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995出兵(1/2)

大明辽东,险山堡外不远处一处密林中。

虽然在林中,不过周围大地和树冠上,依旧是一层雪白的积雪。

大树遮蔽的阴暗处,几道身影汇聚在一起。

“阿齐格,那拨明人是出来巡逻的还是什么?”

“他们没有在周围巡逻,倒是像往宽甸十岔口去了。”

“应该是去打前哨的,看样子明人很快就要出来。”

“他们人不多,要不要直接把他们.”

被叫做阿齐格的人说话的时候,伸手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那些人应该是辽东军中的夜不收,我们这边人没他们多,怕是不容易成功,还是回去报给满柱,请满柱老爷定夺。”

说完这话,领头之人侧头对一旁另一个汉子说道:“得科勒,你回古勒城禀报满柱此事,另外提醒他,明人应该很快就要出险山堡,进入宽甸。”

“是,老爷。”

得科勒抱拳小声说道,随即就转身往后方跑去。

在那个方向,有他们隐藏的战马。

在辽东,要是靠步行,什么事儿都别想办成,所以出入他们都是骑马的。

只是马匹毕竟不像人那么听话,只能隐藏在离明人城堡稍远些的位置,这样马嘶才不会引起明人的警觉。

“这些天险山堡城头出现了许多人,应该就是明人增援过来的军将了吧。”

阿齐格又开口说道。

“筑城需要大量的工匠,护卫他们的军队也不会少。

不过不怕,这次明人可没有城墙护着,我们只要冲杀进去,他们就会四散而逃。”

头领不屑的说道,“如果不是那些城墙,我们早就把险山,孤山都占下来了,那里还要越墙去抢割庄稼。”

“头领,明人的庄稼还是很好的,可以储存起来,至少冬天不会挨饿。”

阿齐格傻傻的说道。

“你就是头猪,只要占下明人的地盘,那里的庄稼还不是随便我们收割。”

“是是是。”

被人训斥,阿齐格急忙点头承认。

“去,靠近城门那边再观察下,明人不会只有一队人马出来,好记住,仔细数清楚有多少人。”

首领又吩咐一句,就让阿齐格离开了。

“总兵大人,是不是先让末将等进驻宽甸扎营,待营盘扎稳后再让工匠过来。”

辽东副将于志文此时躬身在李成梁面前禀报道。

李成梁听了于志文的话,却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转头对旁边一个将领说道:“熊朝臣,你觉得有必要吗?”

“末将不知,听总兵大人的吩咐。”

熊朝臣装做木讷的说道。

“呵呵,蒋国泰、朴守贞,你们也说说,这雪天,王杲会带兵出古勒寨吗?”

虽然昨日雪就停了,可是从城楼往外看去,依旧是白茫茫一片。

好吧,这样的天气,派出小股精锐没有问题,可要是出动大军,也不怕激起官军不满,进而引发哗变。

现在朝廷九边,因为隆庆和议的缘故,大多已经没有什么大战的威胁。

可是在辽东,那就是一个例外了。

东北方的女真不服王化,只是表面奉承,但是暗地里做了不知道多少偷袭捅刀子的事儿,而西面的土蛮,更是动不动就兴兵攻打边城。

因为这个原因,明廷在逐渐减少军费开支的时候,辽东巨大的军事支出也就凸显出来,因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因为军饷,辽东军已经闹过数次,丝毫不比其他明军差。

这,或许也是明军的传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明军就因为闹饷是不是哗变。

明廷即便知道这些也是毫无办法,因为军饷是拨了的,只是士卒们没有拿到全部或者说没有,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也只能等事件发生后,处理下带队的军将,其他还能怎样。

这事儿深挖不得,因为漂没军饷的大头可不是这些将官拿走了。

把事儿查清楚了,实在有辱斯文,干脆就装看不见,糊弄的过去就行了。

“这次大战,战况不会小,你们都管好部下,这些天好好休息。

王杲那厮应该会派人来监视我们,可是却不会在这个时候动手。

就算要动,那也得等几个月,我们的城堡建到一半时,材料、人力都用上去了,他们再冲过来破坏城墙和材料,狙杀筑城工匠。

所以,我们要抢先安排人过去开始筑城,在王杲率部来攻前,尽可能完成一些城墩的建造。

到时候,步卒可以依托城廓抵挡女真人的进攻。”

李成梁虚眯着眼睛,环视屋里众人。

其实到这一刻,他的作战计划早已经了然于心。

利用民夫、工匠,还有护卫的步卒吸引王杲部的围攻,他亲率辽东铁骑偷袭王杲本部。

擒贼先擒王,这招适用于任何战场。

只要击杀或者驱逐对方首领,剩下的敌人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指挥的敌军,比一群绵羊还好杀。

多得些首级,好向京城兵部请功,要银钱也比较容易。

至于攻打王杲部占据的古勒城、红力寨和沙济城等巢穴,李成梁其实并不上心。

那些城寨就在那里,又搬不走,有什么好上心的。

有这些城寨在那里,明军也好防御一些,最起码平时可以排除夜不收侦查敌情。

若真一把火把这些城寨烧掉,是可以杀死许多女真人,可那又怎么样?

攻破城寨杀死的,多是老弱妇孺,他们的首级可不值钱。

而且打掉了城寨,女真人躲到山上,也不好再剿灭了。

至于朝廷早前文书里提到要北逐女真人,真把人撵走了,他们以后靠什么博取功劳。

没有战功,武将们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等将领都下去后,李成梁回到书案前,那里铺着一张宽甸附近的地图,还是比较详尽的,是去年他才派人绘制。

这次设伏打王杲,他当然是要把人打疼的,收割首级的机会,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而且,王杲部最近几年的动作确实太大。

不过修建宽甸六堡,李成梁其实还有别的心思,那就是让栋鄂部王兀堂感到难受。

虽然王兀堂部一直对大明朝廷还算忠心,可是李成梁并不需要顺民。

大败王杲部后,其部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才能恢复丁口,继续穷追猛打这一部是不行的。

宽甸附近,可不止是王杲部的狩猎场,王兀堂部也时常在此地狩猎。

可以说,王杲和王兀堂两部不和,原因也和此地有关系。

毕竟,两部经常因为狩猎发生小冲突,这样的情况下,关系能好才怪了。

而且,王杲也有统一建州女真,进而统一整个女真三卫的意思,能不互相防备吗?

李成梁把大明边墙挪到这里,也有逼反王兀堂部的打算。

不过此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对大明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宝地。

他可不怕反贼太多,在他眼里这就是功劳,反的女真人越多越好。

地图上,预定修建的宽奠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六堡位置,都在地图上有标识,他现在需要判断的就是,王杲会选择率军打哪里。

六堡虽然距离较近,可真跑起来也要半日的路程,在不知道敌军动向的前提下,调兵遣将就显得尤为重要。

宽甸六堡,其中宽奠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其实就是辽东长城的城廓,融入到长城的防御体系中,苏奠堡则位于其后,是李成梁预备做为六堡辎重储存之地。

五堡搜构成的长城,大致可以分为宽奠堡、大奠堡、新奠堡组成的北线长城,由长奠堡、永奠堡组成的南线长城。

显然,李成梁得判断出王杲所图之地,是攻打北线还是南线。

相对来说,对女真人威胁最大的,其实还是宽奠堡,附近的十岔口是王杲多次率部南下的出入之地,附近地势也不好设置伏兵。

王杲对明朝出兵多选择此地,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