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1471军工(2/2)

因为徐思成现在受雇于魏家,按照这个时代的观念,徐光启也算是魏家的人了,虽然还是有很强的独立性。

所以,魏广德在徐光启中举以后如果能够伸手提携一把,也是徐家的福气。

最起码,会试的时排名,还有殿试,魏广德可都能搭把手。

章师爷还在寻思着一会儿送徐思成出去的时候,把这个脸卖了,多少也能从徐家弄点好处。

毕竟,关系到徐家的未来,徐思成应该不会小气才是。

章师爷算盘珠子打的啪啪响,而这时候下人也把徐思成带到了正堂。

魏广德盯着看了两眼,就招手让他不必行礼,起来说话。

之后,魏广德只是和徐思成随意聊了几句,知道他也是考过秀才的人,之后科举无望才转行经商,也是一阵唏嘘。

这年头,但凡有条件读书的,都会以科举为主。

也就是实在考不下去了,才会转行,或开私塾,或做生意。

而松江府,历来有经商传统,徐家也有条件,之是可惜世事弄人,最后落下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顺带着,魏广德也问了徐光启的学业。

“读书总是好的,听章师爷说起,来了点兴趣。

回家让他好好读书,准备来年乡试,如果能够中举,以后为国效力的机会多得是。”

最后,魏广德也给徐思成吃下颗定心丸。

徐思成自然是忙不迭的感激涕零,他儿子如果中举,虽然后面还是会试,但如果能得到当朝阁老的看重,想来以后仕途会非常顺畅才是。

不过乡试,确实不容易。

谈到徐光启,徐思成不免又说起最近的烦心事。

对他来说,这事儿确实烦心,但对魏广德来说却是毫无所觉。

“是啊,之前也帮着我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儿,在港区见到一个夷人传教士,不知怎么子先就和他相谈甚欢,最近时不时就往那边跑。”

在徐思成看来,和夷人有什么好说的,他们又不懂四书五经。

费那闲工夫,还不如在家多看看书也是好的,甚至教教学生也好过和那夷人交流。

蛮夷之人懂什么圣贤之道。

虽然魏广德不知道徐光启什么时候加入教会,但想到是后来的数学家、农学家,西方的天文、历法、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都有研究,也就不以为意了。

不和传教士交流,他上哪儿学习这些东西去。

“其实,夷人擅长,许多也是我大明所缺失的,子先若是喜欢,让他尽可学去。”

魏广德笑着说道。

虽然心里对魏广德的话颇不以为然,但当面,徐思成也只是点头陪笑。

等送走徐思成,魏广德才驱散左右,一个人坐在官帽椅上发愣。

好吧,现在大明重点发展工商业这个政策,要不要适当调整,这可不是件小事儿。

矫枉过正

长期看,大明发展工商业肯定没错,历史已经证明了,特别是西方主导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魏广德嘴里忽然喃喃低语,如果以技术领先的优势,还有大力发展大明的军火贸易,欧洲人会采购吗?

大明距离欧洲遥远,火器质量似乎也没多大吸引力,没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欧洲人大概率不会舍近求远,跑到大明来采购军火。

不过,大明的优势其实还是在于规模效应,那就是大明有庞大的工匠,能够短时间制造大量的火器满足欧洲战争的需要。

想到这里,魏广德忽然觉得还是有必要做点什么,整合大明的军工产业,两京的火器制造局作为技术革命的先锋,重点支持军工发展,用最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武装大明官军,还有机会出口创收。

“来人,叫章师爷过来下。”

魏广德吩咐一句。

很快,章师爷就被叫来,魏广德吩咐道:“你记录一下,调整行程。

之前计划从松江府出海看看东番岛的行程取消,我们去南京,你知会那边。”

“是,老爷。”

章师爷急忙点头答应。

“还有,让崇明岛给东番岛送信,请俞提督平息事态后尽快回来,让他直接去南京寻我。”

魏广德继续说道。

好吧,他知道的名将就那些,他觉得也只有把事务托付给他们才放心。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