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802户部尚书人选(1/2)

隆庆三年年初开始,随着京察的展开,京城官员的官职一直都处于不断变动中。

上层官员变动倒是不大,毕竟那是需要隆庆皇帝点头的。

在没有失去圣宠的前提下,他们的官职当然不会变动。

不过下面的官员,升迁的有之,平调的有之,原地踏步的就更多了,被罢黜的官员也有好几十人。

本来这样的调整已经接近尾声,该走的也走了,要升迁的也已经走动关系打点好,就等吏部下公文就要走马上任。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朝廷空出一个三品大员的官职,一时间朝廷上所有有资格竞争这个官职的人都内心激动起来。

刑部左侍郎,朝廷三品官职。

虽然刑部看似权利不如吏部、户部,可毕竟是三品官职。

在大明朝堂上,四品官职就是有数的,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当空出一个官职都会吸引无数人争夺。

刑部左侍郎,有人升上去,很大概率也会空出一个四品官职出来。

大家都在关注谁会升上去,而空出来的位置自己是否有机会,至于是哪个倒霉蛋居然会被京察拾遗,谁还会在乎。

丢掉官职的人,就已经不是和他们一样的人了。

被罢黜的官员,和得罪皇帝被剥夺官职的人可不同。

当初因为上奏弹劾严嵩和指责嘉靖皇帝的那些官员,现在不都是被平反,死去的追赠,活着的人重新担任官职。

可是京城被罢黜的就不同了,那是吏部、都察院认为不够资格继续担任官职,这其实对名声是有损的。

凡是被罢黜的官员,很少有还能够回到朝堂的。

一般来说,知道自己前途无望,朝廷都会选择体面的让他下台,那就是主动请辞,这样还有重回朝堂的机会。

可这次没有,直接用京察拾遗给出考核不合格的评语,这是几乎直接断了复职的希望。

没人知道洪朝选接到文书时是什么心情,刑部的人只是充满同情的看着他。

前些天才从湖广出公差回来不久,还没记功累积升迁的资本,结果得到的是被罢黜的文书。

他们只是悄无声息的让出一条路,看着他失魂落魄的走出刑部衙门。

走出刑部,自己的家人可不知道他被罢黜了,所以轿子把人送到衙门后就回去了,要等到接近中午的时候才会过来候命。

洪朝选也没有留在衙门里等着轿子过来,他现在实在没脸留在那里。

他是被考核不合格被罢黜的人,前途尽毁,留下来只会让别人看了笑话。

大清早,进城赶集的百姓就看到一个全身绯袍的朝廷高官落寞的走在街道上,双眼无神,如行尸走肉般。

百姓都在他周围指指点点,什么说法都有。

要知道,百姓虽然看不懂官服上的补子,不知道这人是多大的官儿,可那身红色他们还是知道的,那可是只有朝廷里官职最大的那些大人物才可以穿的颜色。

在洪朝选身后,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不多时消息就不知从哪个衙门里传了出来。

洪朝选“招摇过市”的八卦,成为今天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几个老百姓见过这样的大人,以往他们可都是乘车坐轿而过,根本就看不到。

洪朝选被罢黜的消息,内阁当然是最早知道消息的,从宫里批红到返回内阁,耽搁了一日才发出来。

魏广德这会儿也正在翻看京察自陈的旨意,这是从宫里返回来的。

司礼监对于发还的旨意也是要走流程的,和内阁一样,奏疏也是分轻重缓急。

紧急的文书都会特事特办,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不会耽误在自己手上,而对于普通的文书,特别是惯例类型的文书,只要不耽误事,往往也是能拖就拖。

差事,哪里是做的完的。

“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高仪,兵部尚书霍冀,刑部尚书毛恺,工部尚书朱衡,礼部左侍郎万世和,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吕调阳.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右侍郎郑世威,工部左侍郎徐纲国子监祭酒王希烈,翰林院侍读学士诸大绶各以考察自陈,得旨令世威致仕,余俱供职如故。”

一份很平常的文书,是司礼监所作,按照隆庆皇帝看了六部主要官员自陈后做出的决定。

在魏广德快速浏览后,打算叫来中书舍人拿下去拟旨,这次得旨的人太多,魏广德可不想费气力做这个事儿,让内阁里的中书办最好。

都有固定范文,改了衙门和名字,通用的,直接发下去就好了。

不过刚张嘴,魏广德又闭上,重新审视这份公文,又看了看时间,果然出了瑕疵。

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已经被隆庆皇帝罢黜了,而这份公文上还令供职如故。

这就是时间上凑巧了,司礼监刚按照皇帝的意思草拟了这份文书,那边就把人罢免了。

提起朱笔在洪朝选名字旁边写上“罢黜”二字,再看看最后,隆庆皇帝让刑部右侍郎郑世威致仕。

“呵呵.”

轻笑出声,魏广德摇摇头,这也是赶巧了,隆庆皇帝选择换人,巧合的是最后都落在刑部,现在好了,左、右侍郎都没了。

估摸着毛恺很快也要上乞归奏疏了,洪朝选和郑世威虽未必是他的人,可苗头很不好。

感觉差不多了,魏广德这才叫来中书吩咐这件事儿,着重提醒了刑部的事儿,让他别看走眼办错差。

人刚离开,外面就有人来找。

“魏阁老,首辅大人有请。”

来人是李春芳值房那边的人,魏广德倒是见过。

“首辅大人那边可是有何事?”

魏广德随口问道,他这刚处理完事儿,还想休息片刻,没想到又来事了。

“小人不知。”

那书吏躬身答道。

魏广德点点头,不知道就不知道吧,起身,跟着那人往李春芳那边走去。

不多时进入值房,魏广德向李春芳、陈以勤拱拱手正要说话,身后脚步声传来。

在这里时间长了,魏广德凭感觉就知道是张居正,不多时,殷士谵也过来了,看样子又是一场阁议,只是不知又是为了何事。

“户部尚书马森再次上奏乞休。”

李春芳看人到齐了,直接抛出今天他收到马府家人送来的奏疏。

“所为何事?”

殷士谵问道,不过表情却不惊讶。

马森乞归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内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接替,所以屡次上奏内阁都没有给出意见,隆庆皇帝看到内阁商量不出接替之人,自然一直不许。

“马母年岁大了,去年底引疾怕是不长久,马尚书忧急,自己身体也不好,所以请求致仕回家奉养老母。”

李春芳说完,陈以勤又接话道:“昨日马尚书府上家人来我那里递了封信,其母染病,郎中给出意见至多半年,这次马尚书是说什么也要走了。

之前就说找找可以接替的人选,现在可有人可供挑选?”

魏广德闻言就轻轻摇头,他那边的人,没一个合适出任户部尚书的,倒是刚空出来的刑部左、右侍郎可以出手争一争。

还以为京察完了,今年也就这样了,没想到居然一下子空出一个尚书两个侍郎位置。

魏广德看向殷士谵,见到他的眼神,殷士谵也是轻轻摇头。

他们两个真正进入朝堂时间其实都不长,殷士谵早点,魏广德毕竟抄书用了不少的时间,影响了他在朝廷里收拢羽翼的速度。

对于能走到三、四品的官员来说,都是花了不短的时间,可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所以对于在朝堂崭露头角不长的他们来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接班马森。

或许,也只有李春芳、张居正那边要好些,高拱可能也有人选。

不知怎么,魏广德想到高拱。

对这个人,魏广德感观并不好,当初和他在一起也有虚以为蛇的意思。

“就真没合适的人选了吗?”

李春芳微微皱眉说道,显然他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担任户部尚书。

毕竟户部责任重大,若是前几朝,那是朝廷财政宽裕,户部尚书做起来自然美,可现在的情况就是,坐上户部尚书的官椅就如同坐上火山口,烫手的很。

“南京户部尚书刘体乾如何?”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众人都不由自主看了过去。

说话人自然是张居正,前段时间京察,内阁和吏部商议罢黜和接替官员时,几方势力相互牵制,争夺一些吸引力大的官职,殷士谵、魏广德一派自然是大获全胜,拿到不少实权官位。

而已经继承徐阶大部分人手的张居正因为在内阁里话语权不够,只能拿到一些汤汤水水。

自此后这几日,几人见面除了客套性打个招呼,其他话语不多。

这次张居正下场推荐户部尚书人选,魏广德倒是不惊奇。

徐阶在朝堂多少年,扶持起来的人许多都已经四五品,甚至更高,当然是有人选入住户部的。

不过魏广德在听到张居正话语后,第一时间不是去想刘体乾怎么样,而是考虑能不能让他成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