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458大修条例(1/2)

“宗禄之事太大了,非当代才有。”

魏广德有些喃喃道,不过随即心里就是一动。

张居正早不提晚不提,这个时候单独和他说起宗室之事,怕是也是有什么想法才对。

想到眼看着朝廷财政收入保障,难道他打算借这个机会把宗禄什么的定下来。

想到这里,魏广德冲张居正拱拱手苦笑道:“叔大兄,我是没什么想法,不知可是叔大兄有想法?”

“呵呵,自弘治、正德朝起,地方省分无力支付宗藩禄米就已经爆出,到嘉靖朝时尤甚。

记得当初翰林学士霍韬就上书说税收有限,而宗禄需求却无止境,再过几十年,可怎么维持下去。

之后户科都给事中管怀理、工部郎中欧阳铎等人,还有那御史林润也都先后上疏,之后才有了李公修著《宗藩条例》之事。

不过当时我记得修著时李公还很感叹,若不能按林御史之言,限制宗禄,怕是会不可收拾。”

张居正还在回忆过往,魏广德却注意到张居正说林润当初曾提到限制宗禄。

有一点可能后世人许多不知道,明朝宗禄难题爆发,其实源自嘉靖朝。

别看弘治、正德朝时地方就因无力支付宗禄而向朝廷求援,但当时还属于偶尔、个别现象。

真正全国宗禄难题爆发,就源自嘉靖朝,绝大部分有王府的省份都爆出无力支付宗禄,于是开始想方设法拖欠。

魏广德已经大致猜到张居正的盘算了,眼看着明年各地赋税大增,如果不尽早拿出解决宗藩禄米的办法,那就会有大批赋税被各地宗藩拿走。

好吧,大明的官员,实际上天然就对失势的宗藩无感。

虽然也对其中一些人无生计觉得怜惜,但绝对不会因此就把官府钱粮用在他们身上。

而林润限定宗禄的提议,怕就是张居正打的主意。

以近两年朝廷应该支付的宗禄为基,不增不减,以后随便宗室如何繁衍,都在这个宗禄总额里发放禄米。

不过张居正没有明确,魏广德也不好插话。

果然,接下来张居正就开始讲述他的想法。

按照当初林润的建议,以上年宗禄为基准,折色后发放禄米,设为永额,以后宗室人口增减,这笔宗禄都不变,算是彻底把宗禄难题丢出去,让各支宗室自行分配。

魏广德听张居正侃侃而谈,他只是不经意的瞟了他一眼。

张居正的办法好吗?

对大明朝廷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执行情况可就未必了。

设定总额又如何,地方上没钱,或者有钱被农用而没钱,无力支付,宗室又能如何?

根本无法绝对拖欠宗室禄米的难题。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句话:宗室没有权力。

在大一统王朝体制下,权力最终决定了社会资源分配。

朱元璋虽然给宗室制定了很丰厚的俸禄制度,但并没有给宗室多大权力。

或者说曾经给了一部分权利,但是被朱棣又夺走了。

特别是朱棣削藩以后,宗室既不掌握兵权,也不掌握政权财权,凭什么指望文官们控制的政府每年把大笔的财政用于宗室俸禄?

明朝宗室俸禄不由中央直接发放,而是由各个省代为发放。

明朝财政收入分为“起运”和“存留”,“起运”的就是要送到中央的,“存留”就是留在地方的部分。

宗禄一直从“存留”的部分里边开支,宗室能不能领到俸禄,能领到多少,要看地方官员的脸色。

明朝中后期,皇帝的正税官员们都敢大量拖欠,何况是皇帝家亲戚的工资?

当初隆庆皇帝登基诏书里大赦天下,还有册封太子的诏书,就包括对之前余税的豁免。

地方官府和士绅豪强勾结,以各种理由拖延赋税,没有按时向朝廷纳税,就等着朝廷出现大好事儿时一道豁免的旨意下发,就把帐消了。

现在地方上不敢这么干了,除非不想要头上乌纱,因为张居正给他们套上紧箍咒,那就是考成法。

不能按时上解税银的官员,一律按照不职评判,也就是考察为下等,这样的官能够降级录用就得烧高香,大部分是直接罢官的。

其实按照张居正的法子,只要把宗禄拖欠也纳入考成法,所有难题都解决了。

对官僚体系稍有了解的都可以理解,凡是有规定但不考核的事情,可以肯定很快就会被荒废。

宗室俸禄不计入考成,那就必然变成“狗不理”。

魏广德不清楚张居正在设立考成法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故意漏掉,反正魏广德能感觉到,张居正目的不纯。

不过也是,朝廷本就艰难,为何还要花钱养着这帮蛀虫。

“大改《宗藩条例》,善贷以为如何?”

而那边,张居正已经把他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抢在朝廷赋税大增前把《宗藩条例》改了,把宗禄也纳入其中,以此消除后续对朝廷财政的影响。

“叔大兄,此事倒是可行,不过当前的禄米,其实对朝廷都是一个沉重负担,以当前为基,一些省份依旧承担不起啊,需要从别省调支。”

魏广德叹气道。

“唉”

张居正长叹一声,苦笑道:“你说的我如何不知,可有什么法子,除非再折色,可宗禄折色已经很厉害了,不能再折了。”

“我记得当初李公在时也说了,当日修著《宗藩条例》时就已经发现诸多问题,只是兹事体大,又因先帝年事已高无法理事,故未全其功。

叔大兄若真要大修条例,这些当初遗留下的问题怕是都要解决,其中少不得帮宗藩获得些利益,否则必然大乱。”

魏广德是在提醒,别一味的打压宗藩,现在和国朝之初已经不同,特别是宁王案后,天下宗藩谁还有谋逆的心思和能力。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说不定还有头脑发热的藩王想谋逆一次,但只会是少数。

绝大部分宗藩已经被养成猪,已经没必要继续打压了。

不打压,自然就要释放,在魏广德看来,借助大修《宗藩条例》,把宗室各支里有意上进之人和宗室剥离开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其实,嘉靖朝就已经开了口子,允许宗室参加科举,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人报名。

不是宗室里真没有读书种子,而是朝廷虽然允许科举,却没有给出详细条件。

说到底就是给了个说法,但没有实施细则,其实就是空谈,根本就没落到实处。

想到这里,魏广德继续说道:“每每思及先帝为何要制定这《宗藩条例》,叔大兄可曾想过?”

“嗯?”

张居正抬头看了眼魏广德,低声道:“是为了限制宗藩。”

“不错,只不过到嘉靖朝,宗藩实力早已大弱,先帝自然不是为了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削弱而让李公修著条例。

说到底,其实就是在为宗室未来着想,寻找解决宗室问题的法子。

只不过到那时候,先帝已经不行了,所以才有李公说未尽其功的原由。”

魏广德接话道,“其中开的口子,我觉得可在此次大修中详尽叙述。”

“哦,善贷以为哪些方面需要改动?”

张居正面色不变,开口问道。

“其一,准许宗室出仕或者分宗,皆为可行之法。

允宗室子弟参与科举出仕为官,或者分宗单过,不再为宗室,入民籍,朝廷按其爵位拨给官田宅邸做个了断。

其二,自宣宗起,宗室婚配限定为就近婚配,且不得为京官这条,也因修改为本人,不涉及家族子弟”

魏广德开始把许多对宗室不公的一些条例开始一一列举出来,其实许多之前朝廷里就有官员提出过,特别是关于婚配之事。

说到底,宗室女许多也是杰出的,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书香之家子弟自然也有想法。

但自宣宗开始,虽然命令宗室婚配选良家民户,但却禁止姻亲家族为官,也就是说官员不能和宗室结亲,除非愿意辞官。

如此,虽然断绝了宗室和官员之家联姻,壮大实力的阴谋,但也彻底堵住了书香门第和宗室之间联姻的可能。

只要和宗室联姻,就意味着自家不能参与科举,可想而知后果有多严重。

而自弘治朝起,就不断有官员上奏此例不合时宜,断绝了人才入朝的机会。

他们提出修改宣宗的政策,那就是仅限联姻本人不得为官,其他子弟不在限制之列。

不过这条善意的修改意见,朝廷却一直没有批准,就算是李春芳编纂《宗藩条例》时也没有能够改动。

要不他之前也不会说宗藩婚配对象,多是地方上“烂人”,好人家怎么可能会和宗藩联姻,那是自毁前途。

魏广德重点在与刺激宗室子弟主动退出宗室,收回玉牒,所以对如何吸引宗室退出说的就比较多。

明代皇族封爵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宗室等级体系,以皇子封亲王为核心,按血缘分封郡王、镇国将军至奉国中尉等爵位。

男性宗室世袭爵位,女性宗室依辈分获封公主、郡主至乡君等称号,配偶享有对应驸马、仪宾头衔。

爵位与禄米等级严格对应,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最低奉国中尉二百石,女性宗室俸禄按品级递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