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1480流言(2/2)

就算他们不斗,身后还跟着一帮子人,他们也想进步,也会逼着他们在内阁斗一斗。

“此事,下来写一道题本送去乾清宫吧,也要给宫里知会一声才好。”

魏广德又说道。

“嗯。”

这次,三位阁臣都没有反对。

或许多多少少都觉察到皇帝大了,很多事儿不能继续由他们一言而决,还是得宫里做主定夺。

又在首辅值房呆了一阵子,魏广德才出来回到自己值房。

房间里收拾的很干净,芦布也不敢偷懒。

就算魏广德南下期间,每天早上都会来屋里打扫一番,然后找个由头出门,自己给自己放假去了。

当然,也不是全然不理事儿,他在内阁里也拉拢了几个中书,打听内阁里的消息。

不然,魏老爷回来他什么事儿都不知道,可就是他的失职了。

“老爷,你这趟出行辛苦了。”

魏广德坐回官帽椅,芦布已经殷勤的送上茶水。

“衙门里最近没什么事儿吧?”

魏广德开口问道。

“内阁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原样,不过市井间今日流传谣言,说历代内阁多是单数,今阁老双数已经数年,应该再补上一位才是。”

“嗯?”

芦布刚说完,魏广德就眉头一皱。

其实内阁阁臣并无定数,只不过长期以来确实是单数。

说到底,就是大家出现分歧的时候,可以靠投票决定。

而内阁所谓的首辅和次辅,不过是大臣们约定俗成的说法,虽然宫里也接受,但严格说起来,阁臣确有上下之分,但在内阁说话办事儿,其实是不看你的殿阁,还是群策群力决定事务。

只不过因为首辅和次辅在选择新进辅臣上有发言权,难免就形成一定派系。

就比如张居正和张四维、魏广德和申时行一样。

魏广德不相信谣言是自己产生的,肯定是有人推波助澜,或许是想要进一步。

从受益角度,魏广德很快就把目光落到礼部和吏部两个衙门。

这个时候如果说有人有资格入阁,也就是这俩部门了。

两个尚书加上几个侍郎,都有可能是这件事儿的幕后推手。

“什么时候传出来的?”

魏广德忽然问道。

前两日在家里,他都没听到张吉提起此事儿,按说张吉应该更早知道才是。

“是我昨日听闻,在北城那边传出来的,听说消息最早出现在南城军户街那边。”

京师南北城,都有大片地方被划给京营建造屋舍,供京营官兵居住。

又因为这批人不仅家里有人在京营当差,还有不少子弟已经融入京城的各行各业,通过他们传递流言确实可以快速在京城各地传播。

“你查查,看是哪家在幕后主导。”

查谣言的源头,还是芦布这样的人更方便,京营里面认识的人多,而那些人也不缺乏政治名敏感性。

说四九城人能侃国家大事儿,其实这个时代就已经如此,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的。

而他们传播这些消息,自然不乏聪明人见微知著,发现其中端倪。

让芦布找人查,效果其实比让张吉安排人清查源头更便捷。

当然,锦衣卫动作更快,但不合适有他派去。

毕竟是皇帝的鹰犬,要是都说他魏阁老能指挥动锦衣卫,那可就要了老命了。

正说话间,外面有声音传进来,“芦主事在不在?芦主事。”

“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魏广德挥挥手说道。

芦布出去没多就,手里就捧着七八本奏疏进了屋子。

“刚通政使司送来的奏疏,昨儿个送来的,都分到那三家去了。”

芦布捧着奏疏站在书案边,小声说道。

“放那儿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