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09章 508二杨之争(2/2)

不过进入到辽东的蒙古人,表面上都是自称和明朝交好的三卫族人,真实情况自然就不好说了。

“就是说,平海卫城前面,倭寇又设立了一个营寨,阻止官军直接包围平海卫城?”

魏广德闻言也只是皱皱眉。

“应该可靠,现在兵部那边已经封了,在内部商讨此事,只可惜杨尚书去了密云,也不知道兵部什么时候能够策略。”

看舆图的时候,魏广德也以为明朝统治着后世的东北地区,不过之后了解到实际情况,才打消了他这个念头。

“消息确实?”

明朝曾经控制了整个辽东,实力范围也确实曾经向后世的吉林、黑龙江等地延伸,但是这都需要朝廷巨大的资源投入。

以当时吉林、黑龙江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这笔投入肯定是亏本的买卖,是需要来自关内的供应。

魏广德闻言,点头附和一声。

不过在战略方向上,他的判断和兵部尚书杨博发生了重大分歧。

“正是,据说从兴化府城到许厝,再到平海卫城,沿途都是三面环海的地势,十分不利于官军进剿。”

“都指挥欧阳深以为有机可趁,遂在倭寇撤离途中率部突进,想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没成想却遭遇到埋伏,全军覆没,自己也死在那里了。”

裕王听到魏广德和张居正来了,急忙喊道。

换位思考,他如果是倭寇的话,肯定也不会死守在兴化城里,待的越久,死的越惨。

不过这些变化,嘉靖皇帝或许都已经看不到,毕竟在他眼里的朝廷,现在似乎只剩下六部的尚书和侍郎,以及其他的五寺二监二院一府的官员。

“俺答汗说要攻打辽阳?”

当形成循环后就造成了人浮于事,互相推脱责任,使官场越来越臃肿,几乎成为了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的财政负担也非常大。

因为在杨博眼中,辽东地区苦寒,其实明朝对这个地方的统治只能说勉强做到收支平衡,甚至遇到天灾还要倒贴钱财进行赈济,就比如从嘉靖三十七年开始辽东旱灾,朝廷不得不开通海运济辽的口子。

不过,虽然明朝撤回了驻扎在这些地方的卫所,吉林、黑龙江以及外东北的土著部落,还是常年向大明进贡的,而大明朝廷也会对当地的酋长进行册封。

魏广德问道。

实际上,只要能够说服内阁,到时内阁会同兵部严令杨选听命也是可以的。

当然,作为外放的封疆,杨选也可以选择拒绝,只不过到那时,他的仕途也就接近终点了。

“辽东总兵官,现在是杨照吧。”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