史册,因为这次事件终于给了魏广德出手的机会,名正言顺把东番岛,或者更应该叫做小琉球的台湾纳入中国版图。
座船上,俞大猷召集部将吩咐道:“此番大军分四路包围澎湖列岛,要对澎湖所有岛礁进行搜查,务求不放过一个倭寇。”
洪武二十年十月,在与诸将论及兵政时,朱元璋这般说道:“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开了大堆的药,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可要吃坏的!
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
“大帅,东番岛那边要不要也去看看?上次壕镜传回来的消息,佛郎机人前往倭国贸易时就发现了该岛,称其为福尔摩沙。
由此可见,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并非无稽之谈,至少用事实证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为此,他和魏广德都遭到了科道言官的数道弹劾。
魏广德听到张居正这么说,淡淡笑道:“此奏疏只是不传之秘,只在你我和宫中知晓便可。
当然,这个缺好木料主要是指江南地区。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实际上,孤悬海外的岛屿,许多已经没有了居民居住,岛上活跃的大多都是倭寇以及海商。
“是。”
知道了这股倭寇藏身于澎湖列岛花屿的消息,俞大猷片刻也不能耽搁,当即吩咐平阳县衙先把人收监,自己则是火速赶回码头上船,随即船队起航赶赴花屿。
于是,张居正开口说道:“此事,一旦诏书发布,朝中必然以祖训反对,善贷可想好对策了吗?”
开始消息被严格封锁还好,可是当朝廷对辽东用兵后,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
魏广德做出这个安排,就是想要士人的响应。
同时,魏广德又摘取战报上关于此时东番岛上环境的描述,参天大树随处可见,郁郁葱葱。
以岛上资源,完全可保证大明水师数百年的建设。
“善贷,你迁移卫所去东番,还要教化当地百姓”
用魏广德的话来说,明军上岛可为当地原住民带来圣人教诲,让他们开慧明智,乃是大功德之事。
不过,随着大股倭寇被击溃、歼灭,这些曾经被倭寇占据的巢穴许多都已经荒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应该要知道:用兵能消除祸乱,但也能招致祸乱,倘若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会结怨挑衅,这不恰恰招惹了祸乱!
正如医生乱开瞑眩之药,强迫无病之人服用,虽然不至于造成身体残疾或送命,但足以大伤元气!
所以为国当政者应该常讲军事,但千万不能穷兵黩武!”
有了这个原因,所以之前大明水师即便发现东番岛上有倭寇活动的踪迹,往往也只是快速打击一番就立刻撤兵,并不会真正进入东番岛。
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
这是一生讲究“洪武”、“尚武”的老辣皇帝的“谆谆教导”,这更是朱元璋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到的顿悟。
两月后,京城收到俞大猷的急报。
魏广德在看完战报后,当即以此为题写了一份奏疏,详尽把东番岛可谓福建屏障,佑护东海安宁的作用写出。
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
有部将开口说道。
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练士卒,备作国防而已。
转念一想,拿下东番岛其实也是开疆拓土,只是有个巨大的阻碍很难克服,那就是《皇明祖训》。
可就是考虑到投入和产出不匹配,大家都是流官,完全没必要为后人做嫁衣。
现在魏广德又支持俞大猷去拿下东番岛,虽然就张居正所知,东番岛上只有少量原住民,并无什么国主之类的,也就是大明可兵不血刃拿下此地,可私下里张居正询问过福建官员,大多对此不看好。
对外,则是以兵部命令南洋水师上岛剿倭为名出兵,只后在南北设立水寨,也可对外说是防止倭寇死灰复燃。
魏广德正篇奏疏,都刻意回避了此事。
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岛屿还有虎井、吉贝、望安等8个,其余53个岛屿的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其中有44个岛屿无人居住。
直接以教谕身份招募,怕是许多人都不会愿意去,给他们五年时间换取九年考满,回来直接安排到县衙担任县令一类的官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现在朝廷采办巨木,已经多从琼州和西南置办,千里迢迢,运输也极为麻烦。
即便当初曾经迁移过百姓居住,也因此朝廷禁海,岛上居民得不到大陆的补给而不得不选择离开,回归大明。
澎湖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于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省泉州府,其开发时间比台湾本岛早380余年。
也因为发现了大明对此地的忌惮,所以许多倭寇也曾经把此地作为他们的巢穴加以经营。
此番目标是澎湖,一切以消灭盘踞在澎湖的倭寇为首任。
在当下,浙江刚刚遭遇了倭寇袭击,虽然这股倭寇即将被他们消灭,可朝廷上对此肯定也会施以雷霆手段,主要就看朝中大人们是否有取东番之心。
元、明时期,随着移民日益增多,设置了巡检司,不过大明对此地一直疏于管理,特别是明初倭乱,为了施行海禁,将澎湖人口迁回福建,撤销了澎湖巡检司。
而之后的历史,其实多少也证明了朱元璋对此的见解其实是有道理的,朱棣登基后,就违背祖训,攻打了安南。
只是海禁以后,人大多已经撤回。
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是的,东番岛上是有人的,只不过不接触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是倭寇还是原住民。
去东番岛教书,学生自然是东番岛上的军户和原住民子弟。
如果朝廷想要对东番岛出手,则就会利用他们的奏疏上表述东番以被倭寇盘踞的理由,出兵东番。
若是东番岛被佛郎机人占据,对我大明似是不利。”
说直白点,东番岛虽然大,可都是为开发的土地,朝廷真去了那里,必然要投入精力进行开发,资源就是海量的投入而见不到半点效益。
最近,魏广德的工作已经是联络礼部和兵部,筹备献俘大典。
“东番,这个其实福建那边也大概知道情况,只是碍于大海阻隔,不便派人监管。
但是,真正阻止大明军队登岛的原因,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就有小琉球的名字,也就是此地不纳入大明。
同时,还可招募天下举子赴东番岛教化百姓,可以五年为限,五年后回朝以上等补录朝官。”
张居正其实也是很纠结的,上次想着开疆拓土,结果引来数千人被王杲部屠戮的消息。
众将官齐齐应诺。
经过多年开发,此地森林已经大多被开荒,林木资源已经枯竭。
东番岛距离福建太近,可朝发夕至,而据我们所知,岛上并无王权体统,至于无知乡民存在。
好在上月辽东发来捷报,王杲就缚,已经被押往京城。
可朝廷诏书一旦发布,朝臣可不是瞎子,特别是翰林院里的人,他们必然会百般反对。
但是由于安南远离中原,最后还是走向了独立,成为了今天的越南。
南洋水师东行,向着大海而去。
既然东番岛上有人生活,又没有王法体统,只是无知乡民,自然该感受到圣人教诲,学会礼仪尊卑。
当然不是,他们知道的更早,甚至在洪武朝就已经知晓情况。
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又着重强调东番没有政权,虽然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东番岛南北建立卫所,迁移卫所军户过去。
至于迁移卫所,可徐徐图之,以浙闽各挑选一卫所东迁,之后则是从南直隶和浙江各转移一船厂,前后我计划五年完成。
届时,再有陛下昭告天下此事,木已成舟,自然也就这样了。
他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实际上明朝上下多少知道开国时的误会,大琉球确实有所谓的琉球王,还和大明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时不时就会有使节前往大明朝觐。
现在有部将提到东番岛,又指出东番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大明的影响,俞大猷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